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偏离正常矿物化学成分的矿物
1)  nonstoichiometric mineral
偏离正常矿物化学成分的矿物
1.
The micro-electron probe results of coexisting body of iron-nonstoichiometric minerals in peridotite xenoliths from Paleozoic kimberlites we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报道了金伯利岩的橄榄岩捕虏体中自然铁 -偏离正常矿物化学成分的矿物 (NSM)文象交生体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2)  chemical separation of minerals
矿物化学分离
3)  mineral chemical composition
矿物化学成分
1.
Study on petrology and mineral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deep-derived mafic enclaves from high-K igneous rocks in Liuhe-Xiangduo area, eastern Tibet showed that the enclaves belong to metamorphic rocks formed in the mid-lower crust.
 对青藏东缘新生代六合 香多地区高钾岩系中镁铁质深源包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成分的详细研究表明:六合 香多镁铁质深源包体为中 下地壳变质岩。
4)  chemical and mineral compositions
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
5)  ore-forming mineralogy
成矿矿物学
1.
This work aims to preliminarily establish a research system of ore-forming mineralogy for tungsten-tin granites in the Nanling Range.
初步建立了南岭地区钨锡花岗岩的成矿矿物学研究体系。
6)  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of the Earth,s interior
地球内部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
补充资料:矿物相律
      反映变质岩形成过程中达到热力学多相平衡时,矿物相数与独立组分数之间关系的法则。是吉布斯相律在封闭体系中的应用。由挪威科学家V.M.戈尔德施密特根据吉布斯相律于1911年提出的,又称戈尔德施密特矿物相律。
  
  吉布斯相律是讨论平衡体系内相数、独立组分数和自由度三者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即在平衡条件下,组分将最大限度地形成尽可能少的相。在一般情况下,影响体系平衡状态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压力。所以吉布斯相律的一般表达式为
  
  
  
  
  
   F=C +2-P
  式中 F(自由度数)为体系中独立可变的强度因素(温度、压力等)的数目。它们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改变而不会引起相的数目的改变。因此,自由度又称为独立变量。P(相数)为体系中平衡共生的相数。岩石学中,一种矿物为一个相,固溶体矿物也算一个相,如发生了固溶体分离,则主、客晶各为一个相。C(独立组分数)为平衡体系中组成各相所需的最小数目的独立物质。例如:
  
  
  
   CaCO3+SiO2=CaSiO3+CO2
  该平衡体系由4种物质来描述:CaCO3、SiO2、CaSiO3、CO2。但其独立组分数是3而不是4。
  
  戈尔德施密特认为,在变质地区内,变质矿物组合是按照变质带分布的,每一个变质带代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因此由变质反应形成的矿物组合是在温度、压力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即 F=2)。所以相律的一般形式为
  
  
  
  
  
  F=C +2-P=2
  又考虑到一个矿物相并非都是一种组分所组成,因而C≥P,也就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范围的封闭体系内,处于稳定平衡的矿物数等于或少于岩石的独立组分数。例如,Al2SiO5的同质多象反应,如图所示。当F=0时,即体系中所有强度因素都为一定值,P=1+2=3,称为不变平衡体系,如图中的O点;而 F=1时,体系中只有一个强度因素可以独立变化,则P=1+1=2,称为单变平衡,如图中OA、OB及OC线;在F=2时,体系中的两个强度因素都可以变化,称为双变平衡体系,如图AOB、BOC、COA双变区。
  
  
  

参考书目
   傅鹰著:《化学热力学导论》,科学出版社,北京,1963。
   贺同兴等著:《变质岩岩石学》,地质出版社,北京,1980。
   都城秋穗著,周云生译:《变质作用与变质带》,地质出版社,北京,1979。(Akiho Miyashiro,Metamorphism and Metamorphic Belts, George Allen and Unwin Ltd.,London,197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