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ertrand oligopoly
贝特朗竞争
2)  Bezafibrate
苯扎贝特
1.
Improve on the Synthetic Process of Bezafibrate;
苯扎贝特的合成工艺改进
2.
Preparation and in vitro/in vivo evaluation of bezafibrate sustained-release pellet capsules;
苯扎贝特缓释微丸胶囊的研制及体内外评价
3)  benzafibrate
苯扎贝特
1.
Impurities isolated and technology improved in the process of benzafibrate synthesis;
苯扎贝特合成过程中的杂质分离及工艺改进
2.
The Effect of Benzafibrate on Systolic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iglyceridemia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苯扎贝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并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影响
3.
Dertermination of benzafibrate by 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扎贝特的含量
4)  composite tablet
鲁南贝特
1.
A novel automated dissolution test analyzer for composite tablets dissolution test was developed.
用本装置对市售复方药剂鲁南贝特进行的溶出度测量表明,测量的精密度高,准确度较高,分析速度快,样品无需前处理。
5)  fenofibrate
非诺贝特
1.
Study on combined therapy with small-dose fluvastatin and fenofibrat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mbined hyperlipidemia;
小剂量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2.
Effects of fenofibrate on adiponectin and visfatin plasma concentrations in rats with lipid-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非诺贝特对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浆脂联素和内脂素的影响
3.
Rhabdomyolysis resulting from fenofibrate;
非诺贝特引起横纹肌溶解症
6)  clinofibrate
克利贝特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贝特,H.A.
      美籍德国物理学家。1906年7月2日生于德国的斯特拉斯堡(今属法国)他在法兰克福大学学习物理,在慕尼黑大学研究理论物理学,并于1928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博士学位。他的论文是关于电子衍射理论的,迄今仍有重大价值。1929年研究晶体中能级的劈裂,指出晶体中的对称电场对其能级的影响。1930~1933年在慕尼黑大学和蒂宾根大学任教。在这段时间内,他曾赴英国随E.卢瑟福及赴意大利随E.费密进行研究工作。1933年离开德国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1935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1941年入美国藉。
  
  1936~1937年期间,贝特及其两个合作者在美国《近代物理学评论》上发表了总结原子核物理学的长篇著作,成为其后几十年间供后人参考引用的标准文献。在这一著作中,他澄清了当时的核力理论、核结构理论及核反应理论。
  
  1938年贝特推测太阳能源可能来自它的内部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但直接反应是不可能的,他提出了"碳循环"的解释,即1个碳-12相继地与3个氢核(质子)反应,形成氮-15,再通过与第4个氢核聚变释放出1个氦核(α 粒子)和最初的碳-12而产生出能量。主要由于这一贡献使他获得了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贝特在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发展了电子对产生理论和研究了各种物质阻挡高速带电粒子的本领。1947年他最早用重正化理论计算了兰姆移位,准确地解释了这个一度使人困惑的实验。他和E.E.萨耳彼特提出了著名的贝特-萨耳彼特方程,在轻核理论、介子理论和合金的有序-无序态理论等方面也有贡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贝特任曼哈顿计划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理论物理部主任,负责设计原子弹。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和在广岛、长崎相继投下原子弹,使他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提醒人们注意核威胁的存在和需要对核武器加以监督。
  
  1954年贝特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长,1957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和美国科学院院士。1961年被授予费密奖。1970年贝特回到天体物理问题的研究。他和一些合作者计算了中子星内部的物质分布,说明了中子星的最大可能质量小于太阳质量的 2倍。1978年他研究了巨星引力坍缩所引起的超新星爆炸。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