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terary and aesthetics value
文学美学价值
2) esthetics value
美学价值
1.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esthetics characteristic of the Zhuque forest s park from the concept of esthetics value and the esthetics innate character of the forest park.
从美学价值的概念和森林公园的美学本质对朱雀森林公园的美学特征进行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项美学评价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森林公园的景观的新奇性、多样化程度、天然性、神秘性、科学与历史价值、协调性进行分类评析,综合各个项目分数与权重,利用加权求和得出总体的森林景观等级。
2.
However,at present,the Evaluation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 Esthetics Value is only thought of the form esthetics value.
对于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评价是旅游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对旅游资源的美学评价却往往只重视旅游资源的形式美学价值,使得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价有欠全面。
3.
The author makes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e waltz and shadowboxing on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kinematics value,physiological value,aesthetics value and some correlative data.
通过对华尔兹体育舞蹈运动项目(本文简称华尔兹舞)与太极拳体育运动项目(本文简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运动学价值、生理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等方面比较及对相关数据研究分析认为,华尔兹舞和太极拳对大众健身同样有着重要价值。
3) aesthetic value
美学价值
1.
The aesthetic value assessment of forest landscape in Daiyunshan Nature Reserve;
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资源的美学价值评价
2.
The aesthetic value evaluation on Shilin s natural landscape i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云南石林景观美学价值评价研究
3.
A Study on the Origin of Fengxiang Board Pictures and its Aesthetic Value;
凤翔木版年画源流及其美学价值初探
4) aesthetic values
美学价值
1.
The Aesthetic Values of Hardy s Tragic Fiction;
哈代悲剧小说的美学价值
2.
It illustrates colourful architectural forms of Chao & Shan civil residence in Guangdong province,introduces its architectural materials & adornment features,and specifies that Chao & Shan civil residence forms unique style in its long developing process and has thick local speciality & aesthetic values.
阐述了广东省潮汕多彩多姿的居民建筑形式,对其民居建筑材料和装饰特点进行了介绍,说明潮汕民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及美学价值。
3.
In this paper, the aesthetic values of sport dance were analyzed, depend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本文从体育与美学关系入手 ,剖析体育舞蹈美学价值 ,提出体育舞蹈教学要在美的情境中开展 ,教学过程应贯穿心灵美教育。
5) aesthetics value
美学价值
1.
The aesthetics value of art of Zhuang s Liao songs;
论壮族《嘹歌》艺术的美学价值——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六
2.
In terms of composition aesthetics,nothingness aesthetics,rhythmic aesthetics,model aesthetics,conceptive aesthetics and culture aesthetics of Chinese gardens architecture and investigating ideology and aesthetics value of Chinese gardens architecture,the author draws a conclusion and wish peopl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s architecture.
从中国园林建筑的布局美、虚无之美、韵律美、造型美、意境美、文化美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园林建筑内在的文化底蕴及美学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些想法 ,希望人们能充分认识到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价值 ,使人们能更加重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并保护和发扬光大。
3.
This made his life with high aesthetics valu
这个过程使他的生命具备了很高的美学价值。
6) value aesthetics
价值美学
1.
A glimpse at these historical cases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of "Beauty(aesthetic phenomenon)is a category of value" proves that value aesthetics offers an effective means and view for interpreting aesthetic matters.
贝尔以及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派美学等等,证明价值美学是解说美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和视角;同时,考察美学史上的诸多现象,可以看到有不少美学家常常"不经意"滑入价值美学轨道,这个有趣的现象说明价值美学观点符合审美活动的基本事实,具有更多的真理性。
2.
Value aesthetics is built up on the foundation of philosophic value theory.
