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bsolute velocity of light
绝对光速
2) absoluteness of speed of light
光速的绝对性
3) absolute speed
绝对速度
1.
Using the documentary datum and comparative method, the author studies some technology factors of Chinese-foreign long jumpers at the absolute speed, run-up speed, rate of the speed usage, take-off ability, etc, and analyses the existing diversity, based of these, the author makes some proposal for solving questions and increasing achievement.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外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助跑速度、速度利用率、起跳能力等几个技术因素进行探讨,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提高运动成绩的建议。
2.
A query algorithm with a high absolute speed costing low I/O based on set theory is given, and a query algorithm of high response speed based on parallel process is presented.
对多级安全加密数据库中缩短查询响应时间、提高查询绝对速度和查询算法通用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
3.
The paper expounds briefly the absolute speed of ru n -up rhythm etc ,and attempts to improve sportsmen s long jump marks.
本文就跳远的绝对速度,速度利用率和节奏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以期提高跳远运动员的成绩。
4) Absolute velocity
绝对速度
1.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dynamic points and the dynamic reference system are selscted in composite movement and how the relative motion paths influence the computational points absolute velocity and absolute acceleration.
本文讨论了在合成运动中,动点与动参考系的选取,相对运动轨迹对计算点的绝对速度和绝对加速度的影响。
2.
It was found that apart from his absolute velocity obviously lower than his opponents’, Huang Geng s velocity of the last 10m run up was also lower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absolute velocity.
通过对收集黄庚的比赛技术参数 ,从绝对速度、助跑最后 10 m的分段速度即节奏和快速起跳的能力三大方面与鲍威尔等世界级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黄庚除绝对速度明显差于对方外 ,助跑最后 10 m的分段速度由于受绝对速度的影响也均低于鲍威尔等 ,且节奏正好与他们相反 ,呈减速趋势即后 5 m的分段速度低于前 5 m的分段速度。
5) absolute limit of velocity
绝对速限
6) absolute departure velocity(of projectile)
绝对初速
补充资料:光速
光速 light,speed of 光波或电磁波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真空中的光速 真空中的光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常量,国际公认值为c=299792458米/秒。17世纪前人们以为光速为无限大,意大利物理学家G.伽利略曾对此提出怀疑,并试图通过实验来检验,但因过于粗糙而未获成功。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O.C.罗默利用木星卫星的星蚀时间变化证实光是以有限速度传播的。1727年,英国天文学家J.布拉得雷利用恒星光行差现象估算出光速值为c=303000千米/秒。 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A.H.L.菲佐用旋转齿轮法首次在地面实验室中成功地进行了光速测量,最早的结果为c=315000千米/秒。1862年,法国实验物理学家J.-B.-L.傅科根据D.F.J.阿拉戈的设想用旋转镜法测得光速为c=(298000±500)千米/秒。19世纪中叶J.C.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他根据电磁波动方程曾指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静电单位电量与电磁单位电量的比值,只要在实验上分别用这两种单位测量同一电量(或电流),就可算出电磁波的波速。1856年,R.科尔劳施和W.韦伯完成了有关测量,麦克斯韦根据他们的数据计算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值为3.1074×105千米/秒,此值与菲佐的结果十分接近,这对人们确认光是电磁波起过很大作用。 1926年,美国物理学家A.A.迈克耳孙改进了傅科的实验,测得c=(299796±4)千米/秒,他于1929年在真空中重做了此实验,测得c=299774千米/秒。后来有人用光开关(克尔盒)代替齿轮转动以改进菲佐的实验,其精度比旋转镜法提高了两个数量级。1952年,英国实验物理学家K.D.费罗姆用微波干涉仪法测量光速,得c=(299792.50±0.10)千米/秒。此值于1957年被推荐为国际推荐值使用,直至1973年。 1972年,美国的K.M.埃文森等人直接测量激光频率γ和真空中的波长λ,按公式c=γλ算得c=(299792458±1.2)米/秒。1975年第15届国际计量大会确认上述光速值作为国际推荐值使用。1983年17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米的新定义,在这定义中光速c=299792458米/秒为规定值,而长度单位米由这个规定值定义。既然真空中的光速已成为定义值,以后就不需对光速进行任何测量了。 介质中的光速 不同介质中有不同的光速值。1850年菲佐用齿轮法测定了光在水中的速度,证明水中光速小于空气中的光速。几乎在同时,傅科用旋转镜法也测量了水中的光速,得到了同样结论。这一实验结果与光的波动说相一致而与牛顿的微粒说相矛盾(解释光的折射定律时),这对光的波动本性的确立在历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1851年,菲佐用干涉法测量了运动介质中的光速,证实了A.-J.菲涅耳的曳引公式。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