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hangdu
上都
1.
Huihui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in Shangdu of the Yuan Dynasty:From Its Beginning to the End;
元上都回回司天台的始末
2.
Shangdus Ro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Yuan Dynasty;
上都在元代科技活动中的地位
2) gourmet realm-Shanghai
食都上海
3) Shang Du of Yuan Dynasty
元上都
1.
Shang Du of Yuan Dynasty: The Ruin of a Great Civilization;
元上都——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
4) TANG-MING: senior commandant-in-chief of cavalry
上骑都尉
5) Shanghai 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Area
上海都市圈
1.
Classification of Shanghai 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Area Hierarchy Based on Potential Model;
基于潜力模型的上海都市圈城市等级划分
6) Dulong/top belt
都龙/顶上带
补充资料:上都
元朝的夏都。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二十公里闪电河北岸。
上都地区在金代称金莲川或凉陉,筑有景明宫。是金朝皇帝避暑的地方。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后,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于是忽必烈把他的藩府南移至金莲川地区。他在负责统治汉地之后,进一步扩大了与汉人士大夫的接触,受到更多的汉文化的影响。1256年春,便命僧子聪(即刘秉忠)在桓州以东,滦水(今闪电河)以北,兴筑新城,名为开平府,作为藩邸。当时蒙古国的都城在哈刺和林。忽必烈在选择其藩邸地址时,考虑到"会朝展亲,奉贡述职,道里宜均",因而把它确定在地处蒙古草地的南缘,地势冲要的开平,既便于与和林的大汗相联系,又有利于对华北汉人地区就近控制。通过金莲川幕府的大量活动,忽必烈加深了对学习汉文化、变更蒙古旧有统治方式必要性的认识,并取得了汉人士大夫的普遍支持,为元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1259年,蒙哥死。次年,忽必烈在开平即大汗位,与留守和林的幼弟阿里不哥发生了争夺汗位的战争。忽必烈依靠汉地的丰厚人力物力,把开平作为前沿基地,历时四年,终于战胜了阿里不哥。中统四年(1263),升开平府为上都,以取代和林。但这时忽必烈政权的统治重心已转移到中原汉地,把都城设在山后草地已嫌偏远,因此,在至元元年(1264),又改燕京为中都。九年,改中都为大都,定为都城,而将上都作为避暑的夏都,形成两都制的格局。每年四月,元朝皇帝便去上都避暑。八九月秋凉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期间,政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皇帝除在这里狩猎行乐外,蒙古诸王贵族的朝会(忽里台)和传统的祭祀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上都是一座具有汉式宫殿楼阁和草原毡帐风格的新兴城市。其景物风习,在元朝文士的吟咏中多有记叙。同时的西方人马可·波罗、拉施都丁也有描述。上都与大都之间有四条驿道相通,往北又可以循帖里干驿道交通漠北。朝廷设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掌领宫阙都城,兼领城区及所属州县民事:皇帝返还大都后,并领上都诸仓库之事。
元末农民大起义中,红巾军分道北伐,中路关先生、破头潘部在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攻破上都城,焚毁宫阙。明初,明朝廷建立了开平卫,宣宗时南徙独石,此城被废弃。
