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orthern Xinjiang
新疆北部地区
1.
Comments 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t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in Northern Xinjiang”;
对“新疆北部地区岩石生热率分布特征”一文的商榷
2.
Characteristics of Heat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in Northern Xinjiang;
新疆北部地区岩石生热率分布特征
2) Beishan area of Xinjiang
新疆北山南部地区
4) Baishan of Xinjiang
新疆北山地区
5) northern Xinjiang
新疆北部
1.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settings of Paleozoic epithermal gold deposits in northern Xinjiang;
新疆北部古生代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2.
Features of continental volcanic rock-type gold deposits,northern Xinjiang;
新疆北部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床的主要特征
3.
Characterristics of Permian and the boundary between Permian and Triassic system in the northern Xinjiang;
新疆北部二叠系特征及其与三叠系界线划分
6) north Xinjiang
新疆北部
1.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Divided Area and DEM at North Xinjiang;
遥感影像中分区分类法及在新疆北部植被分类中的应用
2.
Underplating During Late Paleozoic in North Xinjiang——Evidence from Shoshonitic Series Volcanic Rocks and Adakite;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的底侵作用——来自橄榄玄粗岩与埃达克岩的证据
3.
Analysis of Plant Diversity in Oasis-Deserta Ecotone of North Xinjiang;
新疆北部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种类多样性分析
补充资料:新疆
中国西北部边疆地区。清雍正、乾隆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对一些边远地区(如云南的昭通、永善一带,贵州的古州、丹江一带和安顺、镇守一带,四川的大小金川)亦一度称其为新疆。乾隆统一西域诸部后名其地为新疆或西域新疆,后"新疆"一词逐渐成为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专称。
新疆古称西域,东连甘肃,南隔昆仑山与西藏相连,北以乌陇古河(今乌伦古河)、额尔齐斯河同乌里雅苏台将军所辖阿尔泰(今阿勒泰,1919年改隶新疆)相望,西部以爱古斯河(今苏联阿亚古斯河)、巴勒喀什池(今苏联巴尔喀什湖)、帕米尔为界,与哈萨克、浩罕等部相邻。天山横亘中部,南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盆地中部为大沙漠,周围分布着绿洲,属农耕地区。北为准噶尔盆地,中部是固定和半固定沙漠,周围多水草,宜农宜牧。
汉代,天山以北为匈奴、车师、乌孙等部游牧地,天山以南为焉耆、龟兹、疏勒等三十六居国。汉置西域都护管辖其地。唐属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管辖。元先后设别失八里、阿力麻里等行省。明初仍称别失八里,与于阗等同臣属于明。
清初,北疆以伊犁为中心的厄鲁特蒙古,南疆由察合台后裔所立叶尔羌(今莎车)汗国,先后臣服。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之乱后,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统一新疆全境。乾隆二十七年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于惠远城(今霍城县南),为新疆最高军政长官。实行军府制,总统各地驻防旗、绿各营官兵,兼理外藩交涉。下辖乌鲁木齐都统、伊犁参赞大臣、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参赞大臣、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等。
乌鲁木齐都统,乾隆三十八年由参赞大臣改设,兼辖甘肃省镇迪道(镇西,今新疆巴里坤;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及其所属各府、厅、州、县,又辖安肃道属之哈密厅。境内多陕西、甘肃等省移居回、汉族屯田户民及商民,以郡县制统治之。
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乾隆二十四年初设于喀什噶尔(今喀什),三十一年移乌什,五十一年移喀什噶尔。道光十一年(1831)移叶尔羌,辖南疆八城办事、领队大臣。其中: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今新疆英吉沙)、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和阗(今新疆和田),称西四城;阿克苏、乌什、库车、喀喇沙尔(今焉耆),称东四城,合称回疆八城或南八城。民政事务依维吾尔族旧俗,由阿齐木等各级伯克自理。伯克定为三至七品,由参赞大臣奏请朝廷补放。
伊犁参赞大臣,乾隆二十七年设,协助伊犁将军管辖本境军政事务。伊犁为首府之区,驻扎满营、绿营等兵。又自东北、内蒙移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四营,携眷驻防耕牧,各设领队大臣等官治理;又移南疆维吾尔族农民屯田,设阿奇木伯克治理,均受参赞大臣统辖。
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乾隆三十七年设。初置雅尔(今苏联乌尔扎尔),旋移楚呼楚(今塔城县治),管辖驻防、巡边、屯田诸务。
