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1) sequence of geological events
地质事件序列
1.
Similar to metamorphism, the sequence of geological events can also be used to trace the pTt paths of an orogenic process.
与变质作用一样,地质事件序列亦可反演造山过程的 pTt轨迹。
2) event sequence
事件序列
1.
Mining algorithm of frequent episodes in an event sequence based on generalized suffix-tree;
基于广义后缀树的事件序列频繁情节挖掘算法
2.
Improved formula for event sequence similarity calculation
一种改进的事件序列相似性计算公式
3.
One of important steps in mining event sequences is to find frequent episodes.
在事件序列的数据挖掘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发现频繁情节。
3) sequence of events
事件序列
1.
A sequence of events (SOE) based data mining (DM) model and method for fault diagnosis in power system is presented in part 1.
基于事件序列(SOE)数据挖掘(DM)原理的高压输电线系统故障诊断的研究分两部分,该文是第一部分:模型与算法;第二部分是仿真和容错性能分析。
2.
Based on the sequence of events (SOE) based data mining (DM) fault diagnosis model for the fault diagnosis of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 system (HVTLS), the model and the functions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rt.
在基于事件序列(SOE)数据挖掘原理的故障诊断模型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基于事件序列的数据挖掘原理故障诊断模型用于高压输电线系统(HVTLS)故障诊断领域。
4) event sequence diagram
事件序列图
1.
Event Sequence Diagram (ESD) method is usually used to analyze the accident\'s development and consequences.
ESD(事件序列图)方法常用于对事故发展进程及其后果进行分析,但在模型控制及图形建模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2.
The event sequence diagram (ESD) method is extended and perfected based on the Cassini mission PRA.
在Cassini任务PRA的基础上,对事件序列图方法进行拓展和完善,采用事件序列图方法进行反应堆动态概率风险评价,研究反应堆事故中动态因素对系统和事故发展进程及其后果的影响。
3.
Safety model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dynamic system based on event sequence diagram;
事件序列图(ESD)是系统安全性分析时采用的一种较新的手段,能有效地解决传统的安全性建模与分析在动态方面的不足。
5) geological event
地质事件
1.
The constitution and importance geological events of Pre-Devonian in the Dulan, Qinghai;
青海都兰地区前泥盆纪古陆块的物质组成和重大地质事件
2.
Tectonic units division and Precambrian significant geological events in Altyn Tagh Mountain, China
阿尔金山地区构造单元划分和前寒武纪重要地质事件
3.
We suggest that ① the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ying global change, geological events and biology evolution, ② .
在此基础上,文章着重分析Gaia理论在全球变化、地质事件、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指出在进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过程中,应以Gaia理论为指导,不能把生物仅仅作为环境的附属产品,而片面强调环境对生物进化的制约。
6) geological events
地质事件
1.
Hercynian geological events and their effects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海西期地质事件及其油气成藏效应
2.
The bio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e to the geological events on the Earth during the Late Mesozoic
晚中生代地球表层重大地质事件的陆地环境剧变与生物群演替响应
补充资料: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是1989年由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在原“工程地质”国家重点学科点基础上建立的国家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地质矿产部(主管部门)和原成都地质学院(依托单位)的指导下,从1991年至1995年,历时四年多,初步建设成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领域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95年10月,实验室通过原地质矿产部检查验收小组和验收专家委员会的检查和验收,专家委员会认为:“该实验室全面达到了国家专业实验室的验收标准,并具备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条件,建议有关的领导部门继续给予支持,使该实验室尽早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1992年原地质矿产部批准该实验室为部开放实验室,2001年该实验室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01年,该实验室所依托的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该实验室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03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部级重点实验室。2007年04月被获批准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这是我国地质灾害领域惟一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及依托单位具有“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地质”(自主设置)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减灾防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岩土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领域,并设立有“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本实验室由5位资深工程地质学家(其中一名外籍科学顾问)、48名固定研究人员和26名流动人员)组成。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以中青年骨干为主,平均年龄 43岁,包括教授及研究员31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10人、讲师7人。固定研究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0%。实验室下设4个研究室 (重大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室、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研究室、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研究室、灾害预警与信息技术研究室)、5个研究中心(地质灾害数值与物理模拟研究中心、遥感与信息技术开发中心、地质灾害与工程安全监测研究中心、泥石流灾害研究与防治中心、地下水科学研究与开发中心)、12个装备先进的试验室(岩石力学综合参数测试试验室、mts土动三轴试验室、岩石(材料)力学试验室、现代勘测技术试验室、土工试验室、微观分析鉴定室、物理模拟试验室、数值模拟试验室、遥感与gis试验室、环境工程试验室、钻掘工程试验室、地层环境模拟及污染控制试验室)。12个试验室总体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具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仪器代表了目前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仪器设备总值约2500万元人民币,其中5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或系统14台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用于地质灾害的现场勘测与监测,包括最新的彩色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sir-20地质雷达、 trimble-gps仪和全套现场大型原位试验装置等;第二部分主要用于岩土体力学特性参数测试和物性参数分析,是试验室硬件条件的主要部分,包括在引进消化基础上开发的多功能岩石参数综合测试系统、mts土动三轴试验系统、gds非饱和土三轴试验系统、岩石流变仪、土体流变仪、土体大三轴仪、大型岩石高压渗透试验系统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试验装置;第三部分是用于地质灾害分析、评价及预测的数值模拟系统、物理模拟系统和“3s”技术系统。实验室拥有独立的实验大楼,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使用面积4000平方米)。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实验室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前沿,立足于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支持,立足于服务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