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shan gold and sulfur deposit
马山金(硫)矿床
2) Tianmashan sulphur-gold deposit
天马山硫金矿床
1.
Geologic features and metallogenic pattern of Tianmashan sulphur-gold deposit;
天马山硫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3) Tianmashan Gold-Sulfur deposit
天马山金硫矿床
4) Tianmashan Sulfur-Aurum Mine
天马山硫金矿
1.
The authors introduce some conditions and problem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ianmashan Sulfur-Aurum Mine of Anhui Cuprum-City Cuprum Industry Ltd.
介绍了安徽铜都铜业公司下属的天马山硫金矿重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关闭破产重组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型。
5) Mashan deposit
马山矿床
1.
That is, monoclinic pyrrhotite is generally less than hexagonal pyrrhotite in quantity in the bedded main ore bodies of Mashan deposit, while they are approximat.
马山矿床主矿体中单斜磁黄铁矿(Mpo)一般少于六万磁黄铁矿(Hpo),而大宝山矿床主矿体中单斜磁黄铁矿和六万磁黄铁矿一般近相等。
6) sulfur gold deposit
硫金矿床
1.
The ore bodies of Tianmashan Tianmashan sulfur gold deposit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of deposit as stratiform,contact zone and through stratiform.
天马山硫金矿床的矿体分为层状矿体、接触带矿体和穿层矿体。
补充资料:稷山马村金代段氏墓群杂剧砖雕
金代戏曲文物。共有杂剧砖雕6组,发现于山西省稷山县马村段氏墓葬群 1、2、3、4、5、8号6座仿木结构砖雕墓的南壁。其中1号墓原有戏俑5个,出土时被打碎。其他戏剧人物均为浮雕,现在原地保存完好。据6号墓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段楫预修墓记》以及各墓的形制、装饰和出土的钱币等物判断,这批杂剧砖雕当为金代前期的遗物。这 6组杂剧砖雕中,1、4、5号墓3组有乐队伴奏。杂剧演员, 1、3、8号墓为5人,2、4、5号墓为 4人。最高40厘米,最低30厘米。
3、4、5、8号4组杂剧砖雕,以自左至右为序,3号墓第 3人、4号墓第2人、5号墓第4人、8号墓第3人,皆软巾诨裹,穿长衫,束腰带,似皆为副净。其中 5号墓的副净在打口哨, 8号墓的副净双手向右打恭,头向左斜侧,都是很明显的滑稽表演。 8号墓副净的化妆很别致,其双眼和嘴部都画红圈,这是过去还没有发现过的。4 号墓的副净,身材短小,拱手而立,其整个形象,同稷山化峪 2号墓的副净十分接近,似乎是在刻画同一个演员。 3号墓第5人、4号墓第4人、5号墓第1人、8号墓第 4人,皆作官员装束,戴直脚幞头,穿圆领宽袖长袍,腰束带,有的双手执笏,有的拱手胸前,一般认为是末泥。 3号墓第1人、4号墓第1人、5号墓第2人、8号墓第1 人,多戴吏帽,穿圆领窄袖衫,有的撩起衣衫,有的手执棍、板,有的伸出两指作比划状,形象似为仆吏,一般推定为副末。4号墓第3人、8号墓第5人,皆梳发髻,戴冠子或戴花饰,穿窄袖衫,都为装旦色。
