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u Shan
傅山“
1.
Fu Shan s handwriting aesthetic principle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ese handwriting history.
指出傅山“的四宁四毋”的书学审美原则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傅山的人品及所处历史条件分析讨论了傅山的“四宁四毋”的内含产生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基础。
2)  FU Shan
傅山
1.
A Clinical Perspective on FU Shan s Experience in Applying Decoction for Strengthening Middle Energizer and Benefiting Qi;
从临床看傅山运用补中益气汤的经验
3)  Fushan
傅山
4)  Fu Shan culture
傅山文化
5)  Fu shan
《傅山全书》
6)  Fushan Thought of Aesthetics
傅山美学思想
补充资料:傅山(1607~1684)
      中国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别字啬庐,号朱衣道人、石道人等。山西阳曲(今太原)人。明诸生,明亡后持节不仕。清顺治十一年(1654)被劾参与抗清密谋而下狱。康熙十七年徵诏博学鸿儒,被荐,固辞,有司使役夫舁至京,但以死拒不入城。诏免试特授中书舍人,遂遽归。
  
  傅山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擅长音韵、训诂,工诗文、书画、金石,又精医学。其著作传世者有《霜红龛集》12卷。近年来陆续发现了他的《荀子评注》、《淮南子评注》等著作。
  
  在哲学上,傅山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谓道本不息如川之流",注重实际。全祖望说他"思以济世自见,而不屑于空言"。傅山有反对专制、要求民主的社会政治倾向。他说:"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傅山倡求新的学风,以为做学问不能墨守前人旧见,只在注脚中讨分晓,说"君子学问,不时变化,如蝉脱壳,若得少自锢,岂能长进?"他主张"看书洒脱一番,长进一番",应不断发挥新意。傅山注重考证,旁征博引,常以佛道印证和解释诸子,时有新义阐发,并首开清代子学研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