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心理遗传
1)  psychological heritability
心理遗传
1.
After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y between cultural evolvement and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psychological heritability,the value of regression of dreams and the original visual image thinking,this paper makes some comments on the"regression of dreams"by Freud.
通过对文化演进与个体心理发展的相似性、心理遗传性、梦倒退的价值和原始的视觉形象思维等问题的分析,对弗洛伊德梦倒退思想做出评价。
2)  psychogenetics
心理遗传学
3)  psychology hereditary quality
心理遗传素质
4)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遗传心理学杂志
5)  Journal of Genetic Counseling
遗传心理咨询杂志
6)  heredity and environment in mental development
遗传、环境与心理发展
补充资料:遗传与心理发展
      遗传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等由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就人的机体说,是男的还是女的,是高的还是矮的,皮肤是白的还是黑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机能是灵敏的还是迟钝的,都是由遗传而来的。人的这种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叫做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是一个重大的长期争论的问题。
  
  遗传学家的实验与研究 英国人类学家F.高尔顿在1869年发表了《遗传的天才》一书,说人的聪明才智及心理发展都是由遗传而来的。他用家谱调查法,查询了977位名人。发现这些名人中有555位有同等优异或超过他们的亲戚;而在另外977位普通人中,只有4位有优异亲属。此二者亲属优异之比例为 555:4。因此高尔顿断言,遗传素质是人的聪明才智和心理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L.M.特曼研究了 643个天资聪颖的儿童,发现在美国名人堂(Hall of fame)中有四分之一的名人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天资聪颖的儿童是亲属关系。所以,他说,"天才是遗传的"。并认为不仅优秀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来自遗传,而且低能与疯狂多半也是来自遗传。在家人类似的遗传研究上,K.皮尔逊和A.I.盖茨认为,遗传与血统远近有密切关系;血统愈近,类似程度的相关度愈高,反之愈低。从优生学看来,血统愈近,其心理发展的水平往往愈低,反之相对的愈高。近亲结婚,对于提高心理发展水平是很不利的。遗传不仅在身体结构、形态、神经系统等方面起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在心理发展上,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遗传信息与基因 科学已经证明,遗传信息从一代细胞到下一代,从一个个体到他子孙的储藏和传递,是涉及到一种化学机制的。美国遗传学家J.D.沃森和两个英国生物物理学家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发现在所有遗传材料中,都有一种化学物质结构,这就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他们还制造出DNA结构的模型以解释它是如何出现的。研究证明,细胞核的染色体主要物质成分就是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而DNA占90%以上。DNA是存储、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D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断,即所谓基因。
  
  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在个体发育中,一定的基因在一定的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从而体现了一定的遗传特性和特征。因而人的亲代能够繁殖与自己性状类似的子代。人的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都是由遗传而来的。因此遗传论者,极力强调遗传对人的心理发展的作用,把遗传的影响看作心理发展的唯一因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遗传的影响不可忽视,但它不是唯一的决定性的因素。尽管近代分子生物学有重大的发现,认为基因控制着遗传性状,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但是从 DNA所得到的,并没有什么东西能有效地帮助理解人的本性和人的心理发展。它只是提供了人的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可能性,决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心理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出,遗传、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都是起着一定的作用的。它们是辩证的统一。只有由遗传而来的可能性,而无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或者,只有环境和教育而无遗传而来的前提,同样,人的心理是无从得到各方面发展的。例如,苏联心理学家Л.С.维果茨基指出:3岁、7 岁、11~12岁是儿童的转变年龄,或者说关键期,以及儿童某些心理发展的成熟期,都受到遗传的影响;而环境和教育,却在这些时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通过人的素质影响智能的发展。例如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敏锐性,接受外界信息和反馈的速度等这些遗传而来的特性,是能力发展的前提;但是把这些由遗传而来的特性转化为心智机能和各种能力,还需要有适当的环境和良好的教育。特别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完善的教育。②通过气质类型的因素影响到人的性格和情绪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个体体验的强弱、快慢、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与迟钝等方面。一个人的积极热情、善于交际,或者沉静寡言、动作迟缓等,这就是受到遗传下来的气质类型的因素的影响所致。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转化为这样或那样类型的心理状态,这就要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它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只有作为具有一定的自然特性和生理机能的个体,参加到一定的社会的、历史的实践中,受到客观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才能使人的心理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从生物的演化来说,作为有机体的遗传的东西是经过一段漫长的发展过程。由无生命物质到有生命物质,再由无脊椎动物转化为有脊椎的动物。随后发展成为一定性状的高级动物,乃至成为人类。进而出现了具有各种潜能的机体和脑。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机体同周围环境不断地交往,逐渐形成了种系上一些新的结构与特性。这些结构和特性,便成为遗传的素质。随着机体的变化和发展而传递到下一代,出现个别性状和遗传现象。正如有些心理学家所说:"先天影响后天,后天决定先天"。这就是说,由遗传而来的东西,也是由后天形成的。它仅给心理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即生理机制。但是把遗传而来的潜在机能转化为现实的各种能力,还得靠一定的环境和教育。例如一个人的智能,在素质上只是其上一代传递下来的一种潜能,或者说是一种可能性,而且具有差异性。而转化这种潜能,使其健全地发展起来,发挥它的作用,还得设法创造一定的比较适宜的环境,进行比较完善的教育。
  
  

参考书目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美〕克雷奇等著, 周先庚等译:《心理学纲要》,文化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日〕大桥正夫编, 钟启泉等译:《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198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