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文物保护和搬迁
1)  prot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cultural relic
文物保护和搬迁
2)  the migration and protection
搬迁保护
1.
The article gives the explanation to the migration and prote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the Zhengshaonian old room,and proposes some idea and the understanding on the cultural relic migration protection work.
对郑绍年老屋搬迁保护工程的施工情况做了说明,并就文物迁移保护工作提出了一些感想和认识。
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ving
环保搬迁
4)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文物保护
1.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reconstruction of shabby buildings and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accurately;
正确处理危旧房改造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2.
There are 6 nodes in the world culture heritage list;12 nodes in the national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unit list and 18 nodes in the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unit list of Liaoning or Hebei Provinces.
这条廊道全长600多km,是由50余处重要的历史节点构成,其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
3.
Especially, the history major of college should make the most use of the native cultural relic resources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in teaching, and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在新形势下,高校历史专业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中心,充分运用当地的文物资源,结合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促进人才的培养,并推动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5)  Conservation [英][,kɔnsə'veɪʃn]  [美]['kɑnsɚ'veʃən]
文物保护
1.
Computer Technology Used in Archaeology and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计算机技术在考古学与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2.
Decade of Qin Terra cotta Army Museum's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秦俑博物馆文物保护十年
3.
Conservation is comprehensive science newly born, which is related with both arts and science.
文物保护是一门新兴的文理交叉并重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对文物进行保护时的方法也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多种选择,这就需要对文物保护原则有深入的理解。
6)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relics
文物保护
1.
Adopting compound techniques of inorganic nanometer, sol-gel techniques and ultraviolet absorbers are used to obtain new protective materials of hydroxybenoic ketone, benzotriazole and polyvinyl alcohol for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relics.
采用无机纳米复合技术,利用溶胶-凝胶方法的分配交联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等工艺手段,筛选出适于文物保护环境的防紫外线照射,又不影响文物展示效果的羟基苯酮类、苯并三唑类及能有效消除弦光,又不影响观赏效果的聚乙烯醇类新型防护材料,以便用以不同环境下的文物保护工作。
2.
The paper takes the connotation of historical relics and cultural vei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relics and the tragedy of the interruption of cultural vein.
本文以文物与文脉的内涵阐释为切入点 ,分析了文物保护的必要性与文脉中断的可悲 ,并对作为未来文物的现代典型代表物的创造与保存等问题作了尝试性的探
补充资料:《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1961年3月4日至1982年11月19日中国实施的综合性文物法规。
  
  条例共18条。主要内容:①现在地下遗存的文物都属于国家所有。②国家保护文物的范围: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③分级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在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④在进行大规模建设工程时,在工程范围内进行勘探,对发现的文物妥善处理。⑤不是配合建设工程的考古发掘,须报经批准。⑥在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维修工程中,遵守恢复原状或保存现状的原则。⑦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建筑、纪念建筑,除可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辟为游览场所外,须作其他用途,应经批准,使用单位要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⑧加强文物商业管理,拣选掺杂在废旧物资中的文物。⑨一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重要文物,除国务院批准运往国外展览、交换外,一律禁止出口。⑩奖惩。
  
  文化部根据《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规定,1963年 4月17日颁发了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暂行办法》,1963年 8月27日颁发了《革命纪念建筑、历史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修缮暂行管理办法》,1964年 9月17日发布经国务院批淮的《古遗址、古墓葬调查、发掘暂行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以条例为依据的一套中国文物法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