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Qinghai-Tibet block and its margins
青藏块体及周缘地区
2) QXPS
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
3) nor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 block
青藏块体东北缘
1.
By use of horizontal velocity data observed by GPS during 2001—2004 and 2004—2007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 block,aided by the negative dislocation model,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rizontal crustal movement and the status of strain accumulation of this area are researched and following conclusion are drawn.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2001—2004年、2004—2007年GPS水平运动速度场结果,借助负位错模型,研究该区当前的地壳水平运动特征与应变积累状况。
4)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 block
青藏块体东北缘
1.
By transforming the reference frame of the velocity field of horizontal movement observed by GPS during 1999-2001 and 2001-2004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 block and then deducting the holistic movement of the region from it,the result out velocity field reflecting relative movement in the region is gotten.
将1999~2001年、2001~2004年两个时段中青藏块体东北缘GPS水平速度场进行参考框架的变换,扣除区域刚性整体平移和旋转,得到反映区域内部相对运动的水平速度场。
补充资料:青藏地区旧石器文化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过去认为这里不适于远古人类居住。新的发现说明,从旧石器时代起,这里便有人类活动。在霍霍西里、定日和申扎三个地点发现了打制石器,虽然都是从地面采集的,缺乏地层和动物化石的断代依据,但这批石器在制法和器形上,与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物相似,从而推定它们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物。
霍霍西里 该地点位于青海省霍霍西里西南曲水河的河岸上。195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发现。共采集到5件石器。其中石核上遗有打片的痕迹,大部分保留着砾石面。刮削器系利用一面保留砾石面的石片制成,周边加工形成凸刃。砍斫器则是在砾石的一端,由一面加工成刃,其余部分不加修整以利手握。
定日 位于西藏自治区定日县东南苏热山南坡小河的阶地上。1964年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发现。共采集石片和石器40件。质料以片麻岩为主,石英砂岩次之,有少量石英岩。石核的台面先经修理,再打下三角形或长方形的石片,然后由破裂面向背面加工,有的则从两边进行错向加工。石器中以刮削器为最多,共15件,有一边加工的长边刮削器和相邻两边加工的复刃刮削器。尖状器仅2件,具有沿两边修成的粗短钝尖。
申扎 位于西藏自治区申扎县雄梅区珠洛河畔山麓洪积扇的前沿。1976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发现。共采集石片石器14件。质料全部为角页岩。它们的特征是石片厚大。不少石片上保留着局部的砾石面,制作石器时先修理石核的台面,然后打下狭长或宽大于长的规整石片,加工比较细致,一般是从劈裂面向背面沿着边缘锤击加工,有的部位还采用了交互加工的方法。器形有长边刮削器、圆头刮削器、双边刮削器和尖状器4种。类型比较固定,具有典型性。
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世界范围内是比较罕见的。从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由于地壳的大幅度上升,自然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旧石器遗存的发现,说明更新世的自然条件远比现在优越,适于远古人类的生存。而不象今天这样干燥寒冷和荒凉。当时较适于远古人类的生存。在已发现的地点中,定日和申扎两处石器的制作工艺具有一定的共性,类型比较固定,表明在用途上有了明确的分化。申扎石器在形制和加工方面又比定日石器具有更进步的性质,但这并不排除定日石器因受原料的局限,才显得比较粗糙原始。两处的时代应大致相当。这里的椭圆形长边刮削器、长条形圆头刮削器和钝尖的尖状器等,在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也屡有发现,表明青藏高原和华北可能有着一定的文化联系。
参考书目
邱中郎:青藏高原旧石器的发现,《古脊椎动物学报》第2卷2~3期,1958。
张森水:西藏定日发现旧石器,《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第四纪地质》,科学出版社,1976。
安志敏、尹泽生、李炳元:藏北申扎、双湖的旧石器和细石器,《考古》1997年6期。
霍霍西里 该地点位于青海省霍霍西里西南曲水河的河岸上。195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发现。共采集到5件石器。其中石核上遗有打片的痕迹,大部分保留着砾石面。刮削器系利用一面保留砾石面的石片制成,周边加工形成凸刃。砍斫器则是在砾石的一端,由一面加工成刃,其余部分不加修整以利手握。
定日 位于西藏自治区定日县东南苏热山南坡小河的阶地上。1964年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发现。共采集石片和石器40件。质料以片麻岩为主,石英砂岩次之,有少量石英岩。石核的台面先经修理,再打下三角形或长方形的石片,然后由破裂面向背面加工,有的则从两边进行错向加工。石器中以刮削器为最多,共15件,有一边加工的长边刮削器和相邻两边加工的复刃刮削器。尖状器仅2件,具有沿两边修成的粗短钝尖。
申扎 位于西藏自治区申扎县雄梅区珠洛河畔山麓洪积扇的前沿。1976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发现。共采集石片石器14件。质料全部为角页岩。它们的特征是石片厚大。不少石片上保留着局部的砾石面,制作石器时先修理石核的台面,然后打下狭长或宽大于长的规整石片,加工比较细致,一般是从劈裂面向背面沿着边缘锤击加工,有的部位还采用了交互加工的方法。器形有长边刮削器、圆头刮削器、双边刮削器和尖状器4种。类型比较固定,具有典型性。
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世界范围内是比较罕见的。从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由于地壳的大幅度上升,自然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旧石器遗存的发现,说明更新世的自然条件远比现在优越,适于远古人类的生存。而不象今天这样干燥寒冷和荒凉。当时较适于远古人类的生存。在已发现的地点中,定日和申扎两处石器的制作工艺具有一定的共性,类型比较固定,表明在用途上有了明确的分化。申扎石器在形制和加工方面又比定日石器具有更进步的性质,但这并不排除定日石器因受原料的局限,才显得比较粗糙原始。两处的时代应大致相当。这里的椭圆形长边刮削器、长条形圆头刮削器和钝尖的尖状器等,在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也屡有发现,表明青藏高原和华北可能有着一定的文化联系。
参考书目
邱中郎:青藏高原旧石器的发现,《古脊椎动物学报》第2卷2~3期,1958。
张森水:西藏定日发现旧石器,《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第四纪地质》,科学出版社,1976。
安志敏、尹泽生、李炳元:藏北申扎、双湖的旧石器和细石器,《考古》1997年6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