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体体积是求积法其中一项须要研究的题目。在二千多年前,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经已发现球体体积的公式,而且採用的方法更是使用了积分的概念。在中国则要到南北朝时代才正确地求出球体的体积,而使用的方法称为「牟合方盖」。
中国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的「少广」章的廿三及廿四两问中有所谓「开立圆术」,「立圆」的意思是「球体」,古称「丸」,而「开立圆术」即求已知体积的球体的直径的方法。其中廿四问为:
「又有积一万六千四百四十八亿六千六百四十三万七千五百尺。问为立圆径几何?
开立圆术曰:置积尺数,以十六乘之,九而一,所得开立方除之,即丸径。」
从中可知,在《九章算术》内由球体体积求球体直径,是把球体体积先乘16再除以9,然後再把得数开立方根求出,换言之
球体体积=(9 x 直径3)/16
以现代的理解,这公式当然是错的,但以古时而言也不失为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求出近似值。
当然这个结果对数学家而言是极之不满的,其中为《九章算术》作注的古代中国数学家刘徽便对这公式有所怀疑:
「以周三径一为圆率,则圆幂伤少;令圆囷为方率,则丸积伤多。互相通补,是以九与十六之率,偶与实相近,而丸犹伤多耳。」
即是说,用π≒3来计算圆面积时,则较实际面积要少;若按π:4的比率来计算球和外切直圆柱的体积时,则球的体积又较实际多了一些。然而可以互相通补,但按9:16的比率来计算球和外切立方体体积时,则球的体积较实际多一些。因此,刘徽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立体几何图形,而希望用这个图形以求出球体体积公式,称之为「牟合方盖」。
所谓「牟合方盖」是当一正立方体用圆规从纵横两侧面作内切圆柱体时,两圆柱体的公共部分。刘徽在他的注中对「牟合方盖」有以下的描述:
「取立方八枚,皆令立方一寸,积之为立方二寸。规之为圆囷,径二寸,高二寸。又復横规之,则其形有似牟合方盖矣。八皆似阳马,圆然也。按合盖者,方率也。丸其中,即圆率也。」
其实刘徽是希望构作一个立体图形,它的每一个横切面皆是正方形,而且会外接於球体在同一高度的横切面的圆形,而这个图形就是「牟合方盖」,因为刘徽只知道一个圆及它的外接正方形的面积比为π:4,他希望可以用「牟合方盖」来证实《九章算术》的公式有错误。当然他也希望由这方面入手求球体体积的正确公式,因为他知道「牟合方盖」的体积跟内接球体体积的比为4:3,只要有方法找出「牟合方盖」的体积便可,可惜,刘徽始终不能解决,他只可以指出解决方法是计算出「外」的体积,但由於「外」的形状复杂,所以没有成功,无奈地只好留待有能之士图谋解决的方法:
「观立方之内,合盖之外,虽衰杀有渐,而多少不掩。判合总结,方圆相缠,浓纤诡互,不可等正。欲陋形措意,惧失正理。敢不阙疑,以俟能言者。」
而贤能之士要在刘徽後二百多年才出现,便是中国伟大数学家袓沖之及他的儿子祖,他们承袭了刘徽的想法,利用「牟合方盖」彻底地解决了球体体积公式的问题。
祖沖之父子主要是发现到三个「外」的计算方法。他们先考虑一个由八个边长为r的正立方体组成的大正立方体,然後用制作「牟合方盖」的方法把这大正立方体分割,再取其中一个小正立方体部分作分析,分割的结果将跟右图所示的相同,白色部分称为「小牟合方盖」,它的体积为「牟合方盖」的八分之一,而紫红、黄和青色的部分便是三个「外」。
祖沖之父子考虑这个小立方体的横切面。设由小立方体的底至横切面高度为h,三个「外」的横切面面积的总和为s及小牟合方盖的横切面边长为a,因此根据「勾股定理」有
a2=r2-h2
另外,因为
s=r2-a2
所以
s=r2-(r2-h2)=h2
於所有的h来说,这个结果也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