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产业区
1)  industrial district
产业区
1.
In economic geography and regional science, industrial districts as the new heterodoxy to modern economics have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approach to explain regional development.
其中,在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科学领域,产业区研究作为当代经济学的"新异端"和"新区域主义"的代表而受到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
2.
Specialized industrial districts of China are by now well-known but inadequately understood in the world.
中国的专业化产业区尽管已经有大量研究,但该现象并未得到充分认识。
2)  Industrial Districts
产业区
1.
The two forms of specialization can be find in varies industrial districts.
两种模式见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区
2.
In the past decade,the similarities of China\'s large number of specialized industrial districts and Italian industrial districts have been noted.
在该文中,产业区是指从事同一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生产和服务活动的专业化的中小企业组成特色的地方系统。
3)  regional industry
区域产业
1.
In the principle of designing the index system, this article has state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 in how to arrange the regional industry investment structure, and has constructed a system of evaluating indexes by use of structure model.
遵循指标体系设计原则,针对优化区域产业投资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运用结构模型分析方法,构建了一组评价指标体系。
2.
On the basis of looking up and tidying a great deal of literatures, I have probed deep into the theme of regional industry investment structure, in the.
首先,提出了优化区域产业投资结构的原则和制约因素;其次,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区域的产业结构与整体经济、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论证分析;第三,建立了区域产业投资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法、主成份分析法和相对势法对河北省第一、第二产业投资排序进行了研究,然后,在充分利用现有数据的前提下对第三产业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并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第四,借鉴了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等一些理论的思想方法,建立了区域产业连续投资分配比例模型;最后,根据河北省情,结合中国进入WTO的过渡期市场环境,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达到实现河北省产业投资结构优化的目的。
4)  industrial park
产业园区
1.
Constructing industrial park of humanism and ecology:conceptive planning of Jingyang East District;
营建人文、生态的产业园区——泾阳东区概念规划
2.
Industrial cluste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the industrial park of Ningxiang county;
产业集群与宁乡县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研究
3.
Spatial Construction of Creative City Based on Industrial Park: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of Western Cities
基于产业园区的创意城市空间构建——西方国家城市的相关经验与启示
5)  new industrial district
新产业区
1.
The new industrial district in China had been the new point of growth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over the past 20 to 30 years,and that of Zhejiang mode strongly resembles the Italian one by nature.
产业区是近二、三十年来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
2.
Definition and feature description to new industrial district must fully consider the origin cause of formation of the new industry district.
产业区是后福特主义与新劳动地域分工及全球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同源性,但在不同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
3.
The paper hinks that new industrial district can be built up by the net connection of the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the inherent quality of .
应该从乡镇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 ,通过建立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使其自然聚集形成新产业区 ,在此基础上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同时借助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将小城镇纳入城镇网络体系中 ,带动城镇网络体系的发
6)  industrial parks
产业园区
1.
Development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for Developing Industrial Parks under the Guide of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Strategy;
新型工业化战略下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
In the industrial parks,if the environmental consumption is put into the enterprises by innovating the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ecological orientation during t.
在产业园区,由于具备物质和能量循环和成本降低的条件,通过制度安排将生态消费纳入企业成本,并在园区的规划和运作中加强产业生态化的导向,会因资源和生态的节约使园区产业逐步实行循环经济。
3.
As the most intensive location for "Torch Program", State-level Hi-Tech Industrial Park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regional industry development.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火炬”计划最集中的载体,充分发挥了区域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补充资料:从劳动力转移到产业区域转移

从劳动力转移到产业区域转移*

%26#8212;%26#8212;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化演变趋势

陈甬军 陈爱贞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361005)

内容提要:通过产业区域转移,形成合理的产业和人口集聚,既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化,又能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和降低转移成本。但产业区域转移应考虑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条件与水平,以及不同产业的特性。为此,本文在城市化框架内对劳动力转移与产业区域转移的演变趋势、演变机理及其两者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历史角度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和产业区域转移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并从区域层面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法对不同产业的发展对就业人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有针对性地探讨产业区域转移的对策。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产业区域转移;城市化;面板数据法

一、引言

1978~2004年,我国城市化率从17.92%增长到41.8%,年均增长3.3个百分点,城市化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历史和处在转轨时期等原因,我国城市化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其一,城市化进程中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造成投资规模偏大与产业效率低下,城市吸纳能力呈下降趋势,劳动力转移速度趋缓(陈甬军、陈爱贞,2004);其二,随着产业和人口往东部地区持续集聚,城市地价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资涨幅的趋缓增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其三,由于在城市生活与就业状况不乐观,劳动力无法从农业、农村中永久性地转移出来,农民工问题突出。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要提高工业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化,又要加大对劳动力的吸收力度。而通过产业区域转移,形成合理的产业和人口集聚,既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化,又能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和降低转移成本。因此,我国城市化发展应从强调劳动力转移转向强调产业区域转移。

关于产业发展与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目前成果颇丰。比较著名的有: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模型等。这些理论大多都把非农产业的吸纳能力视为随资本积累率提高而提高,在这个既定条件下,只要转移动力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能全部转移到城市。这个既定条件意味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升级是同步的,显然这种假设与中国的实际不符。其次,这些模型着重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没有涉及到劳动力转移成本,以及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生存状况等问题。而这些正是中国的农民工所面临的大问题。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主要是以拉丁美洲为典型案例,从人口迁移的角度分析了乡村到城市转移的主要动力,但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关注较少。

非农就业岗位的提供需要非农产业发展的支撑。我国学者在80年代中后期提出了产业梯度转移的设想,即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失去了比较优势,将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显然,产业梯度转移不但能加快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转化,还能提升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层次,增加非农就业机会。但迄今为止大规模的梯度转移并没有出现,制造业在地域上反而变得更为集中。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区域所课题组(2001)通过对我国空间比较优势分析,认为由于沿海南部市场环境适于厂商生存,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在沿海南部集聚,而在西部和中北部全面萎缩。文玫(2004)则从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和不同地区在技术上的比较优势角度,分析了产业集聚形成工业区域化的决定因素。这些研究同样暗含着一个假定,劳动力转移与产业集聚是同步的。范剑勇等(2004)虽然探讨了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之间的正反馈机制,但认为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之间是种必然的同向关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