上都城遗址迄今仍存,城墙基本完好,城内外建筑遗迹和街道布局尚依稀可见。从现存遗址结合文献记载看,上都皇城在全城的东南,城墙夯土外砌砖石,东西各两门,南北各一门,每面墙长一千四百米。皇城正中偏北是宫城,东北角是华严寺,西北角是乾元寺,东南和西南两角亦各有一座庙宇。宫城城墙夯土外包以青砖,东西宽五百七十米,南北长六百二十米,东、西、南三面有门。城内宫殿建筑各自成群,互不对称,有泉池穿涌其间,园林特色十分明显。皇城、宫城四?蔷杞锹ァM獬侨祷粕煌粒胶湍锨蕉加苫食堑亩健⒛锨浇映觥M獬俏鞅绷矫娓鞒ち角Ф倜祝狭矫嬷粱食嵌薄⑽髂狭浇歉鞒ぐ税倜住M獬潜笨矫牛峡幻拧N髅嬖辛矫牛笃诨僖淮嬉弧M獬悄喜课话憬ㄖ1辈康厥平细撸猿梢磺堑笔毖厩菔薰┩持握咄嫔偷挠啊6⑽鳌⒛先几饔谐ち倜椎揭磺椎慕值溃氤敲畔嗔槌闪撕艽蟮墓叵崆1苯荚蛴泻芏嗨旅怼⒐鄣冉ㄖ?(见彩图)
参考书目
贾洲杰:《元上都》,《内蒙古大学学报》1977年第3期。
上都地区在金代称金莲川或凉陉,筑有景明宫。是金朝皇帝避暑的地方。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后,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于是忽必烈把他的藩府南移至金莲川地区。他在负责统治汉地之后,进一步扩大了与汉人士大夫的接触,受到更多的汉文化的影响。1256年春,便命僧子聪(即刘秉忠)在桓州以东,滦水(今闪电河)以北,兴筑新城,名为开平府,作为藩邸。当时蒙古国的都城在哈刺和林。忽必烈在选择其藩邸地址时,考虑到"会朝展亲,奉贡述职,道里宜均",因而把它确定在地处蒙古草地的南缘,地势冲要的开平,既便于与和林的大汗相联系,又有利于对华北汉人地区就近控制。通过金莲川幕府的大量活动,忽必烈加深了对学习汉文化、变更蒙古旧有统治方式必要性的认识,并取得了汉人士大夫的普遍支持,为元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1259年,蒙哥死。次年,忽必烈在开平即大汗位,与留守和林的幼弟阿里不哥发生了争夺汗位的战争。忽必烈依靠汉地的丰厚人力物力,把开平作为前沿基地,历时四年,终于战胜了阿里不哥。中统四年(1263),升开平府为上都,以取代和林。但这时忽必烈政权的统治重心已转移到中原汉地,把都城设在山后草地已嫌偏远,因此,在至元元年(1264),又改燕京为中都。九年,改中都为大都,定为都城,而将上都作为避暑的夏都,形成两都制的格局。每年四月,元朝皇帝便去上都避暑。八九月秋凉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期间,政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皇帝除在这里狩猎行乐外,蒙古诸王贵族的朝会(忽里台)和传统的祭祀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上都是一座具有汉式宫殿楼阁和草原毡帐风格的新兴城市。其景物风习,在元朝文士的吟咏中多有记叙。同时的西方人马可·波罗、拉施都丁也有描述。上都与大都之间有四条驿道相通,往北又可以循帖里干驿道交通漠北。朝廷设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掌领宫阙都城,兼领城区及所属州县民事:皇帝返还大都后,并领上都诸仓库之事。
元末农民大起义中,红巾军分道北伐,中路关先生、破头潘部在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攻破上都城,焚毁宫阙。明初,明朝廷建立了开平卫,宣宗时南徙独石,此城被废弃。
上都城遗址迄今仍存,城墙基本完好,城内外建筑遗迹和街道布局尚依稀可见。从现存遗址结合文献记载看,上都皇城在全城的东南,城墙夯土外砌砖石,东西各两门,南北各一门,每面墙长一千四百米。皇城正中偏北是宫城,东北角是华严寺,西北角是乾元寺,东南和西南两角亦各有一座庙宇。宫城城墙夯土外包以青砖,东西宽五百七十米,南北长六百二十米,东、西、南三面有门。城内宫殿建筑各自成群,互不对称,有泉池穿涌其间,园林特色十分明显。皇城、宫城四?蔷杞锹ァM獬侨祷粕煌粒胶湍锨蕉加苫食堑亩健⒛锨浇映觥M獬俏鞅绷矫娓鞒ち角Ф倜祝狭矫嬷粱食嵌薄⑽髂狭浇歉鞒ぐ税倜住M獬潜笨矫牛峡幻拧N髅嬖辛矫牛笃诨僖淮嬉弧M獬悄喜课话憬ㄖ1辈康厥平细撸猿梢磺堑笔毖厩菔薰┩持握咄嫔偷挠啊6⑽鳌⒛先几饔谐ち倜椎揭磺椎慕值溃氤敲畔嗔槌闪撕艽蟮墓叵崆1苯荚蛴泻芏嗨旅怼⒐鄣冉ㄖ?(见彩图)
参考书目
贾洲杰:《元上都》,《内蒙古大学学报》1977年第3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