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1)  Heckscher-Ohlin theory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2)  Heckscher-Ohlin Theorem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1.
An Empirical Test of Heckscher-Ohlin Theorem in China A Time Series and Cross Section Model Analysis Based on Industry Factor Intensity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在中国的实证检验——基于产业要素密集度的时序横截面模型分析
3)  Heckscher-Ohlin Model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4)  Hecksher-Ohlin theory
赫-俄理论
5)  Aleksandr Ivanovich Herzen
赫尔岑(俄)
6)  Hector
赫克托尔
1.
The soul and symbol of Iliad is the hero Hector who appears on the scene most frequently in The Iliad and is definitely the central figure on the battlefield of the Iliad.
伊利昂的灵魂和象征是它的英雄赫克托尔,赫克托尔是《伊利昂纪》中出场次数最多的人物,是伊利昂战场上无可争议的核心人物,他的悲剧结局已经决定性地宣告了伊利昂必将陷落的命运。
补充资料:赫歇耳一家
      赫歇耳的一家包括F.W.赫歇耳、他妹妹C.L.赫歇耳和他儿子J.F.赫歇耳,都是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
  
  F.W.赫歇耳(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原名 Friedrich Wilhelm,1738~1822)
  1738年11月15日生于德国西北部的汉诺威。早年为音乐师,1757年法军占领汉诺威,遂移居英格兰。他以业余时间钻研天文学,1773年开始磨制望远镜。1779年用自制的望远镜进行巡天观测。1781年3月,在观测中偶然发现天王星,并证明是一颗新的行星,后来又发现天王星和土星各有两颗卫星。英国皇家学会为此授他柯普莱奖章,并选他为会员。1782年,英王乔治三世聘他为宫廷天文学家。同年他从巴斯迁居达奇特,并完全致力于天文学的研究。1786年定居于斯劳。1787年制成一架焦距 6米的反射望远镜。1789年又制成一架焦距12米、口径122厘米的大型望远镜(他一生制作望远镜达数百架之多)。他用这些望远镜获得许多重要发现,1821年成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第一任会长。次年8月25日在斯劳逝世。他的主要贡献有:①太阳空间运动的发现:1783年分析了7颗恒星的自行,认为太阳有向武仙座方向的空间运动。其后又对27颗恒星的自行进行分析,得到太阳运动的方向指向武仙座λ附近。②双星研究:他为了寻找恒星的周年视差,经常测量一些彼此很近的双星的相对位置。1782年他编成第一个双星和聚星表,其中有他发现的双星227对。1784年又刊布了第二个表,记录双星434对,其中有新发现的284对。1802~1804年间,发现大多数双星中都有一星绕另一星的轨道运动。由此说明万有引力定律同样适用于远离太阳系的恒星系统。到1821年,他又发表了第三个包括145对新双星的表。③星团、星云研究:1783~1802年间对星团、星云进行了系统的观测。1786年、1789年和1802年三次出版星云和星团表,记录了2,500个星云和星团。他的大望远镜将过去被视为无星的许多星云分解成一群恒星。但后来他承认,有些星云是不可分解的,例如,弥漫星云和他称之为"行星状"的星云。1811年,他根据对星云形态的研究,提出从弥漫物质到凝成恒星的一系列过渡形式。他的这种分类和演化序列虽然有错误,但引起人们重视恒星起源问题的研究。④银河系结构的研究:他用统计恒星数目的方法,证实银河系为扁平状圆盘的假说。他企图测量银河系的大小,但没有成功。虽然他曾错误地认为银河系的深度是"不可测量的",但他创立了恒星天文学的研究方法。
  
  C.L.赫歇耳(Caroline Lucretia Herschel,1750~ 1848)
  1750年3月16日生于汉诺威。1772年她哥哥F.W.赫歇耳接她到英国。她尽心竭力地协助哥哥进行天文学研究,承担了观测资料的记录和归算任务,几十年如一日地利用每一个可以观测的晴夜。她还独自进行观测,一生发现14个星云,1786~1797年间发现8颗彗星。1798年她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她对《弗兰斯提德星表《所作的索引、校订和补充(561颗星)。1822年F.W.赫歇耳死后,她回到汉诺威,继续整理她哥哥的观测资料。1828年编成F.W.赫歇耳发现的2,500个星团星云表,获得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金质奖章,1846年又获得普鲁士国王的科学金质奖章。1848年1月9日卒于汉诺威。
  
  J.F.赫歇耳(John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 1792~1871)  1792年3月7日生于英国斯劳,1813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先从事数学研究,1816年始继父业,从事天文学研究。1820年受他父亲的委托,参与创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工作。1821~1823年重新核对他父亲发现的双星,在观测中又发现双星3,347对。1825~1833年,在重新查核了他父亲发现的所有星云和星团的过程中,新发现星云和星团525个,于1833年刊布。1834~1838年在南非好望角,以三架6米焦距的望远镜进行南天观测,共记录了68,948个天体,包括恒星、星云、星团、双星,特别详细地描绘了猎户座大星云、大小麦哲伦云、哈雷彗星、土卫系统以及船底座η的爆发。1847年刊布南天观测结果,因此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的柯普莱奖章。1849年写成《天文学纲要》一书,综合当时天文学发展的最新成就,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1859年由李善兰和伟烈亚力合译成中文,书名为《谈天》。1851年以后,J.F.赫歇耳已疾病缠身,但仍坚持著述。1871年5月11日卒于科林伍德。
  
  

参考书目
   J.B.Sidgwick,William Herschel,Explorer of theHeavens , Faber and Faber,London,1955.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