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阿尔泰型造山带
1)  Altai type orogenic belt
阿尔泰型造山带
2)  Altay orogenic belt
阿尔泰造山带
1.
TIMS U-Pb zircon ages of Fuyun post-orogenic linear granite plutons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Altay orogenic belt and their implications;
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富蕴后造山线形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2.
The Altay orogenic belt,in Xinjiang,China was formed mainly during late Devonian to early Permian and was mainly a thrust-nappe-detachment orogenesis.
阿尔泰造山带主要形成于晚泥盆世至早二叠世的主造山期,为一冲断-推覆-滑脱的造山作用。
3.
Middle Devonian picrites of the south margin of Altay orogenic belt occur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Beitashan Fm.
阿尔泰造山带南缘中泥盆世苦橄岩位于北塔山组地层的下部,其上依次为玄武岩和安山岩。
3)  Altai orogeny
阿尔泰造山带
1.
The Altai orogeny, as one of notable crustal accretion areas, is famous for its abundant mineral deposits.
阿尔泰造山带是中亚地区显生宙大陆地壳增生明显的地区之一,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
4)  Altaides
阿尔泰造山带
1.
Phase equilibrium of low-pressure metamorphism in the Altaides,Xinjiang;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变质作用相平衡研究
2.
After largescale deep-level thrust nappe in Hercynian,the post-orogenic extension occurred in the southern boundary of Altaides,and formed Kelan,Kuerti,Maizi,Areletuobie and Sulubayi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继大规模海西期深层次逆冲推覆之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发生了后造山伸展,形成了克兰、库尔提、麦兹、阿热勒托别和苏鲁巴依变质核杂岩。
5)  Altay orogen
阿尔泰造山带
1.
The continental collision between Siberian and Kazakhstan-Junggar in Early Carboniferous shaped the large-scale dual thrust-nappe structures in the Altay orogen, NW China.
以上表明,滑动系统、外来系统中的变质岩不属中国阿尔泰造山带的基底岩系,外来系统中的混合花岗岩时代不是海西期,而是加里东期,碰撞期后的隆升剥蚀从南东往北西逐渐减弱。
2.
In the study a systematic finite strain measurement was made on a 50 km-wide section across the Altay orogen in the Fuyun region, with methods such as the dip-isogon of folds, three-dimensional strain of pebbles and S-C angle.
本文采用褶皱等倾线法、砾石三维应变和S-C夹角等应变测量方法,对富蕴地区阿尔泰造山带一个50km的剖面进行了系统的有限应变测算,得出其顺层缩短和剪应变剖面图。
6)  Altai Orogen
阿尔泰造山带
1.
Bulgen alkali granite , the only alkaline pluton in Altai orogen presently,lie on the south edge of the orogen.
布尔根碱性花岗岩体是目前发现的阿尔泰造山带中唯一典型的碱性花岗岩体,位于阿尔泰造山带的南缘,前人对其作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其形成时代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涉及到区域碱性花岗岩是两期还是一期以及区域构造演化等重大地质问题。
2.
The Sedimentary Timing, Source Provenance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Paleozoic Clastic 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Altai Orogen, Xinjiang;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位于我国新疆自治区北部,北邻萨彦—蒙古造山带,南接准噶尔盆地,沿南东—北西向展布2000余公里,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补充资料:阿尔泰山通天石人之谜
阿米娜是一户牧民,她的家住在阿尔泰山脚下一片辽阔的荒原上。但阿米娜全家人都不放牧,而是常年守护着山坡上一堆黑色的巨石。

  收取参观黑石头的门票成为阿米娜全家的经济来源,她告诉游客,这是一堆铁陨石,并为游客们准备上小铁锤,因为黑石头能敲击出悦耳的音符。

  不过相关专家的进一步分析认定,这可能是一种叫做闪长岩的含金属量很高的石头,是阿尔泰山的自然石。对于一位在新疆从事了近四十年考古工作的专家王明哲来说,黑石头真正吸引住他的,是因为其中一块石头上刻画有人脸,因为正是这种石人,见证了亚欧大草原几千年来的风云变幻。