价值美学,是以哲学价值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把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来研究的一门学问。
补充资料:文学美学思想
美学中关于文学语言的审美作用、文学作品分类与审美经验的关系、文学的源流与人们审美态度的关系、文学形象的审美价值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文学创作手法与文学批评的审美标准、文学艺术在社会中的审美教育作用等等问题的分支门类。文学是语言艺术。有一个时期,人们曾把所有用语言文字作符号而创作的哲学、历史、科学和文学等作品统称为文学。随着美学思想、文艺理论以及文学创作的发展,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及其结构、层次、系统和审美特性,对它在人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及作用的认识日益加深,文学也就逐渐从其他运用语言文字的作品中区分出来。在现代美学中,文学被看作是一种对世界艺术理解和掌握的方式,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艺术创造的成果。但它又同其他种类的艺术有所区别。人们一般把文学和艺术两词并用,称它为文学艺术,在研究方面又总是把文学史和艺术史分开进行。
文学的表现媒介 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文学也是运用形象、意象、象征和想象等手段反映和创造客观现实的。不同的是,文学不具有直接的感性客体形式,不是用直接可感知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石头、声音或身体动作等去表现现实,而是用语言文字间接地表现现实。语言文字是一种人造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符号,这种符号所包含的形象内容是通过大脑的理解等理性认识过程,即通过把语言转换成形象的"翻译"过程而呈现出来的。使用语言文字使文学失去了一些直接可感性的因素,也增大了对文学形象理解过程中的歧义性。但是,正是这种语言形象的非直接性,使文学具有其他艺术所没有的无限广阔的表现力,避免了直接性的感觉材料所带有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给艺术想象力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文学中的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具有几乎无限组合的可能性,它能表现其他艺术无法表现的东西,如漫长广阔的时空情节,细致明晰的心理活动等等。这些特点使文学成为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文学语言文字是一种读者与文学作品的内容之间的抽象的中介物,本质上是一种使形象得以呈现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材料。文学语言的特点在于它从属于一个由想象和虚构创造出来的形象世界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反映现实,而且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这就使文学语言产生更为强烈的审美作用。一部文学作品是一个由人类用语言文字创造的符号和意义的多层次结构系统。它的内容可以包罗万象,从声音、谐音、节奏、格律、语言结构、风格文体、意象、隐喻、象征等等一直到人类所有活动领域中的行为、思想和心理状态。这些因素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完整的新的世界,对接受者或欣赏者发生审美效应。
文学作品的类型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具有多种多样的历史形态,即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现在所有的文学类型是历史地发展起来的。文学作品的类型一旦形成以后,会对文学的民族传统发生制约性的影响,同时文学类型也会在文学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各民族的文学中最初都有口头传说、民间故事、神话、寓言、谜语、格言、传奇、诗歌等种类。亚里士多德曾把文学分为悲剧和史诗两大类,也曾注意到了其他文学类型。后来,文学曾被分为诗歌(或韵文)和散文两大类。大部分现代文学理论把文学分为小说、戏剧和诗三类,也有分为抒情文学、叙事文学和戏剧三类,或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四类。文学形态学或文学类型史不仅对文学作品进行外在形式上的分类,它所研究的内容还涉及到一些带根本性的美学问题。文学类型总体也和艺术类型总体一样,是一个类似"光谱系列"或"社会机构"的一个有机整体。分类原则植根于人类审美经验的多样化的性质中。在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字被转换成文学形象后,我们能够大致看到那个由偏重感性内容的作品到偏重理性内容的作品所组成的文学作品类型系列,从民歌、抒情诗、叙事诗、戏剧、小说一直到杂文、政论性和哲理性的文学作品等等。各类文学作品又可分为许多较小层次的种类,还有许多由各种类互相影响和渗透而产生的过渡性的或"两栖"的种类。虽然语言形式分类法、悲剧喜剧因素分类法、主体客体分类法、社会学分类法以及作品外在形式与内在形式分类法等等分类方法也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能帮助我们描述出一个复杂而有机的文学类型总体,但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人类历史地形成的感性一理性之审美结构,却可以成为文学形态学的基本的分类标准。不断变化发展和多样化是文学类型的一个特征。
文学的起源 文学类型问题是和文学起源问题密切相关的,对它们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文学的历史社会文化内容研究的基础上。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和艺术文物资料来看,文学是缓慢地从孕育它的歌谣、舞蹈和宗教仪式等文化群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文学就以其原始而纯朴的口头形式或符号形式,曲折地反映和表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同自己的蒙昧状态所进行的斗争。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文学以越来越发达的形式反映了在特定社会条件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们不同的审美态度,文学也直接或间接地参加阶级斗争,表达人们对现实和未来的不同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戏剧、长篇小说等文艺形式充分发展,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压迫以及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中的种种异化现象作了广阔的批判性的描述。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同文学艺术敌对的社会因素开始消失,为各种类的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文学的中心内容 文学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归根结柢是对人类自己的历史的反映。文学的主题和所有艺术的主题一样,是人的世界,是人与现实世界的多方面的复杂联系,文学是从人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的。文学社会学和文学心理学的问题,核心是作为社会存在的人的问题。这一点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有反映,他认为诗是关系人的思想、个性和行为的。19世纪,文学以人为中心的观点更加明确起来,I.康德、J.C.F.von席勒、G.W.F.黑格尔等人的唯心主义美学曾对此有过深刻的总结。人是自己的社会历史实践形成的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的复杂结合体,正是这种结合的整体性产生了艺术形态的多样化和艺术作品结构的复杂性。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是长期历史积淀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结晶。历史唯物主义使我们从人类的历史实践过程中看到了人类主体性的形成过程,使我们有可能去揭示艺术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和艺术持有永久性魅力的秘密。文学作品和其他艺术品一样,既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产物,又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赖以形成的强有力的工具。
