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都市与区域研究
1)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都市与区域研究
2)  urban study area
都市研究区段
3)  metropolitan area
都市区域
1.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rrelativity between the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tropolitan areas,and divid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tropolitan areas into two periods in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institution.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城市制度角度分析分权化与中国都市区域发展的相关关系,划分中国都市区域发展的阶段,并在对典型都市区域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中国都市区域的可能发展趋势,为推进健康城市化提供政策依据。
2.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al factors of the Jiangsu s metropolitan area along Yangtze River,this paper developed Uniformity Index which emphasized studies of the dynamic evolution relationship of the inter-city s economical factors.
伴随着中国都市区化的快速发展,经济要素在都市区域的空间分布发生着剧烈的变动和重组。
3.
In order to research and express the inter-action trend of regional urban economy, society and space, the analysis of agglomeration and fragmentation emphasized the dynamic evolution relationship of the inter-units, especially of the inter-cities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对江苏沿江地区21世纪以来都市区域的集聚—碎化态势进行定量计算和多视角分析,认为作为长江三角洲北翼都市带的江苏沿江都市区域经济要素的总体空间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均匀化趋势,而治理结构则更趋集中或曰集权,这一矛盾无疑将直接影响都市区域未来的持续发展。
4)  Regional and Urban Studies
区域和城市研究
1.
The approaches on the knowledge spillovers have been greatly increased since 1960s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s and Regional and Urban Studies,especially Economic Geography.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知识溢出问题获得了大量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来自经济学和区域与城市研究特别是经济地理学,本文对这两个学科在知识溢出方面的主要研究脉络进行了梳理,描述了经济学观察单元从企业转向空间的必然性,以及区域和城市研究对知识溢出问题研究的主要方面。
5)  Region Research
区域研究
1.
The Region Research of Financial Distress Warning Model of Listed Companies;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区域研究
2.
Academic journals should perfect themselves as follows: adhering to high learning quality to promote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veloping the advantage of discipline to stress the characteristic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region research and serving social practice; and improving the editors qualities.
欲使其自秀于期刊之林,就必须坚持学术品位,推动教学科研;发扬学科优势,彰显行业特色;重视区域研究,服务社会实践;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编辑素养。
6)  Regional research
区域研究
1.
A sum - up of the concepts and steps of regional research, it is of great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区域研究与开发,是地理工作者服务于社会的立足点。
补充资料:都市研究学派
      研究都市的形成、发展趋势及功能的各种理论流派。其中主要有都市化、亚社会、区位综合和生存等学派。
  
  都市化学派  主要研究由农村社区向都市发展的过程及其结果。美国社会学家 L.沃思和 R.雷德菲尔德是20世纪上半叶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沃思认为,都市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规模、密度和异质性。这些因素使都市居民的生活方式背离传统的价值。他们在社会交往中再现了非人格性的、分割的、冷漠的关系。这些因素使人们产生心理混乱和反社会行为。
  
  雷德菲尔德研究了农村社区与都市的连续,认为农村社区由共同的信仰和行为凝聚在一起,一般和异己文化不相往来,社会流动和社会变迁的速度很慢。而在都市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差异较大,各种不同文化互相渗透,社会流动与社会变迁的速度较快。随着历史的发展,农村社区从简单趋向复杂,从神秘趋向理性,从亲密无间的家庭和亲属关系趋向个人主义,部分农村社区逐渐发展成为城市。
  
  美国社会学家H.甘斯和C.费歇尔等人曾指出了沃思学说的片面性。甘斯在《作为生活方式的都市性和郊区性》(1962)一文中认为,沃思的结论只能代表内城区,不能代表都市全貌。相同文化的集体能起保护作用,并能补救都市居民因人口规模、密度和异质性所引起的冷漠、疏远的生活方式。费歇尔在《都市的经验》(1976)一书中指出,都市人并不猜疑他们的近邻,但对其他地区的不同文化群体确实是疏远的。
  
