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uang Weiyen Classi-
管惟炎
2) so skillfully imitated as to be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real
惟肖惟妙
3) vasculitis
[英][,væskju'laitis] [美][,væskjə'laɪtɪs]
脉管炎,血管炎
4) Zhangwei
张惟
1.
Comment on Zhangwei s literary creation——Concurrently expound the red land li terature phenomenon;
张惟创作论——兼论红土地文学现象
5) lumbar vertebra
腰惟
补充资料:管惟炎
管惟炎(1928~ ) 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8年8月18日生于江苏如东。1951~1953年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物理系以及北京俄语专科学校二部学习。1953~1955年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梯佛里斯大学物理系学习,1955~1957年在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学习至毕业,并被推荐为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研究生。1960年毕业后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历任研究员、所长兼任北京大学、华中工学院、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物理学报》副主编,《低温物理》主编,国际《低温物理》杂志顾问编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职。主要从事低温物理与超导的研究。1957年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从而发现了反向卡皮查热阻并测得其大小与卡皮查热阻相当;其后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新的物理模型(固态物质表面的非晶层对声子失匹配有重要影响),解释了当时文献上存在的理论与实验间的严重分歧。60年代以后,在中国首先倡导并进行强磁场超导材料与超导磁体的研制,与其他单位合作先后研制出多种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的国产超导材料;同时从事有关超导材料的基础研究,解决了第二类超导体临界场与临界电流的起源问题,发明了一种测量强场超导材料临界特性的新方法,用以验证了超导体的相变热力学关系式。研究发现了超导体在磁场中转变时的负磁阻效应,在SrTiO3和ZrO2衬底上分别达到5×106安/厘米2和106安/厘米2的电流密度,在单晶硅衬底上取得居国际先进水平的84K YBaCuO薄膜。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并与他人合著有《超导电性(一)》、《超导电性(二)》、《超导研究75年》等专、译著。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