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实测与理论比较
1)  theoretical results
实测与理论比较
2)  theoretical comparison
理论比较
3)  comparison theory
比较理论
1.
The comparison theory and the interaction theory, the main traditional views of metaphor, both give a semantic account of the meaning of metaphor, which is obviously not sufficient in explaining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
传统隐喻理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比较理论和互动理论都从纯粹的语义学角度解释隐喻。
4)  comparison and practice
比较与实践
5)  measured theoretical capacity
实测理论比容量
1.
The measured theoretical capacity is about 168.
通过测定样品在不同较低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采用外推法得出制备样品的实测理论比容量为168。
6)  Test and compare
测验调查与比较
补充资料:比较利益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亦称“比较生产费用论”、“比较成本论”,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D.凡c田心0)在亚当·斯密(Ads叨S而th)的绝对利益理论上加以修正、发展而成的、按照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实行国际分工的一种自由贸易理论。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他不同意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论中把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基础归之于各国的绝对优势差别的观点,而认为构成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的比较利益或比较成本,一个国家不一定需要某种商品生产的绝对有利的条件,只要有比较有利或相对有利的条件,即比较低的成本,也能参预国际贸易,并从贸易中获益。各国都以其比较有利的条件参加国际贸易,进行专业化生产,不仅对本国有益,而且能使世界的共同福利得到提高。 该理论提出的比较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中提供某种商品比提供其他商品相对来说更为便宜合算。比如,甲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效率都比乙国高,即生产成本均比乙国低,那就是说在两种商品生产上,甲国都具有绝对优势,即有绝对利益,但是只要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差距不同,或者说甲国生产商品X比商品Y的优势更大,那么,甲国生产商品X具有相对优势,乙国生产商品Y具有相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甲、乙双方按照“两优取重,两劣取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即甲国专门生产商品X,乙国专门生产商品Y,再通过国际贸易实现部分商品X和部分商品Y的相互交换,那么双方都节省了劳动,都获得了比较利益。 李嘉图对比较利益理论的说明,是通过实证的方法,运用通俗易懂的例子,首先从个人之间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必然性开始,然后推广到地区和国家之间,导出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必然性。他分别对下面三种范围逐渐拓广的情况进行分析: 第一,生产中个人之间的分工关系和专业化情况。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用了一个通俗的例子加以说明比较利益的存在使生产中个人之间的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成为必然性。他指出:“如果两个人都能制鞋和帽,其中一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人强一些,不过制帽时只强五分之一或20%,而制鞋时则强三分之一或3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