在蒙古、哈萨克等族牧区,任各部落首领为世袭王公,在蒙古族内更分设盟、旗;赐哈密、吐鲁番维吾尔族首领为世袭郡王。均实行扎萨克制。在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牧区则循旧俗,任部落首领为比。各族王公及比均受制于当地大臣。
咸丰元年(1851),俄国迫使清政府订立《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同治三年(1864)又逼签《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同年,新疆各族人民起义爆发,伊斯兰教头目和封建伯克拥兵称王,形成以库车、乌鲁木齐、伊犁、和阗等城为中心的割据政权,相互攻伐。1865年,浩罕阿古柏入侵,占南疆全部及乌鲁木齐等地(见阿古柏事件);1870年,俄兵侵占伊犁。光绪二年(1876),清兵出关,收复乌鲁木齐及南疆各地;七年,订立《中俄伊犁条约》,虽收复伊犁,但俄国通过这项不平等条约,仍割去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五十余万平方公里领土;并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乌鲁木齐开设领事馆与贸易圈。二十一年,俄国又违约强占萨雷阔勒岭以西帕米尔。
光绪十年,新疆废旧制而建行省,隶于陕甘总督。首府东移迪化。置镇迪、阿克苏、喀什噶尔、伊塔四道,哈密厅改隶镇迪道。后续经调整添设,至清末共置迪化、伊犁、焉耆、温宿、疏勒、莎车六府,以及八直隶厅、二直隶州、一散厅、一散州、二十一县、二分县。伯克制正式取消,新疆全境行政建制得以统一。保留伊犁将军,辖伊塔边防,兼辖伊塔道,以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佐理之。
新疆古称西域,东连甘肃,南隔昆仑山与西藏相连,北以乌陇古河(今乌伦古河)、额尔齐斯河同乌里雅苏台将军所辖阿尔泰(今阿勒泰,1919年改隶新疆)相望,西部以爱古斯河(今苏联阿亚古斯河)、巴勒喀什池(今苏联巴尔喀什湖)、帕米尔为界,与哈萨克、浩罕等部相邻。天山横亘中部,南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盆地中部为大沙漠,周围分布着绿洲,属农耕地区。北为准噶尔盆地,中部是固定和半固定沙漠,周围多水草,宜农宜牧。
汉代,天山以北为匈奴、车师、乌孙等部游牧地,天山以南为焉耆、龟兹、疏勒等三十六居国。汉置西域都护管辖其地。唐属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管辖。元先后设别失八里、阿力麻里等行省。明初仍称别失八里,与于阗等同臣属于明。
清初,北疆以伊犁为中心的厄鲁特蒙古,南疆由察合台后裔所立叶尔羌(今莎车)汗国,先后臣服。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之乱后,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统一新疆全境。乾隆二十七年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于惠远城(今霍城县南),为新疆最高军政长官。实行军府制,总统各地驻防旗、绿各营官兵,兼理外藩交涉。下辖乌鲁木齐都统、伊犁参赞大臣、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参赞大臣、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等。
乌鲁木齐都统,乾隆三十八年由参赞大臣改设,兼辖甘肃省镇迪道(镇西,今新疆巴里坤;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及其所属各府、厅、州、县,又辖安肃道属之哈密厅。境内多陕西、甘肃等省移居回、汉族屯田户民及商民,以郡县制统治之。
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乾隆二十四年初设于喀什噶尔(今喀什),三十一年移乌什,五十一年移喀什噶尔。道光十一年(1831)移叶尔羌,辖南疆八城办事、领队大臣。其中: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今新疆英吉沙)、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和阗(今新疆和田),称西四城;阿克苏、乌什、库车、喀喇沙尔(今焉耆),称东四城,合称回疆八城或南八城。民政事务依维吾尔族旧俗,由阿齐木等各级伯克自理。伯克定为三至七品,由参赞大臣奏请朝廷补放。
伊犁参赞大臣,乾隆二十七年设,协助伊犁将军管辖本境军政事务。伊犁为首府之区,驻扎满营、绿营等兵。又自东北、内蒙移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四营,携眷驻防耕牧,各设领队大臣等官治理;又移南疆维吾尔族农民屯田,设阿奇木伯克治理,均受参赞大臣统辖。
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乾隆三十七年设。初置雅尔(今苏联乌尔扎尔),旋移楚呼楚(今塔城县治),管辖驻防、巡边、屯田诸务。
在蒙古、哈萨克等族牧区,任各部落首领为世袭王公,在蒙古族内更分设盟、旗;赐哈密、吐鲁番维吾尔族首领为世袭郡王。均实行扎萨克制。在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牧区则循旧俗,任部落首领为比。各族王公及比均受制于当地大臣。
咸丰元年(1851),俄国迫使清政府订立《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同治三年(1864)又逼签《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同年,新疆各族人民起义爆发,伊斯兰教头目和封建伯克拥兵称王,形成以库车、乌鲁木齐、伊犁、和阗等城为中心的割据政权,相互攻伐。1865年,浩罕阿古柏入侵,占南疆全部及乌鲁木齐等地(见阿古柏事件);1870年,俄兵侵占伊犁。光绪二年(1876),清兵出关,收复乌鲁木齐及南疆各地;七年,订立《中俄伊犁条约》,虽收复伊犁,但俄国通过这项不平等条约,仍割去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五十余万平方公里领土;并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乌鲁木齐开设领事馆与贸易圈。二十一年,俄国又违约强占萨雷阔勒岭以西帕米尔。
光绪十年,新疆废旧制而建行省,隶于陕甘总督。首府东移迪化。置镇迪、阿克苏、喀什噶尔、伊塔四道,哈密厅改隶镇迪道。后续经调整添设,至清末共置迪化、伊犁、焉耆、温宿、疏勒、莎车六府,以及八直隶厅、二直隶州、一散厅、一散州、二十一县、二分县。伯克制正式取消,新疆全境行政建制得以统一。保留伊犁将军,辖伊塔边防,兼辖伊塔道,以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佐理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