文学所创造的成功的文学形象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它既具有个性,又具有共性;既是现象,又表现本质;既充满了偶然的事件、情节、行为动作,又隐含着某种必然性;既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全人类性;既反映现实,又表现理想。恩格斯曾提出有名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标准作为艺术家们追求的目标。这一标准能使艺术家自觉地既从历史的宏观角度也从每个社会个体的微观角度,既从鲜明的感性角度也从深邃的理性角度,从整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创造出具有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多种多样的典型人物形象,把文学形象的创造同全面反映人类社会进步的目标联系起来。
文学的风格流派 艺术家在创造人物形象时使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形成千差万别的风格流派。在文学史上,曾经产生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结构主义、未来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及许许多多的其他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方法。这是同人类社会生活和艺术家的心理结构中的两种基本倾向相对应的方法。事实上,并没有纯粹用一种方法创造的文学形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因素是互相渗透和有机结合的,正如现实和理想是互相渗透和有机结合的一样。这就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或多或少具有现实性也具有理想性的原因。创作方法不应该被弄成一个僵死不变的模式。高水平的文学批评应该贯彻深刻的审美原则和审美理想。评价文学应以文学作品所固有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为标准。文学包含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它同其他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都有密切的联系。但文学又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系统,具有自己的特性和特殊功用。把文学同其他意识形态等同起来或从社会中孤立出去都是不全面的。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是不能机械地分割开来的。文学批评应该具有全面的审美标准,使人们能更为深刻地理解或发现文学作品的结构模式、社会意义、创造性、情感力量等等。
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世界文学是由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文学财富共同组成的。文学的民族性和全人类性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更为深刻的审美辩证法问题。各民族文学的全面发展,民族性的发扬光大,是世界文学全面发展及文学的全人类性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全世界各民族文学之间的广泛交流又会推动各民族文学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过,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上述理想现在正逐步变成广泛的现实。世界范围的比较文学研究也正在兴起和发展,比较文学将从全人类和全世界文学发展的高度来解决一些局限在单一民族文学研究中无法解决的美学问题。
文学和其他种类的艺术在实现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中,起着重要的审美教育作用。人道主义精神在文学传统中有着深厚的基础,但只是在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和出现社会主义社会后,才使旧文学中所追求的乌托邦式的人道主义,彻底改变为科学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文学的表现媒介 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文学也是运用形象、意象、象征和想象等手段反映和创造客观现实的。不同的是,文学不具有直接的感性客体形式,不是用直接可感知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石头、声音或身体动作等去表现现实,而是用语言文字间接地表现现实。语言文字是一种人造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符号,这种符号所包含的形象内容是通过大脑的理解等理性认识过程,即通过把语言转换成形象的"翻译"过程而呈现出来的。使用语言文字使文学失去了一些直接可感性的因素,也增大了对文学形象理解过程中的歧义性。但是,正是这种语言形象的非直接性,使文学具有其他艺术所没有的无限广阔的表现力,避免了直接性的感觉材料所带有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给艺术想象力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文学中的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具有几乎无限组合的可能性,它能表现其他艺术无法表现的东西,如漫长广阔的时空情节,细致明晰的心理活动等等。这些特点使文学成为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文学语言文字是一种读者与文学作品的内容之间的抽象的中介物,本质上是一种使形象得以呈现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材料。文学语言的特点在于它从属于一个由想象和虚构创造出来的形象世界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反映现实,而且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这就使文学语言产生更为强烈的审美作用。一部文学作品是一个由人类用语言文字创造的符号和意义的多层次结构系统。它的内容可以包罗万象,从声音、谐音、节奏、格律、语言结构、风格文体、意象、隐喻、象征等等一直到人类所有活动领域中的行为、思想和心理状态。这些因素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完整的新的世界,对接受者或欣赏者发生审美效应。
文学作品的类型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具有多种多样的历史形态,即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现在所有的文学类型是历史地发展起来的。文学作品的类型一旦形成以后,会对文学的民族传统发生制约性的影响,同时文学类型也会在文学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各民族的文学中最初都有口头传说、民间故事、神话、寓言、谜语、格言、传奇、诗歌等种类。亚里士多德曾把文学分为悲剧和史诗两大类,也曾注意到了其他文学类型。后来,文学曾被分为诗歌(或韵文)和散文两大类。大部分现代文学理论把文学分为小说、戏剧和诗三类,也有分为抒情文学、叙事文学和戏剧三类,或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四类。文学形态学或文学类型史不仅对文学作品进行外在形式上的分类,它所研究的内容还涉及到一些带根本性的美学问题。文学类型总体也和艺术类型总体一样,是一个类似"光谱系列"或"社会机构"的一个有机整体。分类原则植根于人类审美经验的多样化的性质中。在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字被转换成文学形象后,我们能够大致看到那个由偏重感性内容的作品到偏重理性内容的作品所组成的文学作品类型系列,从民歌、抒情诗、叙事诗、戏剧、小说一直到杂文、政论性和哲理性的文学作品等等。各类文学作品又可分为许多较小层次的种类,还有许多由各种类互相影响和渗透而产生的过渡性的或"两栖"的种类。虽然语言形式分类法、悲剧喜剧因素分类法、主体客体分类法、社会学分类法以及作品外在形式与内在形式分类法等等分类方法也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能帮助我们描述出一个复杂而有机的文学类型总体,但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人类历史地形成的感性一理性之审美结构,却可以成为文学形态学的基本的分类标准。不断变化发展和多样化是文学类型的一个特征。
