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istory of botany of modern China
中国近代植物学史
2) Chinese history of modern science
中国近代科学史
1.
After a further examination and study of the demarcation of Chinese histor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present paper expounds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s,historical basis and rationality for the argument of Matteo Ricci s coming to China in 1582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Chinese histo.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分期问题的进一步考察和研究,论述了把1582年利马窦来华作为中国近代科学史起点的理论原则、历史依据和历史合理性。
3)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philosophy
中国近代哲学史
1.
Feng Qi s unique conception of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which was formed in his researching into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philosophy,underlines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冯契在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史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哲学问题上,强调哲学要关注时代的问题;二是在哲学传统上,提出不同于古代传统的近代传统;三是在哲学研究视域上,重视哲学与其他观念之间的联系,主张把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引向更广阔的视域。
5) history of modern chemistry in China
中国近代化学史
6) Chinese modern historiography
中国近代史学
1.
The process gives very important effect to the chang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iography.
西方社会学的传入主要体现为一个过程,其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变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理论和方法多被中国近代史家吸收和借用,由此使得史学的内容、理论、方法、功用和价值体系等均发生了多重面、多向度的变革,从而推动了中国史学的近代化进程和科学化走向。
补充资料:《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
1932年北京社会调查所创办的中国第一份经济史学刊物。1935年第三卷起改由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出版。以研究经济问题,带动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为宗旨。每年出版一卷两期。自第一卷第一期(1932年11月出版)至第四卷第一期(1936年 5月出版)由陶孟和、汤象龙主编。第五卷第一期(1937年3月出版)起改名为《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编辑委员会由朱庆永、谷霁光、吴晗、吴铎、夏鼐、孙毓棠、张荫麟、梁方仲、汤象龙、刘隽、罗尔纲组成。强调注重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的专门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沦陷,社会科学研究所内迁四川南溪。第六卷于1939年6月和12月在昆明出版。自第七卷第一期(1944年6月出版)起,编辑事宜改由社会科学研究所负责,主编陶孟和、梁方仲,重申注重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史方面的专门研究。抗日战争胜利后,社会科学研究所迁回南京,出版了第七卷第二期(1946年7月)和第八卷第一期(1949年1月)。此后该刊停办。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