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lastic deformation rate
塑性变形速度
1.
Errors will arise in plastic deformation rate if it is directly expressed with amounts of velocity of slips in glide systems such as vn.
指出晶体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的材料 ,因此在极分解 F =RU中的旋转R及 FF- 1中的旋率W不是正确的· 塑性变形速度若直接以滑移系中的滑移速度来表示 ,如 γν n ,则差错将会产生· 滑移后的晶格几何形状并不改变 ,基于此概念提出了连续介质力学范围内的一个简单途径来表达滑移产生的塑性应变速度· 建议了大变形下的本构方程
2) plasticity
塑性
1.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 plasticity and geometrical dimensions;
材料塑性与几何尺寸关系研究
2.
Effects of Heat-Treatment Technical Parameters on the Strength and Plasticity of 12Cr-2W-Mo-V-Nb-N-B Steel;
12Cr-2W-Mo-V-Nb-N-B钢的强塑性能和热处理工艺研究
3) plastic
塑性
1.
Elastic and plastic calulation methods of flat slab structure;
无梁楼盖结构的弹性与塑性计算方法
2.
Axisymmetric dynamic plastic buckling of cylindrical shell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waves;
轴向应力波作用下圆柱壳塑性轴对称动力屈曲
3.
Uniqueness in calculating strength of plastic metals based on twin-shear unified strength theory;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计算塑性金属材料强度的唯一性
4) ductility
塑性
1.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SiC_p/Al composites;
热处理对SiC_p/Al复合材料强度和塑性的影响
2.
Methods and mechanisms to improve ductility and toughness of particle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改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塑性和韧性的途径与机制
3.
However,the low glass forming ability and ductility at room temperature are bottleneck to industry application.
然而它较低的玻璃形成能力及室温脆性却是其走向工业应用的瓶颈,因此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成分设计、添加第二相等方法来提高其玻璃形成能力和塑性。
5) plastie limit / rigid plastic
塑性极限/刚塑性
6) rigid plastic/rigid-viscoplactic
刚塑性/刚粘塑性
1.
The structure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3D rigid plastic/rigid-viscoplactic FEM system developed by authors and named 3D - PFS have been introduced briefly.
介绍了自主开发的三维刚塑性/刚粘塑性有限元模拟分析软件3D—PFS的组成及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金属塑性变形
固体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非断裂的永久变形的现象,又称金属范性形变。金属塑性变形理论因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不同,分为两类:①根据宏观测定的力学参数,从均质连续体的假定出发,研究塑性变形体内的应力和应变,以解决材料的强度设计和塑性加工的变量的问题。这类理论常称为塑性力学或塑性理论(见塑性变形的力学原理)。②研究金属晶体的塑性变形与晶体结构的关系,以及塑性变形的机理。这类理论常称为晶体范性学。
人类很早就利用塑性变形进行金属材料的加工成形,但只是在一百多年以前才开始建立塑性变形理论。1864~1868年,法国人特雷斯卡(H.Tresca)在一系列论文中提出产生塑性变形的最大切应力条件。1911年德国卡门(T.von Karman)在三向流体静压力的条件下,对大理石和砂石进行了轴向抗压试验;1914年德国人伯克尔(R.Bker)对铸锌作了同样的试验。他们的试验结果表明: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即塑性指标)不仅取决于它的内部条件(如成分、组织),而且同外部条件(如应力状态条件)有关。1913年德国冯·米泽斯(R.von Kises)提出产生塑性变形的形变能条件;1926年德国人洛德(W.Lode)、1931年英国人泰勒(G.I.Taylor)和奎尼(H.Quinney) 分别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证实了上述结论。
金属晶体塑性的研究开始于金属单晶的制造和 X射线衍射的运用。早期的研究成果包括在英国伊拉姆(C.F.Elam)(1935年)、德国施密特(E.Schmidt)(1935年)、美国巴雷特(C.S.Barrett)(1943年)等人的著作中。主要研究了金属晶体内塑性变形的主要形式──滑移以及孪晶变形。以后的工作是运用晶体缺陷理论和高放大倍数的观测方法研究塑性变形的机理。
金属塑性变形理论应用于两个领域:①解决金属的强度问题,包括基础性的研究和使用设计等;②探讨塑性加工,解决施加的力和变形条件间的关系,以及塑性变形后材料的性质变化等(见形变和断裂)。
参考书目
G.E. Dieter, Mechanical Metallurgy, 2nd ed.,McGraw-Hill,New York,1976.
A.Nadai,Theory of Flow and Fracture of Solids,McGraw-Hill,New York,1950.
人类很早就利用塑性变形进行金属材料的加工成形,但只是在一百多年以前才开始建立塑性变形理论。1864~1868年,法国人特雷斯卡(H.Tresca)在一系列论文中提出产生塑性变形的最大切应力条件。1911年德国卡门(T.von Karman)在三向流体静压力的条件下,对大理石和砂石进行了轴向抗压试验;1914年德国人伯克尔(R.Bker)对铸锌作了同样的试验。他们的试验结果表明: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即塑性指标)不仅取决于它的内部条件(如成分、组织),而且同外部条件(如应力状态条件)有关。1913年德国冯·米泽斯(R.von Kises)提出产生塑性变形的形变能条件;1926年德国人洛德(W.Lode)、1931年英国人泰勒(G.I.Taylor)和奎尼(H.Quinney) 分别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证实了上述结论。
金属晶体塑性的研究开始于金属单晶的制造和 X射线衍射的运用。早期的研究成果包括在英国伊拉姆(C.F.Elam)(1935年)、德国施密特(E.Schmidt)(1935年)、美国巴雷特(C.S.Barrett)(1943年)等人的著作中。主要研究了金属晶体内塑性变形的主要形式──滑移以及孪晶变形。以后的工作是运用晶体缺陷理论和高放大倍数的观测方法研究塑性变形的机理。
金属塑性变形理论应用于两个领域:①解决金属的强度问题,包括基础性的研究和使用设计等;②探讨塑性加工,解决施加的力和变形条件间的关系,以及塑性变形后材料的性质变化等(见形变和断裂)。
参考书目
G.E. Dieter, Mechanical Metallurgy, 2nd ed.,McGraw-Hill,New York,1976.
A.Nadai,Theory of Flow and Fracture of Solids,McGraw-Hill,New York,195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