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蚧(armoured scale)
为害茶树枝叶的一类介壳虫,主要有长白蚧、椰圆蚧、蛇眼蚧、茶牡蚧、茶褐围盾蚧等。
1.长白蚧:
国内分布于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台湾等省。
形态:成虫体长0.6-1.4mm,梨形、淡黄色,腹部分节明显,腹末有臀叶2对,略呈三角形。雄成虫体长0.48-0.66mm,淡黄色,头部色较深,白色半透明,腹末有一针状交尾器。卵椭圆形,孵化圆形,孵化后卵壳白色。体色有淡黄色、淡紫、橙黄等多种,触角和足退化。前蛹淡黄色,长椭圆形,长0.63-0.92mm,腹末有尾毛两根。蛹紫色。雌成虫介壳纺锤形,暗棕色。表面有一灰白色蜡层,前端有褐色壳点一个。
生活习性:在浙江、湖南一年均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或前蛹在茶树枝干上越冬,次年4月上、中旬雄成虫羽化。5月上旬第1代若虫开始孵化,各代若虫的盛孵期分别为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9月上旬至10月上旬。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高温低湿对长白蚧生育不利,故一般第2代虫口较低。茶园郁蔽和偏施氮肥、枝条皮层嫩薄的茶树有利于长白蚧的发生发展。一般5年以上的新茶园和台刈复壮茶园受害重。风是传播长白蚧的主要媒介这之一。在风向下方的茶园长白蚧发展较快。
防治:于若虫孵化盛期末喷施50%马拉松或50%二溴磷800倍液,25%喹硫磷1000倍液,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
2.椰圆蚧
分布与为害:中国各茶区均有发生。刺吸为害茶树成、老叶,引起落叶,以至植株枯竭,除茶树外,还加害油茶、柑桔、芒果、香蕉、棕榈等。
形态:雌成虫卵形,较扁平,直径1.2-1.5mm,鲜黄色,体节不甚明显。雄成虫橙黄色。卵椭圆形、黄绿色,直径为0.1mm。蛹长椭圆形,黄绿色。雌虫介壳圆形,直径1.7-1.8mm,灰黄色,薄而半透明,中央有淡黄色壳点2个。雄虫介壳椭圆形,中央有一淡黄色壳点。
生活习性:在贵州一年发生两代,江苏、安徽和浙江一带一年发生3代,均以受精雌成虫越冬,1、2代若虫孵化盛期,贵州分别在5月上旬和8月上旬,浙江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下旬。雌成虫受精后陆续孕卵产卵,每一雌虫产卵约100粒左右。已发现红点唇瓢虫和草蛉等天敌对其发生抑制作用较大。
防治:见长白蚧。
3.蛇眼蚧 又名樟圆蚧。
分布与为害:中国主要产茶省均有分布,刺吸为害茶树枝叶,还为害山茶、苹果、柑桔、桃、李等。
形态:雌成虫卵形,紫色,长1.1mm左右,前胸和中胸之间有一较深的缢沟,臀板背面中央有网状花纹;雄成虫体长亦约1.1mm,紫色,翅白色半透明,交配器淡黄褐色。卵淡紫色,椭圆形,长径约0.2mm。初孵若虫椭圆形,淡紫色。蛹长椭圆形,长约0.7mm,紫色,腹末有一粗短交配器。雌虫介壳近圆形,背面隆起,略呈轮纹状,棕褐色。有黄褐色壳点两个偏于介壳的一边。雄虫介壳长椭圆形,长径约1.7mm,棕褐色,介壳一端中间有黄褐色壳点一个。
生活习性:在浙江、江苏一带一年发生两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在杭州次年4月中旬开始产卵,第1、2代若虫分别于5月中旬和8月中旬盛孵。雌成虫产卵于介壳内,每雌虫平均产卵60粒左右。在茶树上,以上部为多;雄虫多分布于叶片正面主脉两侧,雌虫第1代多分布于枝干上。主要天敌有腥红菌、红点唇瓢虫和单带巨角跳小蜂。
防治:见长白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