除以上 4组外,最值得注意的是 2号墓出土的一组。共4人,其中第2、第4两人,都作官员装束:戴直脚幞头,穿圆领宽袖长袍,腰束带。第4人坐在椅上,左手执笏,右手指着右边,似在审理。第2人双手都向右指,面部向左,正与坐着的官员说话。站在这两个官员中间的,即左起第3人,戴吏帽,穿圆领窄袖衫,右手执一大板,目视坐着的官员,左手亦向右指。此3人都在向右指,他们所指的左起第1人,手执竹竿,竿头系绳,绳上吊着一椭圆形物品,在空中摇动。这4个演员有坐有站,有前有后,主次分明,表情互相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戏剧场面。这是在演正杂剧无疑。象这样生动有机的演出场面,用砖雕的形式刻画出来,迄今还是第一次发现。其表演的剧目内容,尚需作深入研究。
这批杂剧砖雕的 3组乐队,用的乐器有大鼓、腰鼓、拍板、觱篥、笛。伴奏者或坐或站。其中腰鼓在伴奏过程中似有表演。1号墓的戏俑虽遭破坏,但舞台后壁上浮雕的伴奏乐队却保存完好。乐队皆戴幞头、簪花。左上角为大鼓,右上角为拍板(被舞台柱子挡住),中间一为笛,一为觱篥。前边左右两侧各有1人打腰鼓。4号墓的伴奏乐队也浮雕于舞台后壁上,共5人,自左至右为大鼓、腰鼓、笛、拍板、觱篥。此5人的服饰各不相同,似乎是又一组杂剧演员,将与正在演出的另一组交替表演。5号墓的舞台后壁上部,雕有乐床,坐4人,服饰相同,除左边1人袖手而坐外,其余3人,一执拍板,一吹笛,一奏觱篥。从这组戏雕来看,金代戏曲舞台上已有乐床的设置。
从这批杂剧砖雕中,还可以看到不同的舞台样式。1号墓与5号墓,舞台高耸,形似亭,当即"舞亭"。3号墓与 8号墓的舞台,其下开门道,前后相通,形似钟鼓楼,或可谓之"舞楼"。 4号墓舞台台面较宽广,形似大厅,当为"舞厅"。(见彩图)
3、4、5、8号4组杂剧砖雕,以自左至右为序,3号墓第 3人、4号墓第2人、5号墓第4人、8号墓第3人,皆软巾诨裹,穿长衫,束腰带,似皆为副净。其中 5号墓的副净在打口哨, 8号墓的副净双手向右打恭,头向左斜侧,都是很明显的滑稽表演。 8号墓副净的化妆很别致,其双眼和嘴部都画红圈,这是过去还没有发现过的。4 号墓的副净,身材短小,拱手而立,其整个形象,同稷山化峪 2号墓的副净十分接近,似乎是在刻画同一个演员。 3号墓第5人、4号墓第4人、5号墓第1人、8号墓第 4人,皆作官员装束,戴直脚幞头,穿圆领宽袖长袍,腰束带,有的双手执笏,有的拱手胸前,一般认为是末泥。 3号墓第1人、4号墓第1人、5号墓第2人、8号墓第1 人,多戴吏帽,穿圆领窄袖衫,有的撩起衣衫,有的手执棍、板,有的伸出两指作比划状,形象似为仆吏,一般推定为副末。4号墓第3人、8号墓第5人,皆梳发髻,戴冠子或戴花饰,穿窄袖衫,都为装旦色。
除以上 4组外,最值得注意的是 2号墓出土的一组。共4人,其中第2、第4两人,都作官员装束:戴直脚幞头,穿圆领宽袖长袍,腰束带。第4人坐在椅上,左手执笏,右手指着右边,似在审理。第2人双手都向右指,面部向左,正与坐着的官员说话。站在这两个官员中间的,即左起第3人,戴吏帽,穿圆领窄袖衫,右手执一大板,目视坐着的官员,左手亦向右指。此3人都在向右指,他们所指的左起第1人,手执竹竿,竿头系绳,绳上吊着一椭圆形物品,在空中摇动。这4个演员有坐有站,有前有后,主次分明,表情互相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戏剧场面。这是在演正杂剧无疑。象这样生动有机的演出场面,用砖雕的形式刻画出来,迄今还是第一次发现。其表演的剧目内容,尚需作深入研究。
这批杂剧砖雕的 3组乐队,用的乐器有大鼓、腰鼓、拍板、觱篥、笛。伴奏者或坐或站。其中腰鼓在伴奏过程中似有表演。1号墓的戏俑虽遭破坏,但舞台后壁上浮雕的伴奏乐队却保存完好。乐队皆戴幞头、簪花。左上角为大鼓,右上角为拍板(被舞台柱子挡住),中间一为笛,一为觱篥。前边左右两侧各有1人打腰鼓。4号墓的伴奏乐队也浮雕于舞台后壁上,共5人,自左至右为大鼓、腰鼓、笛、拍板、觱篥。此5人的服饰各不相同,似乎是又一组杂剧演员,将与正在演出的另一组交替表演。5号墓的舞台后壁上部,雕有乐床,坐4人,服饰相同,除左边1人袖手而坐外,其余3人,一执拍板,一吹笛,一奏觱篥。从这组戏雕来看,金代戏曲舞台上已有乐床的设置。
从这批杂剧砖雕中,还可以看到不同的舞台样式。1号墓与5号墓,舞台高耸,形似亭,当即"舞亭"。3号墓与 8号墓的舞台,其下开门道,前后相通,形似钟鼓楼,或可谓之"舞楼"。 4号墓舞台台面较宽广,形似大厅,当为"舞厅"。(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