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语文科
1)  language [英]['læŋɡwɪdʒ]  [美]['læŋgwɪdʒ]
语文科
1.
Discussion about optimiz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on dancing school;
论优化舞蹈类学校语文科的教学手法
2)  Chinese subject
语文学科
1.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ourse resource of Chinese subject;
语文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strategy of Chinese subject education in recent twenty years in China;
近二十年来我国语文学科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策略
3.
This article also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ure of Chinese subjec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语文学科性质的演变、争论、界定,是语文学科探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3)  Chinese discipline
语文学科
1.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i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for middle schools has an internal link with the independence of Chinese discipline.
建国后中学语文教材发展史与语文学科独立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语文学科独立史可分为蒙昧期、觉悟期、迷失期、探索期和确立期等五个时期,这五个时期表明了语文学科独立的历程之曲折,它是语文学科逐步摆脱社会政治状态和意识形态风潮的干扰走向独立的过程,也是语文课程意识生成并逐步明晰的过程。
2.
It focus main research on the nature of the Chinese discipline.
本文在认真回顾语文教育历史和大量引证中外史料的基础上展开研究,以语文学科本质的界定为中心,全文理论建立在语文即言语这一核心命题之上。
4)  Chinese course
语文学科
1.
Throngh the research about Chinese course s place during different history periods, the writer puts forwards the problem on Chinese course s place.
通过对语文学科在各个历史时期地位的简单考察,提出语文学科的定位问题。
5)  the Chinese curriculum
中国语文科
1.
The reform of the Chinese curriculum education is emphasizing conformity of curriculum and domain curriculum in Hong Kong, aiming at cultivating applied Chinese capability.
香港正在实验的中国语文科课程强调课程统整和领域课程的发展 ,以培养实用的语文能力为主导课程取向 ,重新厘定了课程理念、设计了新的课程结构、确立了新的课程目标、编写了新的教材 ,其教学发生了重大的范型转
6)  Chinese textbook
语文教科书
1.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Writing Systems in Two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两套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写作系统的比较研究
2.
Research of Chinese Textbook (Compulsory) for Ordinary High School by Guangdong Educ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粤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研究
3.
A Study of the Exercise System in Chinese Textbooks for Junior Schools;
初中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研究
补充资料:阿萨姆语文学
      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人民的文学。13世纪以前,只有口头流传的民歌、民谣等。早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从梵文翻译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某些章节,以及根据史诗改写的诗歌。现存的第一部成文的作品是13世纪的《伯尔赫拉德传》,它的作者被认为是诗人海姆·瑟尔索迪。15世纪中叶,辛格尔·代沃(1449~1568)被称为阿萨姆语文学的奠基者。他曾翻译改写两大史诗和《薄伽梵往世书》,并写了不少诗歌和戏剧,如"伯尔基特"体宗教诗和"安基雅"体戏剧。这时著名的诗人还有马特沃·代沃(1489~1596)、阿南德·根德利和散文家帕德·代沃(1558~1638)。17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20年代,散文比较发达,作品大多描写宫廷生活,歌颂王公后妃的功德,记述王公的更迭,这类著作统称为《菩楞记》,即宫廷的大事记。1826年英国侵入阿萨姆后,不少作家为唤起民众的爱国主义思想、抨击侵略者而创作,如阿南德拉姆·代基雅尔·普根(1829~1859)。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家海姆金德尔·伯鲁阿(1835~1897)写过多种作品,他的剧本《吸鸦片者》(1861)认为吸食鸦片会使社会衰败;长篇小说《表里不一》揭露宗教的欺骗性。古纳皮拉姆·伯鲁阿(1837~1894)的剧本《拉姆纳沃米》(1857)描写年轻的寡妇纳沃米与拉姆金德尔的爱情悲剧,暴露封建势力的罪恶,是现代戏剧的先声。1889年,作家金德尔古马尔·阿格尔瓦尔(1858~1938)、勒克什米纳特·贝杰伯鲁阿(1867~1938)、海姆金德尔·戈斯瓦米(1872~1928)和帕德默纳特·戈罕·伯鲁阿(1871~1946)等人创办《萤火虫》月刊,并结成一个文学团体。他们受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较大,是现代文学中的主要作家。戈罕·伯鲁阿和拉吉尼甘特·伯勒德莱(1867~1939)的历史小说颇具特色。拉吉尼甘特的《默努默蒂》(1900)写缅甸入侵阿萨姆时一对世仇之家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他的《华美》(1925)则是异族入侵后阿豪姆王朝衰落的图画。诗人拉姆勒冈德·帕达加里耶(1853~1936)的诗集《焦虑》(1890)和《思潮》(1933)表现了爱国主义思想。希代什沃尔·伯勒伯鲁阿(1876~1939)深受莎士比亚、华兹华斯等人的影响,他在阿萨姆语文学中最先创作无韵诗、十四行诗和哀歌,他的诗集《格默达布尔的毁灭》(1899)和《一位阿豪姆战斗女英雄》(1896)都取材于历史,洋溢着英雄主义激情。20世纪30年代以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希代什·代加的《时代的人》(1952)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金德尔·戈盖的《金犁》描写农民的生活;乔盖什·达斯(1927~ )的《不再有云》(1955)描写世界大战对社会道德的破坏;比楞德尔古马尔·帕达加里耶(1924~ )的《大路在召唤》(1957)则写力图变革社会的革命者的活动。在短篇小说方面也涌现出了不少作家,他们大多描写中产阶级、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参考书目
   印度文学院:《印度现代文学》,德里,1956。
   海姆·伯鲁阿:《阿萨姆语文学》,新德里,1966。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