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egionalisation
植物区系区划
2) global flora regionalisation
地球植物区系区划
3) flora
[英]['flɔ:rə] [美]['flɔrə]
植物区系
1.
Vertical pattern of flora from Changbai Mountain,China;
中国长白山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
2.
Study on Seed Flora in Nature Reserve in Mulan Paddock of Hebei Province;
河北省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3.
Study on the Flora of Gramineae in Shandong;
山东禾本科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4) plant flora
植物区系
1.
Research on plant flora of Shiwandashan Mountain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in Guangxi;
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
2.
A primary research on seed plant flora in Getu river scenic spot;
格凸河景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3.
Plant flora composition had 7 areal types and 5 formas with significant temperate nature.
依据野外调查资料并参阅有关文献资料,对河北坝上地区天然草地菊科植物区系及器官形态分异性进行了研究。
5) floristic
[英][flɔ'ristik] [美][flo'rɪstɪk]
植物区系
1.
The Preliminary Floristic Study on the Elements of Lithocarpus variolosa Forest in Mt. Xiaobaicaoling,C.Yunnan;
滇中小百草岭多变石栎林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2.
The geographic elements of Compositae flora in Loess Plateau is absoluted dominant in the temperate,complex in geographical element,having an extensive connection with nearby floristic areas and ancient in origin.
对黄土高原区菊科植物区系的组成、分类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
3.
Base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vegetation of the E Hu an g Zhang Nature Reserve in Yangchu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the characteristi c of floristic, the vegetation type and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were preliminary reported in this paper.
文章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对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特点、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发现本区植物以热带成分居多 ,特有种和保护植物丰富 ,植被类型简单 ,次生性较强 ,应加强保护 ,促进区域植被向顶极群落类型演
6) flora
[英]['flɔ:rə] [美]['flɔrə]
植物区系,植物志
补充资料:地球植物区系分区
根据不同气候带条件下的植物区系生态条件的差别以及区系形成、发展的共同性,把地球上的植物区系划分为从小到大、彼此从属的单位。植物区系的形成,一方面受到系统发育的制约,同时环境条件的影响也很大。其中最主要的环境条件是温度和水份等因素。因此,在不同的气候带必然出现不同的植物区系成分,组成各具特点的植物群或植物区系。德国植物学家G.狄尔斯1929年在《植物地理学》一书里,最先把全世界的植物区系划分为6个区(界):①古热带植物界,包括马来西亚植物区、印度-非洲植物区;②开普植物界;③泛北极植物界,包括东亚植物区、中亚植物区、地中海植物区、欧洲-西伯利亚植物区、北美植物区;④新热带植物界;⑤南极植物界;⑥澳大利亚植物界。
H.G.A.恩勒1936年根据植物区系发生的原则,进一步把地球植物区系划分为5个带,32个区,102个省。它不失为一个完整的植物区系分区体系,也是第一个植物区划的范例:①北方非热带植物带(即古北极植物带),下分9个区和47个省;②古热带植物带,下分9个区,33个省;③中美-南美植物带,下分5个区,13个省;④南方植物带,下分6个区,9个省;⑤海洋植物带,下分3个区。
R.古德沿用狄尔斯的分区原则,1974年把全球植物区系分为泛北极、古热带、新热带、南非、澳大利亚、南极6界,下属37个区,127个省。
А.Л.塔赫塔江的植物区系分区(1978)和古德的一样,也沿用了狄尔斯的分区原则,把地球植物区分为6界147个省。