文学的起源 文学类型问题是和文学起源问题密切相关的,对它们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文学的历史社会文化内容研究的基础上。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和艺术文物资料来看,文学是缓慢地从孕育它的歌谣、舞蹈和宗教仪式等文化群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文学就以其原始而纯朴的口头形式或符号形式,曲折地反映和表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同自己的蒙昧状态所进行的斗争。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文学以越来越发达的形式反映了在特定社会条件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们不同的审美态度,文学也直接或间接地参加阶级斗争,表达人们对现实和未来的不同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戏剧、长篇小说等文艺形式充分发展,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压迫以及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中的种种异化现象作了广阔的批判性的描述。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同文学艺术敌对的社会因素开始消失,为各种类的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文学的中心内容 文学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归根结柢是对人类自己的历史的反映。文学的主题和所有艺术的主题一样,是人的世界,是人与现实世界的多方面的复杂联系,文学是从人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的。文学社会学和文学心理学的问题,核心是作为社会存在的人的问题。这一点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有反映,他认为诗是关系人的思想、个性和行为的。19世纪,文学以人为中心的观点更加明确起来,I.康德、J.C.F.von席勒、G.W.F.黑格尔等人的唯心主义美学曾对此有过深刻的总结。人是自己的社会历史实践形成的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的复杂结合体,正是这种结合的整体性产生了艺术形态的多样化和艺术作品结构的复杂性。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是长期历史积淀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结晶。历史唯物主义使我们从人类的历史实践过程中看到了人类主体性的形成过程,使我们有可能去揭示艺术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和艺术持有永久性魅力的秘密。文学作品和其他艺术品一样,既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产物,又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赖以形成的强有力的工具。
文学所创造的成功的文学形象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它既具有个性,又具有共性;既是现象,又表现本质;既充满了偶然的事件、情节、行为动作,又隐含着某种必然性;既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全人类性;既反映现实,又表现理想。恩格斯曾提出有名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标准作为艺术家们追求的目标。这一标准能使艺术家自觉地既从历史的宏观角度也从每个社会个体的微观角度,既从鲜明的感性角度也从深邃的理性角度,从整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创造出具有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多种多样的典型人物形象,把文学形象的创造同全面反映人类社会进步的目标联系起来。
文学的风格流派 艺术家在创造人物形象时使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形成千差万别的风格流派。在文学史上,曾经产生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结构主义、未来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及许许多多的其他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方法。这是同人类社会生活和艺术家的心理结构中的两种基本倾向相对应的方法。事实上,并没有纯粹用一种方法创造的文学形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因素是互相渗透和有机结合的,正如现实和理想是互相渗透和有机结合的一样。这就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或多或少具有现实性也具有理想性的原因。创作方法不应该被弄成一个僵死不变的模式。高水平的文学批评应该贯彻深刻的审美原则和审美理想。评价文学应以文学作品所固有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为标准。文学包含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它同其他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都有密切的联系。但文学又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系统,具有自己的特性和特殊功用。把文学同其他意识形态等同起来或从社会中孤立出去都是不全面的。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是不能机械地分割开来的。文学批评应该具有全面的审美标准,使人们能更为深刻地理解或发现文学作品的结构模式、社会意义、创造性、情感力量等等。
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世界文学是由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文学财富共同组成的。文学的民族性和全人类性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更为深刻的审美辩证法问题。各民族文学的全面发展,民族性的发扬光大,是世界文学全面发展及文学的全人类性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全世界各民族文学之间的广泛交流又会推动各民族文学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过,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上述理想现在正逐步变成广泛的现实。世界范围的比较文学研究也正在兴起和发展,比较文学将从全人类和全世界文学发展的高度来解决一些局限在单一民族文学研究中无法解决的美学问题。
文学和其他种类的艺术在实现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中,起着重要的审美教育作用。人道主义精神在文学传统中有着深厚的基础,但只是在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和出现社会主义社会后,才使旧文学中所追求的乌托邦式的人道主义,彻底改变为科学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