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舒伯特气单胞菌
1)  aeromonas schubetii
舒伯特气单胞菌
2)  Plesiomonas shigelloidcs
舒氏气单胞菌
1.
Based on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causative bacteria were confirmed as Plesiomonas shigelloidcs and Aermonas schubertii.
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理化特征,确定G1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cs);S1菌株为舒氏气单胞菌(Aermonas schubertii)。
3)  aeromonas [i:'rɔ:mɔnəs]
气单胞菌
1.
Studies on mechanisms of silver biosorption by Aeromonas SH10;
气单胞菌SH10吸附银离子机制的研究
2.
Multiple resistant genes identified in Aeromonas spp;
气单胞菌中检出多种耐药基因
3.
Detection of various drug-resistant genes from Aeromonas;
耐药气单胞菌中检出多种耐药基因
4)  Aeromonas sp
气单胞菌
1.
Analysis of Drug Resistance and Detection of Major Virulence Factors of 3 Pathogenic Aeromonas sp. from Fish
鱼类3种病原气单胞菌耐药状况分析及主要毒力因子检测
2.
Using the method of sensitivity paper disc, the sensitivity of three bacteria (Aeromonas sp.
应用药敏纸片法研究了三株烂尾病病原菌(气单胞菌)对31种药物及不同配合药物的敏感性,测定了4种药物及配合药物HP对三株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
3.
According to its biochemical behaviours and shapes,Z_(4-2)isone pathogen of this disease that belongs to Aeromonas sp.
通过形态学观在和生理生化测定,初步确定Z4-2为病原菌,是一种气单胞菌(Aeromonassp。
5)  Uromyces lapponicus Lagerh
拉伯兰单胞锈菌
1.
Through appraise the pathogen of Uromyces punctatus and investigate transfer host, it indicates the invade pathogen of oxytropis ochrocephala is Uromyces lapponicus Lagerh.
0μm近平滑或少数成条带的疣,柄短无色极易脱落,病原为拉伯兰单胞锈菌(Uromyces lapponicus Lagerh。
6)  Schubert [英]['ʃu:bə:t]  [美]['ʃubɚt]
舒伯特
1.
Analysis of Piano Sonata Style between Beethoven and Schubert;
贝多芬、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风格解析
2.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hubert s Sonata;
舒伯特奏鸣曲的创作与发展
补充资料:舒伯特,F.
      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1828年11月19日卒于同地。父亲是农民出身的小学教师,母亲是厨子。由于生活贫困,他们所生的14个孩子,只养大了5个。
  
  生平  舒伯特小时由父亲教他小提琴,由哥哥伊格纳茨教他钢琴。11岁进当地的神学寄宿学校读书,开始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特殊才能。现在世界各国音乐会上经常演唱的歌曲《夏甲的悲叹》(1811),就是舒伯特在这所学校时创作的。
  
  1805年和1809年,拿破仑的军队两次入侵维也纳,奥地利人民英勇抗击,1809年5月21~22日,在维也纳多瑙河东岸的阿斯珀恩大败拿破仑。这一年奥地利西部阿尔卑斯山区的蒂罗尔人民,也在爱国者A.霍费尔的领导下发动起义。当时舒伯特还只是一个12岁的少年,但从这时起,舒伯特的幼小心灵,已经孕育了反对强暴、热爱祖国的思想。1813年初,舒伯特离开寄宿学校不久,就由他的同学J.N.施保恩介绍,认识了青年爱国诗人T.克尔纳。克尔纳就在这一年参加了 A.F.von律左将军领导的义勇军,献身于民族解放斗争,同年8月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克尔纳的遗诗由他父亲整理出版后,舒伯特在1815~1816年,为其中的15首爱国诗歌谱写了歌曲和重唱曲,包括充满战斗热情的《战斗中的祈祷》、《律左的野猎队》和《剑之歌》。1813年10月,拿破仑在莱比锡会战中遭到毁灭性打击,舒伯特满怀热情,创作了《歌颂德国胜利》的合唱曲。1814年3月,联军进入巴黎,舒伯特又写了《欧洲的解放者在巴黎》的男声合唱曲。然而,正如恩格斯所说:"对拿破仑的胜利就是欧洲的君主国对法国革命的胜利。"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恢复了欧洲各国旧王朝的反动统治。梅特涅使奥地利帝国成为"各民族的监狱"。舒伯特在这种令人窒息的政治气氛中,写下了大量作品,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痛苦心情和美好理想。
  
  1814年,舒伯特在父亲的学校里当助理教员。这期间他废寝忘食地从事创作,仅在1814~1815年就写了140多首歌曲。其中包括《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魔王》、《野玫瑰》、《迷娘之歌》等杰作,1816年,舒伯特摆脱了助理教员的职务,和朋友F.von朔贝尔住在一起,忍受着生活的煎熬,专心从事作曲。朔贝尔是瑞典籍的业余诗人,舒伯特用他的诗写过12首歌曲,《致音乐》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1816年6月,舒伯特为H.瓦特罗特教授的命名日写作的康塔塔《普罗米修斯》,是他第一次从作曲中取得报酬的作品。像他这样在世时没有出名的作曲家,是当时出版商残酷剥削的对象。舒伯特赖以维持生活的稿费,是非常菲薄的。像《流浪者》这样举世闻名的歌曲,舒伯特当时只拿到两个古尔盾(每个约合1.69马克),而出版商在40年间,却赚取了27000个古尔盾。
  