  离阿米娜家不远的公路边上,还有很多地方都埋着黑石头,而其中有的石头上也隐隐约约能辨别出简陋的人形。

  沿着阿尔泰山继续往北前行,在喀纳斯风景区一个叫阿贡盖提草原的地方,又有十几座石人矗立在旷野之中。

  石人的存在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除了新疆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向东与之相连的蒙古国、南西伯里亚草原,以及我国的内蒙古部分地区,向西穿越中亚腹地,一直到里海和黑海沿岸,都存在着石人,它们没有国界的区分,成为北方草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由于现在生活在石人地区的民族,比如说哈萨克、维吾尔、蒙古族等都没有立石人的习俗,因此石人的族属必须到古代民族中去寻找。

  在中国北方草原,曾先后生活过鬼方、塞种、匈奴、突厥、回鹘、蒙古等游牧民族,这些民族长期处在频繁的迁徙和战争之中,谁才会是这些草原石人的主人呢?

阿尔泰山荒原通天石人之谜

  由于据说石人身后都有墓葬,因此,专家们首先想到了到墓穴中去寻找证据,但是现实中关系保存完好的石人和墓葬非常少,比如阿贡盖提草原上的石人,都是从不同的地方挪移过来的。即使找到了类似的遗迹,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专家们一般只进行抢救性挖掘,就是只清理那些被盗和被破坏过的墓葬。

  由于游牧民族的葬俗本来就很简单,这种被破坏的墓穴里头,就更难找到直接的证据。一时间,鉴定石人身份的问题遇到了很大困难。

  在野外寻找考古证据的同时,专家们也把目光投入到历史资料当中。在《周书·突厥传》中记载,突厥人死后,要“于墓所立石建标”,专家们对这一句文字如获是宝,这说明古代突厥人有在墓地立石的风俗,同时在《隋书·突厥传》中也有一段记载,说突厥人尚武好战,死后要“图画死者形仪及其生时所经战阵之状”,这样联系起来是否可以推断为,墓地立石之上刻画的正是墓主人自己的光辉形象?上个世纪中叶,在蒙古国挖掘了一系列立有石人的古墓葬,墓中出土的碑文上正明确记载这是突厥贵族的墓葬。

  在阿勒泰市文管所里,有几尊石像,被认为是比较典型的突厥石人,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右手执杯,左手握剑,王明哲认为这种武士型石人正是突厥石人的代表,石人之所以握剑,很可能就是因为突厥人有尚武的风俗,而它另一只手中托着的一个杯子,则是一种权利的象征。

  王明哲认为刻画石人的意义,大概是认为它具有通灵的作用,即使人死之后,他的灵魂也会依附在石人身上,只要石人不倒,他的灵魂就不会消失。

  武士型石人很好地吻合了突厥人的一些生活习性,但所发现的石人远远不止这一种类型,比如在阿米娜家周围的黑石头人像,它们的选材十分特殊,雕刻的也根本不是武士,似乎来自更远古的时代。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考古学家已经注意到这个墓地,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荒原深处还有一大片古墓葬群,这一墓葬群根据地名被称作切木尔切克墓葬群,在一处典型的墓葬前可以看到,有五尊石人立于墓的东面,都是由黑色岩石雕成,有些地方因糊上泥水而发黄。石人的脸廓和眼睛都呈圆形,面颊上还刻有三角状饰纹,其中一尊还是一个女性石人。

  专家们一共在此挖掘了三十多座墓葬,在出土文物里,有一类陶罐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种陶罐呈橄榄形,上面雕刻着水波样的弧线纹,经过比较,他们认为陶罐属于一种叫卡拉苏克文化的范畴,卡拉苏克文化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而突厥人生活于隋唐时代,它们至少有上千年的差距,黑石头石人当然就不可能是突厥人的遗存。

  那么在三千多年以前,是谁在黑石头上留下了自己的雕像呢?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