  亚社会学派  着重研究大都市中自然形成的居民点。芝加哥学派创始人R.E.帕克、E.W.伯吉斯是美国最早研究城市亚社会的社会学家。帕克在《城市》(1925)一书中指出,具有相同社会经济背景的都市居民,通过对空间或住处的竞争,自然地形成了像镶嵌图那样分区而居的亚社会。它在地理上和社会中与别的群体处于隔离状态。他还指出,生物竞争决定了城市居民的空间住处,而以社会互动和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文化因素不过是从属于生物竞争的次要变量。
  
  在20~30年代,伯吉斯的同心圈理论提出了具体的都市人口分布理论,认为城市居民通过竞争,按不同经济和社会背景以商业区为中心,分别迁入过渡区、工人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和富裕区。经过"入侵"、"优势"和"接替"的过程,过渡区居民逐步向外圈上升流动,像水中投石一样,逐渐向外推移,形成了都市亚社会人口在土地利用上的发展结构。
  
  帕克的经济决定论观点后来受到许多社会学家的批评、修正和补充。美国社会学家W.法尔里强调,社会文化变量是建立和维持城市亚社会的决定因素。他在《作为区位变量的感情和象征》(1945)一文中,以美国波士顿城灯塔山的社会精英居住区为例,指出灯塔山的近邻都是贫民区,但100多年来那里的名门望族由于迷恋着社区的文化传统和威望,一直没有迁离。法尔里认为灯塔山的基本价值是文化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是感情和象征而不是土地利用;土地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地域位置而是取决于人。他的文化变量说和帕克的经济变量说成为亚社会学派中的两个极端。
  
  区位综合学派  侧重用宏观方法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变量作综合的区位研究。以美国社会学家 O.D.邓肯、 B.邓肯、 L.施诺雷等为代表的这一学派,着意避免帕克和法尔里学说的片面性。O.D.邓肯与 B.邓肯在《住区分布与职业分层》(1955)一文中,研究了按照不同职业群体而分区居住的生态情况,并提出经济和社会文化是土地利用的决定因素的理论。他们认为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自然距离与他们的社会距离密切相关,职业威望差距愈大,分区而居的隔离情况也愈严重。
  
  O.D.邓肯在《人文区位学与人口研究》(1959)一文中提出了区位系统概念。他把自然变量、生物变量和社会变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区位系统。区位结构的宏观变量包括人口、组织、环境和技术,取英语第一字母简称POET(见区位复合体)。其中每一种因素的改变会影响其他部分。区位过程在不断变化中进行自我调整,在稳定一段时间之后,新的变化和调整又相继发生,从而使社会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L.施诺雷在《都市化研究》(1965)一书中也主张用宏观的方法去观察城市。他既肯定人文区位学中的经济因素,也考虑社会、文化等变量。他不同意某些社会学家过分强调文化因素而忽视区位因素的观点,因为社会学毕竟是一门研究群体的科学,而区位学是研究人类群体的重要方法之一。
  
  生存学派  主要研究社区居民通过组织以谋求生存的途径或方式。代表人物有美国社会学家A.郝雷。他在《人文区位学与社区结构理论》(1950)一书中认为,社区是区位学的基本单位,人文区位学研究的是都市人口的社会组织。人们自己组织起来,通过组织机构、政治党派或种族团体等社会组织的集体努力争取资源,调适和控制环境,达到生存的目的。他的学说超越了帕克的纯经济理论,因为社会组织和经济过程交织在一起,例如具有共同利益的集体(社会组织)可以通过经济竞争聚集在一起占领某一居住区(经济过程)。这种集体努力谋求生存的过程影响了都市人口的分布。郝雷主张通过改善环境谋求生存的学说,还修正了帕克和伯吉斯关于人们在土地利用和人口流动中无情竞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
  
  除上述 4个学派外,美国社会学家G.舍贝里还归纳出下列5个学派:①经济学派,强调经济发展是形成都市的关键;②技术学派,着重技术在都市发展中的重要性;③准则学派,认为城市的面貌取决于人们的想象力与按照准则形成的意图;④权力学派,认为在城市设计中少数人把准则强加于多数人之上;⑤环境学派,主张建造花园与绿化地带,改善都市环境。以美国社会学家L.芒福德为代表的环境学派引起了许多社会学家和市政设计人员的重视。芒福德指出,人口增加与技术进步应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与平衡,否则就会产生许多都市问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