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非史密斯
1)  non-smith process
非史密斯
1.
Yu shan combination and non-smith process;
雩山结合带及其非史密斯化过程
2)  non-Smith type
非史密斯型
3)  non-Smithian strata
非史密斯地层
1.
Division and composition of the non-Smithian strata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Garze-Litang suture zone, western Sichuan;
甘孜理塘结合带中段非史密斯地层的划分及组分特征
4)  non-Smith strata
非史密斯地层
1.
After a systematic discussion of the non-Smith strata characters in junctionpart of Kunlun and Qinling orogenics belt, the four-dimensional splitting-converging restora-tion principal of non-Smith strata and tectonic rock slices(block) was applied to dissert theYangqu-Saishitang-Kuhai melange belt.
系统论述了昆秦接合部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的特征,应用非史密斯地(岩)层体构造岩片(块)四维裂拼复原原理解剖了羊曲—赛什塘—苦海构造混杂带,提出该构造带为晚华力西期—印支期扬子陆块与柴达木陆块近东西向汇聚过程中形成的陆缘俯冲增生杂岩楔,并对其组成、结构、演化过程等做了初步的总结。
2.
It′s shown by all these features that this study area has experienced strong structural displacement, strata within this area display as generally in disorder but locally in order and belong to typical non-Smith strata.
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经历了明显的构造置换作用,呈现"总体无序,局部有序"的格局,属于典型的非史密斯地层,该认识对于研究区地层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5)  non smith stratigraphy
非史密斯地层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rivation and basic concept of the non Smith stratigraphy and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in its research.
简要地叙述了“非史密斯地层学”术语的由来、基本概念及研究近况。
2.
Based on introducing the tectonic facies concep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ectonic facies to the studies on tectonic evolution of orogenic belts,non Smith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ary geology in orogenic belts.
在综合介绍国内外关于大地构造相概念和大地构造相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大地构造相分析在研究造山带结构和演化、非史密斯地层以及造山带沉积地质学方面的意
3.
These Non Smith strata are dissected into autochthonous and allochthonous stratigraphic systems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non Smith stratigraphy.
南秦岭勉略古缝合带是一个构造混杂岩型非史密斯地层区,由不同时代的原地地层系统和异地地层系统的构造岩片构成。
6)  Eucalyptus smithii
史密斯桉
1.
Researches on tissue culture and browning prevention of Eucalyptus smithii;
史密斯桉组织培养技术及褐变问题研究
2.
The Influence of Raising Seedlings in Bottomless Containers on the Dry Matter Paritioning and Quality of Eucalyptus smithii Seedlings;
无底容器育苗对史密斯桉苗木干物质分配和质量的影响
3.
Experimental Study of Introduction of Different Provenance Eucalyptus smithii;
史密斯桉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研究
补充资料:史密斯,E.F.
      美国植物病理学家,植物病原细菌学奠基人。1854年 1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 1927年4月6日卒于华盛顿。1886年在密歇根大学毕业后,受聘于美国农业部。由于对桃黄化病的研究而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担任美国植物形态学和生理学学会主席、美国细菌学家协会主席、美国科学发展协会 G分部主席、美国植物学会主席、美国植物病理学会主席和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主席,并当选美国文艺科学院研究员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史密斯从1892年起开始从事细菌病害的研究。1895年首次发表了关于瓜类萎蔫病的研究论文。曾对果树根癌病、甘兰黑腐病?颓芽浦参锴嗫莶〉认妇圆『泄低逞芯俊?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同德国细菌学家A.菲舍尔在细菌是否引起植物病害的问提上,进行了长达10年的激烈论战,并以大量的事实和研究成果赢得了论战的胜利, 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研究。1903年出版世界上第一本关于植物细菌病害的专著《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第Ι卷。1913年他的著作《植物的癌症》获得美国医学协会授予的荣誉奖。在1926年12月第十八届美国植物病理学会年会上,有172名植物病理学家签名献词表彰他的功绩。国际细菌学分类和命名委员会以他的名字作为植物病原周毛杆菌属的命名,即欧文氏杆菌属(Erwinia)。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