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P-T界线
1)  P-T boundary
P-T界线
2)  T/P boundary
T/P 界线
3)  P/T boundary
P/T界线
1.
By analyzing the clay minerals of P/T boundary in Meishan Section show that the paragenetic association has no relationship to crystalization, but conincides with the change of formations and members, which reflect the change of climate, source and geography.
但是,无论是粘土矿物组合还是伊利石结晶度,在P/T界线附近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明本区当时海洋酸碱度和温度的剧烈变化,这可能导致了二叠纪末期海洋生物的大规模灭绝。
4)  P T boundary section
P-T界线剖面
5)  p-t curve
p-t曲线
1.
Method of reliability evaluation for P-T curve based on multi-sample time series analysis;
多样本时间序列的P-T曲线可靠性评估方法
2.
Influence of Firing-Circuitry Polarity to Igniter P-t Curve;
点火线路对点火装置P-t曲线的影响
6)  p-T lines
p-T线
补充资料:Kt界线

kt界线是指介于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简写为k)与紧临较年轻的第三纪(tertiary period简写为t) 界线,在五大灭绝事件中,属最靠近现代的一个。意指在白垩纪最末期的生物种比例逐渐递减,越近kt 界线时物种消逝越达高峰,在这界线之后有许多生物即遭灭绝。

the k-t 界线是介于白垩纪和第三纪之间的界线,大约出现在六千五百万年前 ( k代表希腊文的 kreta ,是白垩的意思)。这段期间发生大规模的绝种,包括最后的恐龙和其它的动物族群,都遭受灭绝的命运。

白垩纪与第三纪岩石的界线称为kt界线,这个界线由薄薄一层的细致黏土构成,至今还没有人知道这层泥土代表什么。但是界线两边的浮游生物化石、地球化学证据都指出,白垩纪末期与第三季开始前有五十万年的间隔。

恐龙之死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他们知道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6500万年前,灾难从天而降。一颗直径 10公里的陨星撞击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造成了世界范围的森林大火,引发数千米的海啸,尘埃遮蔽太阳长达数月甚至数年。恐龙在这场飞来横祸中被炸死、烧死、冻死。

然而,现在有一部分科学家宣称,他们已经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陨石撞击”理论可能是错误的。

完美的理论

在世界各地的矿山和露头,都可找到 6500万年前形成的岩石。在这一岩层之下存在大量恐龙化石,在其之上却找不到一副恐龙骨架。这一岩层被称为 kt分界线。

1979年,科学家在 kt分界线中发现岩层中铱含量是正常水平的 1万多倍。如此密度的铱元素通常来源于太空。科学家认为,有一颗直径约 10公里的小行星或彗星,在岩石形成的时期撞击了地球,并推断撞击引发的大火球相当于 100亿颗广岛原子弹爆炸。荷兰理论物理学家扬·施密特在 kt分界线内发现一些岩石小球。它们证明撞击造成的火球使数十亿吨岩石蒸发,在外太空蒸气浓缩成小球粒掉回地球。接着,科学家又在 kt边界线内岩层中发现了另一线索——大量的煤烟,表明撞击引发全球范围森林大火。撞击还可能引发可怕的酸雨。火球释放的化学物质把水变成像电瓶水——致命的酸液,几乎可以杀死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包括恐龙。最后一条证据是蕨类植物孢子化石的聚集——每当环境灾难造成其他植物毁灭时,它们便大量繁殖。

越接近陨坑的小球粒岩层越厚。加拿大宇宙化学家阿兰·希尔德布兰德发现,北美洲 kt分界线的平均厚度自北向南从 1厘米增加到大约 0.5米。最终他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的 chicxulub村发现了一个直径大约 180公里的陨坑。这很可能就是杀死恐龙的小行星留下的陨坑。

现在,撞击理论似乎完整了。遗憾的是,陨坑被埋藏在地下 1公里,从表面看不到任何痕迹。扬·施密特只好在墨西哥到处寻找与陨坑同年代的露头,希望从中发现撞击留下的其他秘密。最后,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露头,其年龄与 chicxulub陨坑完全一样。陨星撞击的完整历史终于可以从中解读了。通常小球粒层和富含铱元素的岩层是紧靠在一起的,这次施密特却在两个岩层中间发现了大量砂岩。砂岩通常存在于海岸边。但在 6500万年前,这一整片区域都淹没在深海中,因此砂岩不该在此出现。在施密特看来,唯一的解释是陨星撞击地球还造成了另一场灾难——一次史无前例的海啸,以每小时数百公里的速度前进,高达数千米,把海岸上的沙卷入海床。当海平面降低后,已变成砂岩的沙子被暴露出来。根据施密特的理论,这一切都在很短时间内发生。陨星撞击地球几分钟后,熔化的陨坑岩石蒸发变成小球粒返回地表,掉入海床。几小时后,巨大的海啸袭来,把岸上的泥沙卷到海床上,最后才轮到铱元素层的形成,由于铱的颗粒细小,需要几天甚至几周才会在海床上安定下来。

尴尬的发现 加入海啸沉淀过程之后,撞击理论似乎完整无缺了。它横扫科学界,征服了大众的想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