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科玄论战
1)  controversy between sciences and metaphysics
科玄论战
1.
The contention between scientism and anti-scientism has continued for a long time in the West, which is apparent in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sciences and metaphysics" in 1922-1923 in China.
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的分歧与冲突在西方社会由来已久,中国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科玄论战”中两者的冲突现象也尤为明显。
2.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has continued for a long time in the West,which is apparent in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sciences and metaphysics" in 1922-1923 in China.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歧与冲突在西方社会由来已久,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科玄论战”中“两种文化”的冲突现象尤为明显。
3.
The contention between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has continued for a long time in the West, which is apparent in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sciences and metaphysics ” in 1922―1923 in China .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歧与冲突在西方社会由来已久,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科玄论战”中“两种文化”的冲突现象也尤为明显。
2)  Kexue yu Xuanxue Lunzhan
科学与玄学论战
3)  Review the Dispute between Science and Metaphysics
重读科玄论战
4)  Comments on the Argument between the Science Group and the Metaphysics Group
科玄论战述评
5)  Discussion About the Struggle Between Metaphysics and Science
再论科玄之争
6)  science & fantasy
科玄
补充资料:“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kexue yu renshengguan de lunzhan
“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debate on “science and outlook on life”


   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哲学内部不同派别的一场争论。亦称“科学与玄学”之争。这次论战是以、、为代表的 “科学” 派反对以、为代表的玄学派。1923年2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作《人生观》的讲演,宣扬不受科学支配。4月丁文江在《努力周刊》上发表《玄学与科学》一文,打着科学的招牌向张君劢发起进攻,开始了论战。其后梁启超等人发表文章支持张君劢。胡适、吴稚晖等人写文章批判玄学派,支持丁文江。论战进行了一年多,表面上以“科学”派取胜结束。这次论战说明了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腐朽和没落,论战双方都企图用、和历史唯心主义来对抗。中国共产党人对这次论战的双方都进行了批判,进一步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论战中,玄学派把法国哲学家的同中国宋明糅合在一起,宣扬“自由意志”,提倡内心修养。他们认为人生观是纯主观的,不受科学规律支配。张君劢提出思想是事实之母,变动决定变动。梁启超认为情感是生活的原动力,是绝对超科学的;“爱”和“美”是神圣不受约束的。他们否认因果联系,认为历史发展由人生之冲动决定,是少数政治家“自由意志”的产物,无因果可求。“科学”派批判玄学派否认科学,提出人生观是由科学支配的。但是,他们从和出发,又否认科学规律的客观必然性。认为物质是由思想构成的,是依靠人的而存在的,离开人的心理而独立的及其规律是不可知的,只能“存而不论”。吴稚晖则公开提出“漆黑一团”的宇宙观及“人欲横流”的人生观,认为人和动物没有区别,人生的目的只是“吃饭、生小孩、招呼朋友”。胡适认为这已科学地解决了人生观问题,并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发挥,提出所谓“自然主义人生观”。他用生物学的观点来解释人类历史现象,把同情心、互助作为人生观的基础,否认人生观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在论战中,写了《科学与人生观序》,发表了《答张君劢与梁任公》,瞿秋白发表了《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等重要文章,揭露了论战的实质,对论战双方的唯心主义观点都进行了一定的批判,阐述了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陈独秀认为“科学”派和玄学派是唯心主义的一丘之貉,都不可能科学地解决人生观问题。他指出先有物质世界,才有人的思想,客观的物质原因决定着历史的发展,支配着人生观。瞿秋白指出双方争论的实质是承不承认社会现象有因果联系,是承不承认意志自由的问题,是“自由”与“必然”的问题。他批判了两派的唯心主义观点,指出自然界和虽然有不同,但都具有客观的规律。他论述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指出必然是自然和历史的规律,自由是对必然的探索和利用,并达到某种目的。他指出人生观不是偶然的,是一定的产物,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才能科学地解决人生观问题。
 参考书目
李新等主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人民出版社,北京,1962。
                 冉昌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