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金云母组矿物分类
1)  classification of the phlogopite family
金云母组矿物分类
2)  mica varieties
云母类矿物
1.
9 types and 5 mineral chemistry polytypic series of mica varieties in altered wall rocks of the deposits are recognized according to chemical analysis, XRDA, DTA, infrared absorption analysis, lattice constant calculation.
对胶东 15个金矿床围岩蚀变带内 30个云母类矿物的地质产状、空间分带、与矿化关系的地质调查基础上 ,着重对各类型金矿床蚀变带内云母类矿物进行了单矿物提纯、矿物化学定量分析、物理性质鉴定、X光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晶格常数计算、形成条件等方面的系统研究 ,确定了蚀变岩带内有 9种云母类矿物 ,5个矿物化学 -多型系列 ,新鉴定出 5种云母类矿物 :绿鳞石 (Celadonite)、铁绿鳞石 (Ferian Celadonite)、铁铝绿鳞石 (Ferian- AluminoCeladonite)、铝绿鳞石 (Alumino Celadonite)和伊利石 (Illite)。
3)  micaceous mineral potassium fertilizer
云母类矿物钾肥
1.
But there still exists a effective way to settle the problem of potassium deficiency of soils in the souther part of China, which is to activate micaceous mineral and make it into micaceous mineral potassium fertilizer by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thods.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云母类矿石进行活化而制成云母类矿物钾肥,不失为解决我国南方土壤钾素缺乏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4)  Phlogopite-vermiculite interstratified mineral
金云母-蛭石间层矿物
1.
Phlogopite-vermiculite interstratified mineral is composed of phlogopite crystal layer and vermiculite layer.
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新疆尉犁蛭名矿金云母与金云母-蛭石间层矿物的晶体化学特征。
5)  mica clay mineral
云母粘土矿物
6)  mica-type clay mineral
云母型粘土矿物
补充资料:分面组配式分类法
      根据概念的分析和综合原理编制的文献分类法,又称分面分类法、组配分类法、分析--综合分类法。它将主题概念分解为简单概念(或概念因素),按照它们所属的方面或范畴,分别编列成表。标引时用两个或多个简单概念的分类号的组合来表达一个复杂的主题概念。
  
  简史  1896年比利时P.-M.-G.特莱提出"概念分析"的原则,并在《国际十进分类法》中大量使用组配符号和组配方法。1906年英国J.D.布朗在《主题分类法》中采用了主题分析法和组合原则,是分面分类法的萌芽。1933年印度S.R.阮冈纳赞编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分面组配式分类法──《冒号分类法》,并系统地提出了分面分类理论。50年代初,英国伦敦的分类法研究小组(CRG)发展了阮冈纳赞的分面分类理论和技术,编制了十多部专业分面分类法。1955年该小组向英国图书馆协会及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提出了题为《需要以分面分类法作为一切情报检索方法的基础》的备忘录。这一观点得到1957年在英国道金召开的第一次分类研究国际会议的赞同,一致认为分面分类法是文献分类法发展的方向。B.C.维克里撰写的《分面分类法──专业分类表编制和使用指南》(1960)一书,全面总结伦敦分类法研究小组编制分面分类法的经验,促进了分面分类法的推广。1969年该小组成员J.艾奇逊又将分面分类法与叙词表融为一体,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检索语言──分面叙词表。与此同时,该小组成员J.米尔斯运用分面分类研究的成果,对《书目分类法》进行全面修订,1976年起陆续出版了《布利斯书目分类法》,使它由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发展成为一部大型的分面组配式分类法,米尔斯因此荣获国际文献联合会颁发的阮冈纳赞奖(1984)。
  
  结构  分面组配式分类法可分为全分面分类法和半分面分类法两种。全分面分类法是纯粹的组配分类法,一般仅在较小的学科或专业范围内使用。伦敦分类法研究小组编制的专业分面分类法都属于这一类型。它的主体是分面类表,此外还有编制及使用说明、大纲、索引等。分面类表由若干组面构成。组面是用某一单一系列的分类标准对一个主题领域进行划分而产生的一组类目,即表示某一类事物某一方面属性的一组简单概念。例如图书馆学分面分类法就可用图书馆类型、 资料、 操作、学科、地区、时代等特征进行划分,从而产生6组类目,即6个组面。每一组面还可用同一系列的更细的标准进行划分,分为两个或多个亚面。例如图书馆类型面可以再划分为以下几个亚面:
  
  图书馆类型
  
   〔按上属机构分〕
  
  
   公共图书馆
  
  
   高等学校图书馆
  
  
   ............
  
   〔按用户分〕
  
  
   儿童图书馆
  
  
   盲人图书馆
  
  
   ............
  
   〔按规模分〕
  
  
   大型图书馆
  
  
   中型图书馆
  
  
   小型图书馆
  
  
   ............
  组面或亚面之下可根据需要设立细分的类目。经过系统排列,就形成一个由组面、亚面、类目等构成的分面分类体系。
  
  半分面分类法是一种列举式分类法与分面分类法相结合的混合式分类法。《冒号分类法》、《布利斯书目分类法》(见《书目分类法》)属于这一类型。它的主体是基本类表和分面类表,此外还有编制使用说明、大纲(或简表)、分面公式、索引等。基本类表由基本大类和基本类组成,先根据学科体系设立若干基本大类,每个基本大类根据需要分为若干基本类。分面类表是基本类再作进一步的分面分类而形成的。半分面分类法是一个由学科、分支学科(专业)、组面、亚面、类目等组成的分类体系。如《冒号分类法》(第6版)设有 42大类,其中艺术大类又分为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基本类。雕塑类又再细分为风格、形象、材料、技巧等组面,一共设有100多个类目。
  
  为保证组配标引的一致性,半分面分类法还为各个基本类分别设置分面公式,规定不同组面使用的先后次序, 如《冒号分类法》"2图书馆学"类的分面公式为:
  
  2〔P〕;〔M〕:〔E〕〔2 P〕此式即表示其组配次序为:图书馆类型面/资料面/操作面/学科面/空间面/时间面。
  
  分面分类法采用分段标记制,即分类号由若干具有独立意义的节(段)组成,它不仅可表达一个主题概念,而且可从分段形式上显示出构成这一主题概念的各个组面及主题因素。如"大学图书馆中的期刊流通工作"这一文献主题,《冒号分类法》的类号是234;46:6。从类号可以看出它由 3个组面组配而成,其中"2" 是基本类(图书馆学),"34"是大学图书馆,";46"是期刊,":6"是流通工作。由于每个节段的末端都可以扩充,因而其容纳性较强(见分类标记)。
  
  特点  ①分面组配式分类法虽然类目较少,但能通过类目的组配表示众多的主题概念,标引文献的能力强于等级列举式分类法。②可以较自由地扩大或缩小检索范围,能从多途径检索文献,还可进行比较精确的组配检索,在检索性能和检索效率方面都优于等级列举式分类法。③采用分段标记制度,便于分类表的增补和修订,检索较为灵活。④可用于组织分类目录以及建立分类检索系统等。其中半分面分类法还可用于文献的分类排架和分类统计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