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ructure geologic kinetics drawing
构造-地质动力制图
2) dynamic structural geology
动力构造地质学
3) palaeotectonic map
古地质构造图
4) submarine structural chart
海底地质构造图
5) geological structrue mapping
地质构造填图
6) gravity tectonices
重力构造地质学
补充资料: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geological structure 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的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简称构造。任何构造都是岩石或岩层受了内力或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原始位态或面貌,如层理、粒序层、波痕等各种原生构造,以及各种原始位态或面貌的改变,即变形与变位,如各种次生的褶皱、节理、断层、裂谷、俯冲带、转换断层等。 构造尺度 按构造空间范围大小所划分的级别。一般分为大、小、微等尺度级别。大尺度构造是远远超出露头范围的区域性构造和板块构造,小尺度构造是在露头范围或手标本上能窥其整体形态的小型构造,微尺度构造是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认识的矿物之间或矿物晶粒变形表现出的显微构造和在电镜下才能观察到的超微构造,如晶格位错。 构造层次 地壳内部不同深度处的变形性质和变形机制有明显差异的构造分层性。根据造山带中构造变形随深度而变化的规律,可将由地表至深处地壳的变形分为3个构造层次。①上部构造层次(又称表构造层次)。位于地壳浅表部分,主要变形性质为脆性变形 ,主导变形机制是脆性剪切作用,是断层分布区。②中间构造层次(又称浅构造层次)。其深度介于4千米至10~15千米 ,主要发生弹塑性变形,主导变形机制是弯曲作用,是等厚褶皱的分布区。③下部构造层次(又称深构造层次)。其深度在10~15千米以下,主要发生塑性变形,主导变形机制是剪切作用和压扁作用,是相似褶皱并伴有广泛发育的劈理分布区;这个层次的下部物质韧性大大提高并接近熔融流变状态,发育韧性剪切带和不规则的柔流褶皱。 构造类型 各种构造均可按形态和成因的不同而分类 。各种构造又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归并分类,如按构造形成时间归并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两类。原生构造,指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岩浆岩的原生构造有流面、流线和原生破裂构造。沉积岩的原生构造有层理、波痕、粒序层、斜层理、泥裂、原生褶皱(包括同沉积背斜)和原生断层(包括生长断层)等。次生构造指岩石形成以后受构造运动作用产生的构造,有褶皱、节理、断层、劈理、线理等。又按几何要素可将构造归并为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两类。面状构造是以几何意义的面来表征的构造,如褶皱(轴面)、节理(面)、断层(面)、劈理(面)等。线状构造是以几何意义的线所表征的构造,如褶皱的枢纽、断层的擦痕、非等轴状矿物的定向排列或二构造面交线所构成的小型线理、窗棂构造及大型杆状构造的定向排列所构成的大型线理等。又按面状或线状构造在地质体中的分布特点归并为透入性构造和非透入性构造两类。透入性构造指在地质体一定尺度上连续、均匀且按一定格式弥漫分布的面状或线状构造,为劈理、片理、片麻理及小型线理。非透入性构造指非均匀、不连续且多以分隔性方式产出于地质体中的面状或线状构造。如节理面、断层面和大型线理。 构造组合 在统一的构造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多个密切联系的构造集合体。一个构造组合中的各成员构造可以是同类型的构造,如地堑是由两条(或两组)走向相同、倾向相反的正(或逆)断层组合而成,共轭节理是由两组不同方位的剪节理交叉组合而成;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构造,如滑脱构造是由盖层的褶皱和盖层与基底之间的顺层滑动的断层组合而成。不论哪一种组合,其各成员构造必须是在同一时期由同一种性质的区域应力作用所产生的有成因联系的构造 。任何一种构造组合均有其形态上的总体几何特征或总的风格,这就是构造样式。一定的构造样式常常是在一定的构造作用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因此根据构造组合及其构造样式可以分析其形成条件。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