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人均有效收入
1)  per valid income
人均有效收入
2)  Per capita income
人均收入
1.
Analyze current annual per capita income of peasa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黑龙江省当前农民年人均收入分析
2.
The change of relative difference and absolute difference of per capita income is a relative and different reciprocal U type.
人均收入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的变化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倒U型,出现拐点的条件是欠发达地区人均收入的增长必须超过发达地区。
3)  average income
人均收入
1.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verage incomes and life expenditures of rural residents by applying two-step-cluster method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两阶段聚类及典型相关分析应用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研究
4)  average personal income
人均收入
1.
In order to work ou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desires for the rural land system reform among the peasants with different incom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management condition, circulation scale,stability, concentration and ownership of rural land has been conducted with average personal income as the classification index.
为了比较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意愿差异,本文以人均收入为分类指标,就农村土地经营现状、土地流转规模、土地稳定与土地集中、土地所有权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
5)  net income per capita
人均纯收入
1.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net income per capita in new irrigation area pumping water from the Huanghe River
宁夏扬黄新灌区农业生产模式与人均纯收入关系研究
2.
The net income per capita of the farmers in Liaoning province increased by 20 times from 143 yuan in the early 1980s(1981) to 2900 yuan towards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1999).
辽宁农民人均纯收入 ,在 2 0世纪末期 (1 999年 )比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1 981年 )增长了 2 0倍 ,由 1 4 3元增长到 2 90 0元。
6)  Per capita net income
人均纯收入
1.
With Lorentz curve,this paper probes the proportionate factor of the per capita net income to the per capita living space.
针对目前影响村镇人均住房面积均衡性因素的看法,应用洛伦茨曲线,探讨人均纯收入对村镇居住区人均住房面积均衡性的影响。
2.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of 10-year period in 18 cities of Henan province.
本文以河南全省18个地市,10年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研究对象,通过检索1997一2006年10年间河南农民纯收入数据资料,在自然地理分区和收入等级分区的条件下,采用3种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河南区域之间的农民收入差异,探讨河南农民收入变动的趋势、结构特征及收入增长支撑点的变化。
补充资料:绝对收入假设与相对收入假设

juedui shouru jiashe yu xiangdui shouru jiashe
绝对收入假设与相对收入假设
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 and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关于收入与消费关系即消费者行为方面的理论。
  绝对收入假设 或称绝对收入理论,是凯恩斯学派在J.M.凯恩斯消费函数等理论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用以说明消费随绝对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并慢于收入的增加的理论。这一假设有两个要点:①消费者是根据其收入的绝对水平来决定将其现有收入的多大部分用于消费的,绝对收入即收入的绝对量水平;②消费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但消费增长的速率慢于收入增长的速率,在高收入增长时尤其如此。这一理论依据于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即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绝对收入假设的基本涵义如图1。图中□□□=1.00的45°线是收支平衡线,45°线与消费曲线在右上的间距为负储蓄,在左下的间距为净储蓄。图中显示收入渐高时消费曲线向下倾斜,出现较多的净储蓄。
  相对收入假设 或称相对收入理论,是由J.S.杜森贝里于1949年提出的与绝对收入假设对立的一种理论。根据这一假设,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依赖于他的现期收入,而且还依赖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以及他过去曾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因此,当消费者在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相对收入)上升时,或当收入超过原来的最高收入时,消费者都会根据其收入的相对变化而增加消费支出。相对收入理论认为,消费者在相对地位上的变化将导致其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上升,而不论其绝对收入有否变化。相对收入理论强调消费者的两种心理行为,即攀比效应和示范效应。由于这两种行为,各类同等级的家庭因收入不同所导致的消费差距将得以缩小,并使消费与相对收入保持某种协调的比例,即:家庭消费函数随所有家庭总收入变动而成比例地向上移动。相对收入假设的基本涵义如图2。
  分歧点 绝对收入假设与相对收入假设相对立的两个分歧点是:①前者认为消费主要由绝对收入水平决定,后者认为消费主要由相对收入决定;②前者认为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是一种非比例关系,后者认为二者间大体保持一种比例增长关系。
  关于收入与消费之间的长期关系是比例的或非比例的关系的命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如果基本消费函数是非比例的,则意味着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储蓄将以更大速率增长,由此即产生出如何把超比例增加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一判断,凯恩斯提出以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吸纳这部分超量的储蓄,以避免国民经济走向停滞。如果基本消费函数是比例的,这个问题就不会对未来发展造成梗阻。
  虽然一些经济学家仍持绝对收入理论观点,但多数经济学家已更倾向于相对收入理论及其他理论。由于经济学家一般同意基本消费函数是成比例的,事实上等于抛弃了绝对收入理论的主要原则。另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根据收入及消费的若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指出:包括半个多世纪的经验数据证实,消费与收入之间的长期关系大致是成比例的。
   (邓乐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