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群体粒子散射
1)  particle group scattering
群体粒子散射
1.
In this paper,the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particle group scattering based on Mie scattering theory is analyzed, and the correlative experiment is done with two species of particle ball of different diameters(0.
在 Mie散射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群体粒子散射的偏振特性 ,并用两种不同直径 (0 。
2)  the model for scattering of particles
群体雾粒子散射模型
3)  scattering of multiple particles
颗粒群散射
1.
Noise and scattering of multiple particles are considered together with the interference of other gases in the algorithm.
在该算法中,考虑了噪声、颗粒群散射以及干扰气体的影响。
4)  particle scattering
粒子散射
5)  scattering particle
散射粒子
1.
Mosquito repellent incense smoke is selected as scattering particles in the measurement by means of theoretic analysis and making contrast experiments.
在测量中 ,经过理论分析与对比试验 ,选择了蚊香烟雾作为散射粒子。
6)  scattering of particles
粒子散射
补充资料:a粒子散射实验

[英文]:a-particle scattering experiment
[解释]:
    揭示原子有核模型的实验。为E.卢瑟福等人所做,又称卢瑟福 a 粒子散射实验。J.J.汤姆孙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具有内部结构后,1903年提出原子的葡萄干圆面包模型,认为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联系在一起均匀连续分布于原子范围,电子镶嵌在其中,可以在其平衡位置作微小振动。
   1909年卢瑟福的助手H.盖革和E.马斯登在卢瑟福建议下做了 a粒子散射实验,用准直的 a射线轰击厚度为微米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的 a粒子都照直穿过薄金箔,偏转很小,但有少数 a粒子发生角度比汤姆孙模   型所预言的大得多的偏转,大约有1/8000的 a粒子偏转角大于90°,甚至观察到偏转角等于150°的散射,称大角散射    ,更无法用汤姆孙模型说明。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与正电荷联系的质量集中在中心形成原子核,电子绕着核在核外运动,由此导出 a粒子散射公式,说明了 a   粒子的大角散射。卢瑟福的散射公式后来被盖革和马斯登改进了的实验系统地验证。根据大角散射的数据可得出原子核的半径上限为10 -14 米。此实验开创了原子结构研究的先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