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smithiana
长叶云杉
1.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he karyotype analysis of four species in Picea (Pinaceae): P.
首次报道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长叶云杉 ( P。
3) pine needle dropping disease
云杉落叶病
4) Acantholyda piceacola
云杉阿扁叶
1.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Acantholyda piceacola and enviorment foutors;
云杉阿扁叶蜂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5) Phyllobius sp
云杉树叶象
1.
Preliminary study on biological features of Phyllobius sp.;
云杉树叶象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6) Choristoneura fumigerana
云杉卷叶蛾
补充资料:长叶云杉
现状 稀有种。本种为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针叶树种之一,在我国仅产西藏吉隆的局部地区 ,数量极少,应严加保护。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达50米,胸径达1米以上。树皮淡褐灰色,具浅沟和圆形或近方形的裂片;枝下垂;小枝具凸起的叶枕,基部有宿存的芽鳞,1年生枝淡褐色或浅灰色,有光泽,无毛;冬芽纺锤形或卵圆形,芽鳞淡红褐色,先端多少开展。叶辐射状伸展,内曲,前伸,钻形,细长,长3-5厘米,深绿色,先端渐窄成锐利的角质尖头,横切面菱形,通常高大于宽,每边有2-5条气孔线。球果下垂,圆柱形,两端渐窄,长12-18厘米,直径4-5厘米,成熟前绿色,熟时褐色;种鳞平滑,有光泽,质厚,宽倒卵形,长约3厘米,宽2-4厘米,先端圆而全缘,基部渐窄;苞鳞短小,长3-5毫米;种子长约5毫米,暗褐色,种翅膜质,长1.5-2厘米,宽约8毫米。
地理分布 在我国仅分布于西藏南部吉隆县吉隆村,鲁嗄村以及冲色村一带,所在地海拔2400-3200米。泥泊尔至阿富汁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本种分布区气候特别是夏温冬凉,四季分明,冬季有一定的雪被,生 长季节要求有足够的湿度,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0%,土壤为山地棕壤 ,呈酸性反应。长叶云杉根系发达,具有耐寒、耐旱和抗强风的特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耐阴性。常与乔松Pinus griffithii McClelland 和高山栎Quercus semicarpifolia Smith 混生。花期5-6月,球果10月成熟。
保护价值 长叶云杉在我国境内为近期发现,其叶较其他云杉长1-3倍,球果粗大,对研究植物区系及云杉属分类,分布均有学校意义。材质优良,适在西藏南部种植。
保护措施 的长叶云杉发现后,已被吉隆县列为重点保护树各之一。因更新比较困难,应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并可选为西藏南部山区的造林树种。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已作了繁殖 试验,效果良好;国内有关植物园也应开展引种栽培。
栽培要点 选择与其立地条件相似的山区建立苗圃,用种子育苗,然后移植;在幼苗和幼树 时,要提供具有足够的阴湿条件。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达50米,胸径达1米以上。树皮淡褐灰色,具浅沟和圆形或近方形的裂片;枝下垂;小枝具凸起的叶枕,基部有宿存的芽鳞,1年生枝淡褐色或浅灰色,有光泽,无毛;冬芽纺锤形或卵圆形,芽鳞淡红褐色,先端多少开展。叶辐射状伸展,内曲,前伸,钻形,细长,长3-5厘米,深绿色,先端渐窄成锐利的角质尖头,横切面菱形,通常高大于宽,每边有2-5条气孔线。球果下垂,圆柱形,两端渐窄,长12-18厘米,直径4-5厘米,成熟前绿色,熟时褐色;种鳞平滑,有光泽,质厚,宽倒卵形,长约3厘米,宽2-4厘米,先端圆而全缘,基部渐窄;苞鳞短小,长3-5毫米;种子长约5毫米,暗褐色,种翅膜质,长1.5-2厘米,宽约8毫米。
地理分布 在我国仅分布于西藏南部吉隆县吉隆村,鲁嗄村以及冲色村一带,所在地海拔2400-3200米。泥泊尔至阿富汁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本种分布区气候特别是夏温冬凉,四季分明,冬季有一定的雪被,生 长季节要求有足够的湿度,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0%,土壤为山地棕壤 ,呈酸性反应。长叶云杉根系发达,具有耐寒、耐旱和抗强风的特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耐阴性。常与乔松Pinus griffithii McClelland 和高山栎Quercus semicarpifolia Smith 混生。花期5-6月,球果10月成熟。
保护价值 长叶云杉在我国境内为近期发现,其叶较其他云杉长1-3倍,球果粗大,对研究植物区系及云杉属分类,分布均有学校意义。材质优良,适在西藏南部种植。
保护措施 的长叶云杉发现后,已被吉隆县列为重点保护树各之一。因更新比较困难,应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并可选为西藏南部山区的造林树种。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已作了繁殖 试验,效果良好;国内有关植物园也应开展引种栽培。
栽培要点 选择与其立地条件相似的山区建立苗圃,用种子育苗,然后移植;在幼苗和幼树 时,要提供具有足够的阴湿条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