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经济地理制度学派
1)  institutional approach in economic geography
经济地理制度学派
2)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
新制度经济学派
1.
From the early 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s t 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 have experienced three developing periods on the whole: the period of early 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the early 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 to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 the period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
新制度经济学派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是由早期制度学派演变而来的。
3)  institutionalism economic geography
制度主义经济地理学
4)  System economic theory
制度经济学理论
5)  Austria School
奥地利经济学派
6)  Theory of Economics of Shanghai School
海派经济学理论
补充资料:制度学派
制度学派
Institutional School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学派。德国历史学派在美国的变种。以研究制度和分析制度因素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而得名。
   19世纪末,美国成为垄断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成为贫富两极分化最突出的国家,阶级矛盾日益加深。T.凡勃伦1899年发表《有闲阶级论》,1904年发表《企业论》,创立制度学派。他采用历史方法、社会达尔文主义和职能主义心理学,批评传统经济学的方法论,承认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各种弊端和缺陷,强调对资本主义各种经济关系的改良,形成制度学派的传统。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还有J.R.康蒙斯和W.C.米切尔等。
   制度学派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内部观点统一的经济学派。制度学派以研究“制度”而得名,根据凡勃伦的定义,制度是“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是本身有着进化的过程。因此,制度学派所研究的内容,在经济的市场的因素之外,还包括法律的、社会的、伦理的、历史的各种因素。他们更强调非市场因素,强调制度分析方法或结构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和社会文化分析方法。他们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以克服市场经济所造成的弊端和缺陷。
   19世纪30~40年代,制度学派有了新的发展。代表人物有G.C.米恩斯、A.伯利、C.E.艾尔斯等人。米恩斯和伯利强调了法律制度和法律形式对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方式变化的作用,艾尔斯从技术进步和社会评价标准的变化角度分析了工业化以后的演进趋势。他们是向新制度学派演进的过渡人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