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WRKY基因的起源
1)  Origin of the WRKY genes
WRKY基因的起源
2)  WRKY gene
WRKY基因
1.
Genome-Wide analysis of the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 family in rice: Rice WRKY genes were obtaine.
结合cDNA/EST及基因表达等方法验证,通过全基因组分析,鉴别了102个可能的水稻WRKY基因,以每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顺序编号,得到了较为系统完整的水稻WRKY基因家族。
2.
WRKY genes are a family of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factors that have specific functions in plants.
WRKY基因家族是一类在植物中起特异作用的转录调控因子,它被证明参与植物的抗病反应,还影响植物的衰老、抗胁迫以及生长、发育。
3.
Based on the clear genome of rice,studies on WRKY gene function are dramatically enhanced nowadays.
随着研究的深入,水稻WRKY基因的编号未能统一,很容易让人混淆,有必要进行校正。
3)  gene origin
基因起源
4)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 family
WRKY家族转录因子基因
5)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
WRKY转录因子
1.
By a suppressive subtraction hybridization(SSH) library and the technique of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a full-length cDNA,namely BnD11,of a dwarfism related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 was cloned from Brassica napus.
以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利用已建立的抑制性消减文库(SSH),采用RACE技术克隆到1个植物WRKY转录因子相关基因,命名为BnD11,其cDNA全长1034 bp,含有810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69个氨基酸。
2.
Many evidences haveshowed that the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s as unique to plants are also involved inmodulation of SA- or JA-responsive gene expression.
大量的研究表明,WRKY转录因子作为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在上述植物抗病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
To study the function of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hot pepper, a WRKY gene CaRKNIF1 was cloned.
为了研究WRKY转录因子在辣椒上的功能,从辣椒cDNA中克隆了WRKY转录因子CaRKNIF1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基因组中的拷贝数、内含子等基因结构特性,及其表达特性等进行了分析。
6)  WRKY transcriptional factor
WRKY转录因子
1.
The specific binding activity of a putative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 to W-box was analyzed by transient expression with a reporter vector harbored double W box and an effect vector with the putative WRKY transcriptional factor driven by double CaMV35s promoter.
结果表明CaWRKY能与W盒结合,表明该基因是WRKY转录因子的编码基因。
补充资料:《海陆的起源》
《海陆的起源》
Die Entstehung der Kontinente und Ozeane
    德国A.L.魏格纳关于大陆漂移假说的著作  。1915年出版。魏格纳在这本书里系统地阐述、论证了他在1912年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全书分3篇共13章。第一篇论述大陆漂移的基本内容,并把它同地球冷缩说、陆桥说和大洋永存说进行对比。指出了这些学说的缺点和问题,认为只有大陆漂移说才能解释全部事实。第二篇从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论证大陆漂移说的合理性。第三篇为解释和结论。从地球的粘性、大洋底、硅铝圈、褶皱与断裂、大陆边缘的构造形态等方面,讨论了大陆漂移的可能性以及漂移的动力。此书一出版,即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引起全世界地质学界、地球物理学界的重视。在中国,最早的中译本是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林绍良译本《大陆移动论》,其中疏误较多。1963年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李旭旦的译本《海陆的起源》。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