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linian eruption
普林尼式喷发
1.
It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phases of Plinian eruption; the first is named Chifeng phase and the second Yuanchi phase.
第1次(早期)普林尼式爆发称赤峰期,火山喷发模式为:普林尼式喷发柱(赤峰空落浮岩层)-火山碎屑流(长白山火山碎屑流层),随即主要由火山碎屑流诱发火山泥流(二道白河火山泥流层);第2次(晚期)普林尼式爆发称园池期,喷发模式为:普林尼式喷发柱(园池空落浮岩火山灰层)-火山碎屑流(冰场火山碎屑流层)。
2) Sub-Plinian eruption
次布里尼式喷发
3) Nisaplin
尼萨普林(Nisaplin)
4) eruption pattern
喷发方式
1.
The eruption patterns of the Laoheishan and Huoshaoshan volcanoes, Wudalianchi region, are studied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lcanoes an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large scale fissure eruption pattern of the New Tolbachic volcanoes, Kamchatka, Russia.
从反映五大连池老黑山、火烧山火山喷发方式的几个事实入手,通过与当代著名的裂隙式喷发火山——新托尔巴奇克火山对比,探讨老黑山、火烧山的喷发方式,说明它们先经由裂隙式喷发,而后转为中心式喷发。
6) Prony brake
普洛尼式测功器
补充资料:普林尼式喷发
普林尼式喷发(plinian eruption)
岩浆粘度大、爆发强烈,火山碎屑物常达90%以上,其中围岩碎屑占10%-25%,喷出物以流纹质与粗面质浮岩、火山灰为主,分布较广,伴有少量熔岩流或火山灰流。由于爆发强烈及岩浆物质大量抛出,常形成锥顶崩塌的破火山口。这种火山喷发过程常为:清除火山通道-岩浆泡沫化-猛烈爆发出浮岩及火山灰-通道壁上碎石坠入及堵塞火山通道,如此反复作用,形成复杂的火山机构。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是典型的普林尼式喷发,伴随喷发大规模降落浮石、火山渣和火山灰。喷出的火山渣顺风降落,离火山口13km的庞贝城,为平均7m 厚的浮石层所掩埋。日本1783年的浅间火山活动也同样降下浮石层,大喷发中同时有火山碎屑流和熔岩流的喷出。1980年5月18日美国圣海伦斯火山爆发也是普林尼式,爆发时形成热液-岩浆爆炸。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