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C ratio
压拉比
2)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拉压比
1.
In the light of the state standards and test methods,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16 different groups of hybrid fiber(containing steel fiber and polypropylen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pecimens are tested.
结果低体积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劈裂抗拉试验破坏为爆裂式破坏;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可使抗拉强度提高10%~40%,使拉压比增大到1/18~1/16;劈裂抗拉试验破坏为带有一定延性的破坏;钢纤维体积掺量为0。
2.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plitting strength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hybrid fiber reinforced HPC evaluation of ratio between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for hybrid fiber reinforced HPC.
研究了揭示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杂后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和拉压比的影响。
3) ratio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拉压比参数
4) ratio of tension modulus to compression modulus
拉压模量比
1.
A unified analytical solution to cylindrical cavity expansion is derived by considering different ratio of tension modulus to compression modulus and strain-softening behavior.
最后,分析了不同拉压模量比、软化特性参数及其他计算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5) tension compression ratio of reinforcement
钢筋压拉比
6) ratio of tensile-compressive stress
拉压应力比
补充资料:比萨拉比亚
历史地区,位于欧洲东部德涅斯特河和普鲁特河之间,古代曾为罗马帝国达基亚行省的一部分,现属苏联。居民大多数是罗马尼亚人,使用罗马尼亚语。在古代,长期处于部落村社社会阶段。13世纪时,这里开始形成一些封建的小王国。1359年,博格丹一世(1359~1365年在位)统一喀尔巴阡山以东至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大部领土,建立包括比萨拉比亚在内的摩尔多瓦公国。1456年,摩尔多瓦变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到16世纪中叶,比萨拉比亚南部被陆续划入奥斯曼帝国版图。沙皇俄国经过几次俄土战争和对波兰的三次瓜分,占据第聂伯河两岸直至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大片领土,成为摩尔多瓦的直接邻国。1812年5月28日,沙俄通过对土战争的胜利,迫使奥斯曼帝国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将普鲁特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的领土划入俄国版图。从此,这块土地称作比萨拉比亚。1856年,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败北。1856年 3月30日签订的《巴黎和约》(1856)规定将比萨拉比亚南部的博尔格拉德、卡胡儿和伊斯马伊尔三县归还摩尔多瓦。1878年3月3日,沙皇俄国于对土战争胜利后,迫使奥斯曼帝国签订《圣斯特凡诺条约》,强行规定将比萨拉比亚南部三县划给俄国。1918年 1月,比萨拉比亚人民根据民族自决的原则,与罗马尼亚合并。1940年 6月,苏联占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并将比萨拉比亚大部与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合并,建立了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将比萨拉比亚南部沿海地区和北部一小部分划归乌克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尼亚人占领比萨拉比亚,1944年苏联重占该地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