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Z文件
1)  Z-file
Z文件
1.
Automatic Transmission of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s Z-file and Design &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Software;
自动气象站Z文件自动传输和翻译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2)  Z-element
Z元件
1.
Property of force-sensitive Z-el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force sensor;
力敏Z元件的性能及在力传感器中的应用
2.
Study of Force-sensitive effects and microphysical principle of Z-element;
Z元件的力敏效应与微观机理的研究
3.
The magnetosensor with Z-element,whose output signal is either simulated signal or digital signal,can be easily integrated in small size and a simple structure with a performance of anti-chirp.
Z元件磁敏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电路简单、易于集成、抗噪力强等特性,其输出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也可是数字信号。
3)  Z-shape parts
Z形件
1.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features of different changes for several bending height of Z-shape parts, quick changes die and multiple use.
介绍Z形件几种弯曲高度的不同变换,以及换模快且多用等特点。
4)  Z specimen
Z形试件
5)  Z-elements
Z元件
1.
Study on force-sensitive digital sensors based on Z-elements;
基于Z元件的力数字传感器的研究
2.
Digital Intelligent Sensor Based on Z-elements;
基于Z元件的数字化智能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
3.
A digital sensor of self-search-address,self-tuning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charctor of Z-elements and the theory of square interpotion method which lead to the com-bination of singlechip controller and Z-element,matching the characeristic of Z-element.
针对网络化、智能化向传感器端前移的问题,根据Z元件的特性和平方插值法理论,使单片机与Z元件相结合,对Z元件特性曲线进行拟合,从而得到一种具有自寻址、自整定的智能数字传感器。
6)  Z-elements
Z-元件
1.
The Review of Z-element-- The Technology of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in the Z-elements;
Z-半导体敏感元件原理与应用——(5)Z-元件的温度补偿技术
2.
The Review of Z-elements-The Productive Practice and Analysis of Work Principle;
Z-半导体敏感元件原理与应用——(2)Z-元件的研制实践与工作机理的定性分析
3.
From modern control theory, a close loop system of novel V/F converter based on Z-elements is presented and it lay special stress on discussing how to solve temperature drift in the system with feedback control principle.
从现代控制理论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Z-元件的V/F转换器闭环系统,并利用反馈控制原理对此闭环系统中的温度漂移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给出了一个在实际使用中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补充资料:《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
      中国档案汇编。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为配合延安整风运动而主持编辑。1941年12月在延安出版。全书两册,辑入文献资料500余篇,280万字。体例为类编, 分为政治问题、组织问题、军事问题、锄奸问题、职工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宣传教育8类。 各类文献分别按时间顺序排列。1941年编辑成书后收集到的 190篇文献,分别作为各类的补遗收入,并编有正编与补遗统一的编年目录以备检索。195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再版,增补了中共六届三中全会文件,已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文献改为只列篇目,并将各类正编与补遗统一按时间顺序排列。1981年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增补了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20日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由人民出版社于同年2月再版并内部发行。该书汇集了 1928年7月至1941年11月期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六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 六中全会,中央政治局、 中央书记处以及各部、委、共青团中央、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军委及总政治部和少数地方党组织以及社会团体的文献。文献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领导中国工农群众创建红军,苏区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进行土地革命和经济文化建设与反对国民党 "围剿"的斗争, 关于党的组织与思想建设以及反对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与右倾投降主义、 张国焘右倾逃跑主义与分裂主义的斗争,关于"九一八"事变后反蒋抗日以及号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倡导和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针和政策, "七七"事变后领导敌后人民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与"三三制"政权、进行经济文化建设以及肃反锄奸的政策,关于红军、 八路军、 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的发展建设、战略战术、政治工作的方针与原则,关于坚持抗战、 团结、进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投降、分裂、倒退的策略,关于领导工人、 农民、 青年、妇女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斗争的政策等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