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nlong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贵州省安龙县
2) Panxian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贵州省盘县
1.
In this study,Panxian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is exemplified to establish an integrated assessment index of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based on the percentage of area and weights of type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面积和权重的石漠化综合评价指数,定量研究了贵州省盘县不同行政单元、不同石漠化分区、不同坡度范围内和不同地貌类型的石漠化严重程度。
补充资料:贵州省
贵州省 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云贵高原东部,东接湖南省、北邻四川省、西连云南省、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17.61万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贵州省省会为贵阳市。有2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9个县级市,68个县,其中11个自治县,3个特区。
人口、民族 1994年人口3458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5%以上,非农业人口不到15%。除汉族外,世居贵州省的还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水族、仡佬族、回族、壮族等47个少数民族,计1123.65万人。省内宗教成分复杂,存在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信教群众超过30万。佛教为大乘佛教,寺庙有贵阳市的弘福寺和黔明寺、遵义市的湖山寺、安顺市的东林寺。道教分正一派和全真派,宫观有贵阳市的东山仙人洞。伊斯兰教信教群众为回族,清真寺有贵阳市团结巷的清真寺。天主教信教群众有汉族、布依族和苗族,教堂分布遍及全省。基督教有内地会、青年会等10多种,信教群众有汉族、苗族、彝族,教堂遍及全省。贵州省风俗众多。如四月八,端节,牛王节,彝族的火把节和赛马节,水族的苏念套,苗族的游方和跳场,侗族的吃扁米等。 建制沿革 贵州省因其境内有贵山而得名。夏之前称赤水。春秋时为牂牁属地。战国时期为楚国黔中地和夜郎、且兰等地。秦属黔中郡、象郡、巴郡、蜀郡和夜郎国。汉属荆州,益州。唐分属黔中、剑南、岭南等道,其中黔中道为今贵州省大部分区域,故而贵州有“黔”的简称。宋属夔州路,“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元代分属四川、湘广、云南三行中书省。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贵州都指挥使司,明永乐十一年(1413)始建贵州行省。清代沿用明制。 自然资源和物产 贵州省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土地面积17.61万平方千米,其中87%为山地,10%为丘陵,坝子仅占3%。全省有耕地面积185.4万公顷,森林面积220万公顷,此外还有大面积(占24.3%)的宜牧草山草坡,疏林地,灌木林和宜林荒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64种,主要有汞、硅石、水晶、磷、碘、稀土、方解石、粘土、铅、锑、锰、煤、镓和水泥配料等。其中煤炭资源居南方诸省之冠,达483.63亿吨。水能资源居中国第六位,森林资源相对贫乏。国家级珍稀植物有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115种,食用植物500余种,药用材近300种。天麻、杜仲、吴茱萸、黄连、石斛是贵州五大名药。珍稀动物有黔灰金丝猴、黑颈鹤、华南虎等32种。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油菜籽、生漆、油桐、茶叶、苎麻、甘蔗、棉花、五倍子、柞蚕等,其中油菜籽和油桐籽产量居中国前列,五倍子为全国之冠,约占全国的一半,生漆是贵州省著名传统物产。畜牧业以养殖各种禽类、牛、羊、猪为主。 经济 到1990年,全省乡镇企业38.29万个,总产值达50.5亿元。工业以能源工业为支柱,形成了煤、电并举,水、火互济的能源体系。建成了一大批大中型铝、铁合金、钢铁等冶金工业。机械、电子工业基本建成了技术先进、设备精良、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的航天、电子、航空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以及能与之结合的大批中小机械、电子工业。化学工业中如开阳磷矿、赤水天然气化肥厂也具有一定规模。轻工业以生产酒、烟为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有茅台酒、董酒、布依地毯、大方漆器、蜡染、玉屏箫笛。商业、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90年出口创汇1.53亿美元,出口地区、国家逾57个。同时引进资金、技术、先进管理方法,加强经济协作等方面有明显进展。1990年全省中外合资企业13家。贵州省有黔桂、川黔、贵昆、湘黔4条铁路干线,4条支线,100多条专线,全省各县、区和80%以上的乡,50%的村都通公路,航空线可从贵阳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桂林、昆明。初步形成以贵阳为中心、铁路为主动脉,干线公路、通航内河为支干,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结合的同省内外城市农村相通的运输体系。全省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国际特快、信函、包件、汇兑可通往世界各地。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408.47亿元。
文化、教育 贵州省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为迅速。全省现有各类学校2.46万所,其中高等学校24所,中等专业学校112所。普通中学1600余所。小学2.3万余所。民族教育事业特别受到重视。有民族高等学校5所、民族师范学校12所,民族中学27所,民族小学102所。全省科研机构114个。各类文化事业机构6200余个。群众文化事业机构2000多个,文物博物馆事业机构57个,电影发行放映机构3600多个。公共图书馆84个,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7座。有许多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如苗族歌舞、侗族大歌、跳芦笙、踩鼓及地方戏——黔戏等。各类大型体育场地6000多个,有卫生机构7021个。 名胜古迹 贵州省名胜古迹甚多。有全国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的黄果树瀑布(位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水河);安顺市龙潭寨附近的安顺龙宫;贵阳市的花溪公园和黔灵公园、甲秀楼;清镇市的红枫湖;此外还有遵义会议会址、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娄山关等革命纪念地;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的阳三峡;黔北的息峰温泉、织金溶洞(织金县)、威宁草海(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等。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