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东特提斯喜玛拉雅地区
1)  Eastern Tethyan Himalaya area
东特提斯喜玛拉雅地区
2)  Tethyan Himalaya
特提斯喜马拉雅
1.
Geochemistry and petrogenesis of the Triass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east-central segment of Tethyan Himalaya.;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东部三叠纪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2.
Gyachala Formation is Paleogene marine strata in Gyangze area,which belongs to the northern subzone of the Tethyan Himalaya.
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的江孜地区古近纪甲查拉组角度不整合于晚白垩世宗卓组之上,系该地区最高(时代最晚)海相地层。
3)  Tethys-Himalayas
特提斯-喜马拉雅
4)  Tethyan Himalayas
特提斯喜马拉雅
1.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Cretaceous strata in the Tethyan Himalayas;
特提斯喜马拉雅白垩纪层序地层分析
5)  Himalayan Tethys
喜马拉雅特提斯
6)  the central belt of Tethyan Himalayas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
补充资料: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
Maya civilization

   中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 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十字神庙中的太阳神像

十字神庙中的太阳神像


   
   

玛雅时期的石雕

玛雅时期的石雕


   
    发展简史 玛雅文明的发展阶段,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划分,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3个阶段。①前古典期即玛雅文化形成期( 公元前2500~公元250 )。在尤卡坦半岛中央佩滕盆地及其周围山谷已出现定居的农业生活,玉米和豆类是主要的作物;由土台、祭坛等组成的早期祭祀中心也已建立,此后出现国家萌芽,并出现象形文字。② 古典期 (约250~900)玛雅文化进入盛期,各地较大规模的城市和居民点数以百计,都是据地自立的城邦小国,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各邦使用共同的象形文字和历法,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生产水平也大体一致。主要遗址大多分布在中部热带雨林区,蒂卡尔、瓦哈克通、彼德拉斯内格拉斯、帕伦克、科潘、基里瓜等祭祀中心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蒂卡尔遗址由数以百计的大小金字塔式台庙组成  ,气象宏伟,城区面积达50平方千米,估计居民有 4万左右。此时出现大量刻纪年碑铭的石柱,一般每隔5年、10 年或20年建立一座,成为独特的记时柱。800~900年左右,这些祭祀中心突然废弃,玛雅文明急剧衰落。11世纪以后,玛雅文明中心开始逐渐移向北部的石灰岩低地平原。③后古典期 (约1000~1524)的文化有浓厚的墨西哥风格。从墨西哥南下的托尔特克人征服尤卡坦,并以奇琴伊察为都城。建筑中出现石廊柱群及以活人为祭品的“圣井”、球场,还有观察天象的天文台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高大的金字塔式台庙,崇拜羽蛇神魁扎尔科亚特尔。此后北部的玛雅潘取代奇琴伊察成为后古典期文化的中心。这一时期的陶器和雕刻艺术都较粗糙,世俗文化兴起,并带来好战之风。玛雅潘的统治者与其他城邦结成联盟,用武力建立起自己的统治。1450年,大概由于内部叛乱,玛雅潘被焚毁,此后百年中文化趋于衰落。1523~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乘虚而入,从墨西哥南下,占领尤卡坦半岛,玛雅文明被彻底破坏。
    物质文化与科学艺术  玛雅文明基本上属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工具、武器全为石制和木制,黄金和铜在古典期之末才开始使用,尚未用铁。农业技术简单,耕作粗放,不施肥,亦无家畜,后期有水利灌溉。手工制品有各种陶器、棉纺织品等。不同村落和地区间有贸易交换关系。玛雅人的建筑工程达到古代世界高度水平,能对坚硬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建筑以布局严谨、结构宏伟著称,其金字塔式台庙内以废弃物和土堆成,外铺石板或土坯,设有石砌梯道通往塔顶。其雕刻、彩陶、壁画等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博南帕克壁画表现贵族仪仗、战争与凯旋等,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世界壁画艺术的宝藏之一。
   
   

墨西哥太阳历石板

墨西哥太阳历石板


   
   玛雅文明的天文、数学达到很高成就。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等运行规律,约在前古典期之末已创制出太阳历和圣年历两种历法,前者一年13个月,每月 20天,全年260天;后者一年18个月,每月 20 天,另加5天忌日,全年365天,每4年加闰1天。数学方面,玛雅人使用0的概念比欧洲人早800余年,计数使用20进位制。玛雅文明的另一个独特创造是象形文字体系,其文字以复杂的图形组成。现已知字符约800余,但除年代符号及少数人名、器物名外,多未释读成功。
    社会与宗教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  。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 、雨神 、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