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原虫穴满属
1)  Prozercon
原虫穴满属
2)  Zerconopsis
似虫穴螨属
1.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two new species of Zerconopsis Hull, 1918, a genus firstly recorded in China.
本文报道裂胸螨科中国1新记录属:似虫穴螨属ZerconopsisHul,1918,并记述2新种:黑龙江似虫穴螨Z。
3)  Plasmodium [英][plæz'məudiəm]  [美][plæz'modɪəm]
疟原虫属
4)  Genus Eocyzicus
原蚌虫属
5)  proteromonas
原虫属
6)  Eumorphus
原伪瓢虫属
1.
In the present paper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Eumorphus are described from China, namely E.
记述中国伪瓢虫科原伪瓢虫属Eumorphus Weber,18012新种,即宽边原伪瓢虫E。
补充资料:疟原虫属
      原生动物门顶复动物亚门孢子纲、真球虫目疟原虫科的1属。通称疟原虫。已记载100余种,寄生于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血细胞中(在两栖类中只有少数报告)。寄生于人的疟原虫可引起周期性的发冷发热,俗称"打摆子"。
  
  疟原虫的生活史中有两种寄主,脊椎动物为终寄主,蚊为中间寄主(又称媒介)。寄生于人的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可分3个时期:①裂体生殖,在人体中进行。带虫的媒介雌按蚊 (在中国主要为中华按蚊、大劣按蚊、微小按蚊)的唾液中有许多细小长形的子孢子,蚊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注入人体血中,在半小时内即进入肝脏的实质细胞并在那里行裂体生殖,这一阶段称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外期短的为7天,可产生1万以上的裂殖子。有的子孢子进入肝细胞不马上发育,而呈休眠状态,称休眠子。数月、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才开始裂体生殖形成裂殖子。所有在肝细胞中形成的裂殖子,都不重新感染新的肝细胞,而是直接进入血液侵入红细胞中,开始红细胞内的裂体生殖,这一阶段称红细胞内期。裂殖子先形成早期的滋养体,此时细胞质包围了一大空泡,并与核形成戒指状,特称为环状体期。早期滋养体用胞口吞食红细胞的细胞质,不断长大,统称滋养体。此时经消化吸收后残留下的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在虫体内成为许多黄褐色的颗粒状物,称为疟色粒。与此同时,红细胞膜出现点状损伤,用吉氏液染色时呈现淡红色小点,称薛氏点。滋养体长大之后,核开始连续分裂,即所谓裂殖体。裂殖体成熟时(核数目12~24个,通常16个),核分裂停止,细胞质围绕着核开始分割成与核数目相等的裂殖子,裂殖子的集团在未破红细胞而出之前合称为分裂体。红细胞破裂,分裂体中的裂殖子散出,各侵入一个新的红细胞,再重复其红细胞内的裂体生殖。每个无性生殖(即裂体生殖周期)就是裂殖子侵入红细胞至下一代裂殖子破红细胞而出的一个周期,共需48小时。每当红细胞破裂,裂殖子散出时,其疟色粒和其他代谢产物进入血液,使患者最初出现寒战继而发高热。②配子生殖,从人体开始,在蚊胃完成。在人体红细胞中进行反复裂体生殖后,一部分进入红细胞的滋养体不再进行裂体生殖(即核不再分裂),而是长成雌配子母细胞或雄配子母细胞。当媒介按蚊吸病人的血时,雌雄配子母细胞便进入蚊胃,雄配子母细胞核分裂成4~8个,随即有4~8条细胞质的丝状突出,每一条含一个核,称出丝,最后形成相同数目的丝状小配子,雄性。每一雌配子母细胞在蚊胃中进一步成熟为一个大配子,雌性。雄配子在胃中与雌配子结合成合子,完成了配子生殖的过程。③孢子生殖,在蚊体中进行。受精后的合子延长成锥状,能动,故称动合子。动合子穿过胃壁在血腔一侧的蚊胃弹性纤维膜下形成了圆形的卵囊,卵囊逐渐增大,突出在胃腔中,其中的核进行反复分裂,最后移入突出的细胞质中形成众多的长形或新月形的子孢子。子孢子钻破卵囊而出,进入蚊的血体腔中,随蚊的血淋巴到达蚊的唾液腺内。在外界温度为25°C时,约需8~12天完成。
  
  公认的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 前3种在人体的裂体生殖周期均为48小时,第四种为72小时。4种中以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流行最广,在亚、非、拉为害最烈。
  
  疟疾在中国的分布很广,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起台湾和沿海各省、西至西藏,都有疟疾发生。海南岛恶性疟原虫为害最烈;华中主要为间日疟原虫;在云南两者都很流行。恶性疟原虫常引起凶险型症状,特别是脑型疟,可以致死。因此疟疾是中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于灵长类(人除外)的疟原虫有将近30个种和亚种。其中常被用作模型或供实验用的有含蟹猴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两者对人都有一定的感染力。中国只有猎尾猴疟原虫的报道。此外常作模型的有寄生于鼠类的伯氏疟原虫、 约氏疟原虫、 芬氏疟原虫和夏氏疟原虫。寄生于鸟类的有鸡疟原虫、鹇疟原虫、残疟原虫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