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O-甲基多脉茵芋醇
1)  O methyllaureolol
O-甲基多脉茵芋醇
2)  Skimmia laureola
多脉茵芋
1.
Study on the Effective Composition of Skimmia laureola;
多脉茵芋化学成分的研究
3)  6-O-methylcatalpol
O-甲基梓醇
4)  o-aminophe-nacyl alcohol
o-氨基苯酰甲醇
5)  5-O-methyl-myo-inositol
5-O-甲基-myo-肌醇
1.
The effects of test compounds,scopoletin(1),scopolin(2),tanacetin(3),quercetagetin-3,6,7-trimethylether(4) and 5-O-methyl-myo-inositol(5) isolated from the whole herbs of C.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胰岛,通过受试化合物作用前后胰岛分泌胰岛素水平的比较,考察芙蓉菊化学成分艾菊素、万寿菊黄素-3,6,7-三甲醚、5-O-甲基-myo-肌醇、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对胰岛分泌胰岛素的作用,并与阳性对照药格列苯脲进行比较。
6)  O-Demethyltramadol
O-去甲基曲马多
1.
Pharmacokinetics of the Enantiomers of O-Demethyltramadol, theActive Metabolite of Trans Tramadol in Healthy Subjects;
正常人体内反式曲马多活性代谢物O-去甲基曲马多对映体的药代动力学(英文)
2.
Determination of tramadol and its metabolite O-demethyltramadol concentration in human plasma and urine by RP-HPLC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曲马多及其代谢产物O-去甲基曲马多人血药及尿药浓度
补充资料:茵芋
【通用名称】
茵芋
【其他名称】
茵芋 (《本经》)
【异名】
卑山共(《吴普本草》),莞草、卑共(《别录》),茵蓣(《千金方》),因预(《纲目》)。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茵芋的茎叶。
【植物形态】
茵芋,又名:黄山桂。 常绿灌木,分枝,高约1米。叶常集生于枝顶,狭长圆形或长圆形,两端渐尖,长7~11厘米,宽2~3厘米,全缘,有时沿中部以上两侧边缘有疏浅缺刻,中脉在叶面浮凸,且密被微柔毛;叶柄长4~7毫米,淡红色。花常为两性,集生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苞小,卵形;萼片5,广卵形;花瓣5,白色,有芳香,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端圆或钝,在花蕾时各瓣大小略有不等;雄蕊与花瓣等长,花丝丝状,花药广椭圆形;子房近圆球形,4~5室,花柱短,柱头头状。果长圆形,长10~15毫米,红色,有残存萼片。花期4~5月。 生于山中树荫下。分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广西、广东、湖北等地。
【化学成分】
叶含茵芋碱、茵芋甙、蔗糖。
【药理作用】
茵芋碱有麻黄碱样作用,可升高麻醉猫血压,增强瞬膜收缩,加强肾上腺素对血压及子宫的作用,加强猫或兔的在位子宫收缩,抑制小肠收缩及扩张冠状血管等。此外,还能提高横纹肌张力,加强脊髓反射兴奋性(去脑蛙的反射时的测定),这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之兴奋有关;在切除肾上腺后,其作用仍可保持。它对神经节无作用,对可卡因无增强作用,对猫或大鼠的神经-横纹肌制备亦无显著影响,不翻转拟交感药的作用。其作用虽与麻黄碱有许多类似处,但强度较弱。小鼠在皮下注射600毫克/公斤以上时,可出现抑制,共济失调,但不致死亡。对蛙50~100毫克/公斤时可出现显著的兴奋现象,提高横纹肌张力,200毫克/公斤时则可致死。猫皮下注射50毫克/公斤,无明显变化。早年认为它是一种肌肉毒,可引起蛙肌强直,剂量较大,亦可抑制心脏肌肉;如静脉注射于兔,可引起心肌抑制甚至麻痹,血压逐渐降低,最终动物发生痉挛而死。
【性味】
辛苦,温,有毒。 ①《本经》:"味苦,温。" ②《吴普本草》:"微温,有毒。" ③《药性论》:"苦辛,有小毒。"
【归经】
《本草求真》:"入肝、肾。"
【功用主治】
治风湿痹痛,四肢挛急,两足软弱。 ①《本经》:"主五藏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 ②《别录》:"疗久风湿走四肢,脚弱。" ③《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软脚毒风,拘急挛痛。" 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筋骨怯弱羸颤,入药炙用。"
【用法与用量】
内服:浸酒或入丸剂(生药一日量3~6分)。
【宜忌】
本品有毒,内服宜慎。阴虚而无风湿实邪者禁用。
【选方】
①治贼风,手足枯痹,四肢拘挛:茵芋、附子、天雄、乌头、秦艽、女萎、防风、防己、踯躅、石楠、细辛、桂心各一两。上十二味,切,以绢袋盛,清酒一斟渍之,冬七日,夏三日,春、秋五日。药成初服一合,日三,渐增之,以微痹为度。(《百病方》) ②治风气积滞成脚气,常觉微肿,发则或痛:茵芋叶(锉,炒)、薏苡仁各半两,郁李仁(去皮、尖,微炒)一两,牵牛子三两(生取末一两半)。上研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五更姜枣汤下,未利加至三十丸,日三,快利为度,白粥补。(《本事方》茵芋丸)
【名家论述】
①《纲目》:"《千金》、《外台》诸古方,治风痫有茵芋丸,治风痹有茵芋酒,治妇人产后中风有茵芋膏,风湿诸方多用之。茵芋、石南、莽草,皆古人治风妙品,而近世罕知,亦医家疏缺也。" ②《本经逢原》:"茵芋大毒,世亦罕用。《本经》虽有治羸瘦如疟状一语,皆是五脏有邪气,心腹寒热所致,非能疗虚羸寒热也。其治关节风湿痹痛,是其正治。"
【中毒】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茵芋,有毒部位,果和叶,以叶含毒较烈。中毒症状:误食少量引起轻度痉挛,大量则引起血压下降,心肌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若痉挛时可肌注苯巴比妥,痉挛控制后可洗胃,导泻。若血压下降则注射肾上腺素或苯甲酸钠咖啡因强心剂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