但是这些分区体系是在海陆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或者是以植物分布的现状为依据,存在局限性。例如,把中国北部的植物区系归入泛北极界,而华南的则归入古热带,使中国的植物区系成为热带与泛北极的混合物,这同中国植物区系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过程不相符合。植物区系分区必须以地球植物区系,至少是种子植物区系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过程为依据,并参考现状分布,才能合理地反映植物区系分区的实质。
根据大陆漂移的理论,中生代的造山运动把几个古陆联成一片,印支运动进一步把华夏古陆南部和印度支那半岛及马来半岛联结起来,华夏古陆成为种子植物及有花植物主要的发源地。随着大陆块的分裂和漂移,有花植物在各个大陆块的独特条件下继续发展下去。因此,把亚洲热带植物区系与非洲热带植物区系合并在古热带界内是不恰当的。同样,中国植物区系是从华夏古陆演发出来的,不应该把它归入泛北极界或古热带。
植物地理学家一般把中国植物区系归入泛北极界和古热带界,认为它是受到北极起源及热带起源的影响。北极起源论者认为,中国植物区系是从北极经日本到达喜马拉雅山,然后再分别折向东方和南方。也有一些中国学者认为,中国植物区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在中生代初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而喜马拉雅区系是第三纪喜马拉雅山从地槽隆起时,由中国植物区系扩展过去而形成的,它是中国古植物区系的后裔。来自热带的提法,是从中国南部具有许多热带种类植物着眼的。但热带地区植物区系缺乏象中国植物区系中那样古老的科属,因此热带科属只能是从古老的中国原始科属演发出来。
中国学者吴征镒根据对中国2980属种子植物分布的比较分析,将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划分出15个分布区类型和31个变型。1979年他根据植物区系分析和各地优势植被的区系组成,将中国植物区系分布区划为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下属7个亚区和22个地区。
中国学者张宏达1980年提出的地球植物区系分区方案为:①劳亚植物界:北美植物区,欧洲-西伯利亚植物区,古地中海植物区;②华夏植物界:东亚植物区,马来西亚植物区,印度-喜马拉雅植物区;③澳大利亚植物界:东北澳洲植物区,好望角植物区,西南澳洲植物区;④南美植物界:南美植物区,中美植物区,安达斯植物区;⑤非洲植物界:南非植物区,中非植物区,北非植物区,马达加斯加植物区;⑥南极植物界:新西兰植物区,胡安-斐南德斯植物区,亚南极群岛植物区。
H.G.A.恩勒1936年根据植物区系发生的原则,进一步把地球植物区系划分为5个带,32个区,102个省。它不失为一个完整的植物区系分区体系,也是第一个植物区划的范例:①北方非热带植物带(即古北极植物带),下分9个区和47个省;②古热带植物带,下分9个区,33个省;③中美-南美植物带,下分5个区,13个省;④南方植物带,下分6个区,9个省;⑤海洋植物带,下分3个区。
R.古德沿用狄尔斯的分区原则,1974年把全球植物区系分为泛北极、古热带、新热带、南非、澳大利亚、南极6界,下属37个区,127个省。
А.Л.塔赫塔江的植物区系分区(1978)和古德的一样,也沿用了狄尔斯的分区原则,把地球植物区分为6界147个省。
但是这些分区体系是在海陆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或者是以植物分布的现状为依据,存在局限性。例如,把中国北部的植物区系归入泛北极界,而华南的则归入古热带,使中国的植物区系成为热带与泛北极的混合物,这同中国植物区系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过程不相符合。植物区系分区必须以地球植物区系,至少是种子植物区系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过程为依据,并参考现状分布,才能合理地反映植物区系分区的实质。
根据大陆漂移的理论,中生代的造山运动把几个古陆联成一片,印支运动进一步把华夏古陆南部和印度支那半岛及马来半岛联结起来,华夏古陆成为种子植物及有花植物主要的发源地。随着大陆块的分裂和漂移,有花植物在各个大陆块的独特条件下继续发展下去。因此,把亚洲热带植物区系与非洲热带植物区系合并在古热带界内是不恰当的。同样,中国植物区系是从华夏古陆演发出来的,不应该把它归入泛北极界或古热带。
植物地理学家一般把中国植物区系归入泛北极界和古热带界,认为它是受到北极起源及热带起源的影响。北极起源论者认为,中国植物区系是从北极经日本到达喜马拉雅山,然后再分别折向东方和南方。也有一些中国学者认为,中国植物区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在中生代初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而喜马拉雅区系是第三纪喜马拉雅山从地槽隆起时,由中国植物区系扩展过去而形成的,它是中国古植物区系的后裔。来自热带的提法,是从中国南部具有许多热带种类植物着眼的。但热带地区植物区系缺乏象中国植物区系中那样古老的科属,因此热带科属只能是从古老的中国原始科属演发出来。
中国学者吴征镒根据对中国2980属种子植物分布的比较分析,将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划分出15个分布区类型和31个变型。1979年他根据植物区系分析和各地优势植被的区系组成,将中国植物区系分布区划为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下属7个亚区和22个地区。
中国学者张宏达1980年提出的地球植物区系分区方案为:①劳亚植物界:北美植物区,欧洲-西伯利亚植物区,古地中海植物区;②华夏植物界:东亚植物区,马来西亚植物区,印度-喜马拉雅植物区;③澳大利亚植物界:东北澳洲植物区,好望角植物区,西南澳洲植物区;④南美植物界:南美植物区,中美植物区,安达斯植物区;⑤非洲植物界:南非植物区,中非植物区,北非植物区,马达加斯加植物区;⑥南极植物界:新西兰植物区,胡安-斐南德斯植物区,亚南极群岛植物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