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颞下-小脑幕入路
1)  Transtemperal-transtentorial approach
颞下-小脑幕入路
2)  subtemporal transtentorial anterior transpetrosal approach
颞下经小脑幕经岩骨前部入路
3)  posterior subtemporal transtentorial approach
颞底-经小脑幕入路
4)  Temporal base transtentorial approach
颞底经小脑幕入路
5)  Infratentorial supracerebellar approach
幕下小脑上入路
1.
Influence of anatomical variations of the straight sinus on infratentorial supracerebellar approach for pineal region tumors;
直窦解剖变异对松果体区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的影响
6)  Extreme lateral supracerebellar infratentorial
幕下小脑上远外侧入路
补充资料:小脑
小脑
cerebellum
    位于大脑半球后方,覆盖在脑桥及延髓之上,横跨在中脑和延髓之间。它由胚胎早期的菱脑分化而来,是脑6个组成部分中仅次于大脑的第二大结构。
    从外观上看,小脑中间有一条纵贯上下的狭窄部分,称为蚓部。蚓部两侧有两个膨隆团块称为小脑半球。在小脑蚓部和半球表面有一些横行的沟和裂,将小脑分成许多回、叶和小叶。在这些横贯小脑表面的沟和裂中,后外侧裂将小脑分成绒球小结叶和小脑体两大部分;原裂又将小脑体分成前叶和后叶。前叶、后叶和绒球小结叶便构成了小脑3个横向组成的分部。
   绒球小结叶出现最早,被称为古小脑,它主要接受来自前庭核和前庭神经的传入纤维,调节躯干肌肉的活动,在维持肌紧张、身体平衡和姿势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前、后叶的蚓部及后叶蚓部的后外侧部出现得稍晚,称为旧小脑,其主要功能与头部和身体的本体感受和外感受的传入信息有关  ,有调节肌紧张的作用;小脑半球的大部分和部分蚓部发展得最晚,称为新小脑,它在人类最为发达,主要接受经脑桥接转的来自大脑皮质的纤维,参与由大脑皮层发起的随意运动的调节。在位相性的活动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小脑就像一个大的调节器。小脑通过它与大脑、脑干和脊髓之间丰富的传入和传出联系,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肌紧张)的调节,以及随意运动的协调。此外,小脑与运动性的学习记忆和心血管活动也有一定的关系。
    调节躯体平衡 小脑对于躯体平衡的调节,是由绒球小结叶进行的。躯体的平衡调节是一个反射性过程,绒球小结叶是这一反射活动的中枢装置。躯体平衡变化的信息由前庭器官所感知,经前庭神经和前庭核传入小脑的绒球小结叶  ,小脑据此发出对躯体平衡的调节冲动,经前庭脊髓束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经脊神经到达肌肉,协调了有关颉颃肌群的运动和张力,从而使躯体保持平衡。
    调节肌紧张 肌紧张是肌肉中不同肌纤维群轮换地收缩,使整个肌肉处于经常的轻度收缩状态,从而维持了躯体站立姿式的一种基本的反射活动。小脑可以调节肌紧张活动,其调节作用表现为抑制肌紧张和易化肌紧张两个方面。
    协调随意运动 随意运动是大脑皮层发动的意向性运动,而对随意运动的协调则是由小脑的半球部分,即新小脑完成的。新小脑的损伤,将使受害者的肌紧张减退和随意运动的协调性紊乱,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的表现有:①运动的准确性发生障碍。产生意向性震颤现象,当病人留意做某动作,如用手指鼻时,手指发生颤抖,愈接近目标,手指颤抖得愈厉害,因而不能把握运动的准确方向。②动作的协调性发生障碍。患者丧失使一个动作停止而立即转换为相反方向的动作的能力,运动时动作分解不连续。例如,病人不能完成快速翻转手掌这类简单、快速的轮替运动,称为轮替运动失常,而这些症状只在运动中表现出来,说明新小脑对随意运动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这种协调作用,是小脑对大脑皮层和脊髓活动进行调节的结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