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NIM5层陆面模式
1)  five layer NIM land surface process model
NIM5层陆面模式
2)  Land surface model
陆面模式
1.
0) is the substitution of OSU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land surface model with the improved Noah land surface model within MM5.
利用改进前后两个版本的预测系统对2002年4月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的两次较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观测实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系统对沙尘天气的预测能力比改进前的版本有显著的改进,这主要是由于新的陆面模式改善了地表土壤湿度的模拟,进而改进了决定起沙与否的关键因子临界摩擦速度的模拟,从而提高了预测系统对起沙范围和强度的模拟效果。
2.
Recent advances in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 and developing status of land surface models are reviewed comprehensively.
较为全面地回顾了有关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陆面模式的发展现状 ,结合近年来开展的有关陆气相互作用的 2 0多个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和目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陆面模式 ,分析了当前陆气相互作用及陆面模式研究中存在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探讨了未来陆面模式的发展趋
3)  Comprehensive Land Surface Model (CLSM)
陆面模式CLSM
4)  Land surface model
陆面过程模式
1.
Key words: land surface model; Qinghai-Xizang (Tibetan) Plateau; numerical simulatio
摘 要 利用NCAR陆面过程模式(Land Surface Model)和1998年“青藏高原能量与水分观测实验”加强观测期(GAME/Tibet IOP)的观测资料对青藏高原地区陆面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
2.
It is found that in land surface model, soil thermal and hydraulic properties, parameterized from Farouki (1981) and Cosby (1984), are much depended on the values of .
使用NCAR陆面过程模式 (LSM)和荷兰Cabauw 1987年的大气观测资料 ,考察了在 11种不同的土壤条件下陆面过程模式所模拟的地表能量及水分循环的差异 。
3.
The goal of this presentation is to evaluate land surface models BATS,LSM,and CoLM in semi-arid areas using the Coordinated Enhanced Observing Period(CEOP)data,with an emphasis on comparis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hree models in semi-arid regions.
利用国际协同强化观测期(CEOP)观测资料对3个不同的陆面过程模式BATS、LSM和CoLM在半干旱区通榆站进行了模拟检验与对比,考察了不同陆面过程模式对半干旱地区的模拟性能。
5)  Land surface process model
陆面过程模式
1.
In this paper,the complicated land surface process model(CLM3) is coupled with the global spectrum Atmospheric model(YHMPT106) to replace the primary simple three-layer land surface process parameterized project.
对比分析表明,较为复杂的陆面过程模式CLM3与中期预报业务模式YHMPT106的耦合是成功的,耦合模式可稳定运行,其预报效果也好。
6)  land hydrology model
陆面水文模式
补充资料:电离层模式
      电离层的电子密度、离子密度、电子温度、离子温度和离子成分等参量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的数学描述。对不同的参量,有其相应的模式,如电子密度模式、电子温度模式等。其中,电子密度模式最常用,也研究得最充分。
  
  电子密度模式  自20世纪30年代英国S.查普曼提出电离层形成理论及查普曼模式以来,相继出现了各种初等函数描述的电子密度模式。最常用的有:
  
  查普曼模式(见电离层的形成)。
  
  抛物线层模式
  
  
  
  指数模式
  
  
  
  线性模式
  
   式中F和α为常数,h0为起算高度,N(h)为离地面高度h处的电子密度,Nm为该层的电子密度峰值,hm为Nm对应的高度,α为层的半厚度。此外,还有双曲正割平方层(简称正割层)模式、余弦层模式、多项式层模式等。然而,所有这些模式都只能描述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的某一部分。要完整地描述电子密度剖面需要用不同的数学表达式描述剖面的不同部分。
  
  本特模式,是描述150~1000公里整个电子密度剖面的一种模式,按此模式,顶部电离层用3个指数层和1个抛物线层来逼近;下部电离层用双抛物线层近似。本特模式着眼于保持总电子含量尽可能精确,用于获得高精度的电离层电波传播的时延值和由折射造成的方向变化。
  
  对F层电子密度峰值以下的电子密度剖面,按照不同的实际应用有不同的组合模式。例如抛物线层(F2层)-线性层(F1层)- 抛物线层(E层)组合模式可用于高频通信的场强计算;余弦层(F2层)-正割层(E-F1层)- 抛物线层 (E层)组合模式可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射线追迹计算;抛物线层(F2层)与多项式层组合模式可以方便地从频高图(电离图)计算 F2层的峰值高度、峰值标高和有效亚峰值平板厚度S,
  
  
  
  国际参考电离层  在1978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和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建立并发表了一种电离层经验模式──国际参考电离层(IRI1978)。此模式对1000公里以下的电离层电子密度、离子密度、电子温度、离子温度和主要正离子成分(O+、H+、He+、O娚和NO+)等参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都给出了数学表达式和获得这些分布的计算机程序,通过输入相应的参量就可由计算机输出得到上述任一种电离层参量的分布。
  
  附图是 IRI1978给出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剖面的一例。
  
  IRI1978所依据的实验资料还不十分丰富和完整,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给出的结果可能与实测偏离较大。
  
  国际参考电离层给出的是月平均剖面。个别日期的数值与月平均值的偏离如表:
  
  1980年公布的IRI1980较之IRI1978有所改进。国际参考电离层还将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国际参考电离层是为空间科学工作者和无线电波传播工程师提供的获得电离层有关物理参量、预报电离层状态和估算电波传播条件的一个有力工具。
  
  

参考书目
   K.Rawer,S.Ramakrishnan and D.Bilitza,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URSI, COSPAR,197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