  在梅特涅政府的反动统治下,维也纳流行着适应统治阶级麻醉人民需要的轻浮、庸俗的娱乐音乐。一些憎恨梅特涅反动统治,要求民主自由的诗人、画家、剧作家和音乐家则组成各种小组,从事于和这种庸俗艺术针锋相对的活动。舒伯特是其中一个小组的中心人物。这个小组经常举行交谊会,演出歌舞、音乐和戏剧。这个小组共有40多人,其中的主要人物有研究法律和音乐的J.von施保恩、诗人 J.迈尔霍费尔和朔贝尔、画家L.库佩尔维泽尔和 M.von施温德、 音乐家弗勒利希三姊妹、作曲家A.许腾布伦纳、著名的男中音歌手J.M.福格尔,后者是舒伯特许多著名歌曲的最早的演唱者。
  
  1819年8~9月,德意志各邦君主代表在梅特涅主持下,集会于卡尔斯巴德,通过了镇压一切自由主义思想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卡尔斯巴德决议。1824年,在警察密布、特务横行的日子里,舒伯特在这年除夕所写的《战士之歌》,流露了对民族解放战争胜利成果为封建复辟势力所篡夺的无限愤慨。他的许多最成熟的交响曲、室内乐和歌曲作品,都是在卡尔斯巴德决议以后最黑暗的反动年代里写成的。
  
  舒伯特十分崇敬L.van贝多芬,1822年曾把自己所作的法国歌曲主题四首钢琴变奏曲奉献给他。1827年贝多芬病危时,舒伯特两次探望他;3月29日,舒伯特举着火炬参加了贝多芬的葬礼。1828年11月18日,舒伯特病得神志昏迷,还发出呓语说:"贝多芬不是睡在这里吗?"第二天,舒伯特就离开了人间,年仅31岁。他的哥哥费迪南德按照舒伯特要求葬在贝多芬墓旁的遗愿,在维也纳的韦灵公墓安置了他的坟墓,与贝多芬的墓地相毗邻。1888年,舒伯特和贝多芬的墓一起迁葬到维也纳的中央公墓。原来的韦灵墓地,成为舒伯特公园。
  
  
  
  创作  在短短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舒伯特写了遍及各种体裁的大量音乐作品,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他为J.W.von歌德(72首)、迈尔霍费尔(47首)、F.席勒(46首)、W.米勒(44首)等诗人的作品(主要是抒情诗)写了大量的歌曲,把音乐和诗歌紧密地结合起来。他用富于表现力的旋律与和声来表达诗的境界。在他的歌曲中,抒情歌唱性曲调占有重要地位;但富于语言表现力的朗诵调,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叙事歌曲《魔王》和戏剧性歌曲《普罗米修斯》里。舒伯特歌曲中的钢琴伴奏,不仅对旋律起了陪衬作用,而且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一种重要手段。舒伯特的歌曲和奥地利、德国的民间音乐语言有着血缘关系,他的《野玫瑰》、《鳟鱼》、《菩提树》等歌曲,后来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
  
  舒伯特在1823年所写的《美丽的磨坊女》和在1827年所写的《冬日的旅行》都是以失意的流浪者为题材的声乐套曲,歌词作者都是诗人米勒。失意的流浪汉,是舒伯特作品中的重要形象。两首《流浪者》、《流浪者对月抒怀》、《流浪者夜歌》等歌曲以及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也都是这一类题材的作品。在当时的奥地利,人们虽然生活在故乡,却感到自己是举目无亲的异乡人。舒伯特的这些作品,正反映了这种残酷的现实。舒伯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年(1828)为德国诗人L.雷尔斯塔布的9首诗谱了曲。舒伯特死后,他的朋友们把这9首歌曲中的7首,连同舒伯特为H.海涅的诗谱写的6首歌曲和其他1首歌曲合为1集出版,名为《天鹅之歌》,意思是"最后的杰作"。它与《美丽的磨坊女》和《冬日的旅行》鼎足而三,是舒伯特歌曲的3本专集。
  
  舒伯特的10部交响曲中,比较重要的有c小调《第四交响曲》(别称《悲剧》交响曲,1816)、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1816)、 b小调《第八交响曲》(别称《未完成交响曲》,1822)和C大调《第九交响曲》(别称《大交响曲》,1828)。b小调《第八交响曲》是1822年舒伯特寄寓朋友朔贝尔家时写的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只写了两个乐章就没有再写下去。它的手稿是在埋没了40多年后到1865年才被发现的。c小调和b小调交响曲都反映了悲剧性的现实生活。但c小调表现得比较软弱,b小调的内容则要深刻得多。舒伯特用歌曲型的主题,表现了悱恻动人的悲剧性形象,同时又热情洋溢地表现了英雄形象和悲剧性形象之间的冲突。1828年所作的 C大调《第九交响曲》又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从昂奋的第1乐章,倾诉般的第2乐章,活力充沛的第3乐章,到气势磅礴的第4乐章,贯穿着一种发扬蹈厉的精神。特别是第4乐章,充满了英勇豪迈的气概,标志着舒伯特创作的高峰。1825年8月,舒伯特和福格尔一同从萨尔茨堡到巴德加施泰因去旅行,在那里写了1部交响曲,但稿本已经散失,没有能够传世。舒伯特的著名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1824)、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