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回回历法
1)  calendars of Chinese ethnic Hui minorities
回回历法
1.
Based on a review of calendars of Chinese ethnic Hui minorities,the author made a comment on some issues and achievements.
《中国回回历法辑丛》是马明达、陈静先生广事搜求、校勘整理而得的巨著,为回回天文历法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  Huihui Calendar
《回回历法》
1.
A Study on Shicha Algorithm of Parallax Theory in Shoushi Calendar and Huihui Calendar;
《授时历》和《回回历法》中的日食时差算法
3)  Collections Calendars of Chinese Ethnic Hui Minorities
《中国回回历法辑丛》
1.
A Study on Calendric System of the Hui Ethnic Minorities——A Comment on Collections Calendars of Chinese Ethnic Hui Minorities;
略谈回回历法研究——兼评《中国回回历法辑丛》
4)  history review
历史回顾
1.
The definition,history review,reasons of low-successful,present situation and foreground of ZRP is expounded as well.
ERP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并对ERP的定义、历史回顾、应用成功率低的原因、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  historical review
历史回顾
1.
Historical Review of Mass Sports in China Since its Adoption of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197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的历史回顾
2.
Historical Review of Special Education of Hunan Province and Thoughts on Development Policy;
湖南省特殊教育历史回顾与发展对策思考
6)  reviewing history
回顾历史
补充资料:回回蒜
【通用名称】
回回蒜
【其他名称】
回回蒜 (《救荒本草》)
【异名】
水胡椒、蝎虎草(《救荒本草》),回回蒜毛茛(《东北植物检索表》),黄花草、土细辛、鹅巴掌(《中国药植图鉴》),水杨梅、小桑子、糯虎掌(《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茴茴蒜的全草。
【植物形态】
茴茴蒜 多年生草本。茎高15~50厘米,与叶柄均有伸展的淡黄色糙毛。3出复叶,基生叶与下部叶具长柄;叶片宽卵形,长2.6~7.5厘米,中央小叶具长柄,3深裂,裂片狭长,上部生少数不规则锯齿,侧生小叶具短柄,不等地2或3裂;茎上部叶渐变小。花序具疏花;萼片5,淡绿色,船形,长约4毫米,外面疏被柔毛;花瓣5,黄色,宽倒卵形,长约3.2毫米,基部具蜜槽;雄蕊和心皮均多数。聚合果近矩圆形,长约1厘米;瘦果扁,无毛。 生于溪边或湿草地。分布云南、西藏、广西、贵州、四川、湖北、甘肃、陕西、江苏、华北和东北地区。
【采集】
夏季采收,常鲜用或晒干用。
【性味】
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性微温,味苦辣,有小毒。" ②《陕西中草药》:"淡,温,有毒。"
【功用主治】
消炎退肿,截疟,杀虫。治肝炎,肝硬化腹水,疟疾,疮癞,牛皮癣。 ①《中国药植图鉴》:"全草为引赤刺激剂,并用治气管疾病。民间用以外包寸口,治疟疾,塞鼻去眼翳,包耳下治牙痛,外搽治牛皮癣。" ②《陕西中草药》:"降血压,消炎退肿,退云翳。治高血压症,哮喘,食道癌,恶疮痈肿,角膜云翳。"
【用法与用量】
外用:捣敷发泡,绞汁搽或煎水洗。内服:煎汤,1~3钱。
【选方】
①治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水杨梅三钱,苦马菜一钱,蒸水豆腐服食;慢性肝炎用水杨梅兑红糖煮食。 ②治疟疾:水杨梅鲜果捏扁,发疟前两小时外敷手腕脉门处。 ③治夜盲:水杨梅果晒干研末,配羊肝煮食。 ④治牙痛:水杨梅鲜品捣烂,取黄豆大,隔纱布敷合谷穴,左痛敷右,右痛敷左。 ⑤治疮癞;水杨梅煎水外洗。(选方出《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肝炎、肝硬化 取鲜全草洗去泥土,于乳钵中捣烂外敷穴位。每穴敷药面积直径5~6厘米,药厚度1厘米,药面盖以纱布固定。12小时后取下,可见局部红肿,以后逐渐起泡。待大泡形成,用注射器抽出黄水,再敷以纱布,任其自行痊愈(大约需7~8天)。每次可敷1~2穴,一般可敷1~3次,每次间隔半月至20天,第2次可敷第1次穴位,亦可另选其他穴位。急性黄疸型取肝区、中脘,并加中药利胆;无黄疸型取肝区、中脘、足三里;慢性肝炎取肝区、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肝硬化盱功能不正常取肝区、脾区、中脘、足三里,酌情加中药疏肝;肝硬化腹水取水分、关元、气海、中脘。观察急性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肝炎25例、慢性旰炎及肝硬化共94例,结果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45例,进步(临床症状显著好转或部分症状消失,肝功能接近正常或有个别项目已正常)42例,无变化5例,恶化2例。一般敷后2~4小时即感局部皮肤灼热,继而肝脏有揪紧的感觉,随之肝疼减轻;至次日局部起泡后则有肠鸣、小便增多、腹胀减轻,食欲明显好转。肝硬化腹水28例,治后腹水消失者10例,腹水明显消退者4例,腹水末变者14例。腹水均由小便排出。尿量增加最快者于敷药当天见效,一般患者3~5天尿量开始增加。肝硬化所致的临床症状如下肢或全身性水肿、消化道症状,绝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患者完全消失,个别患者治后复查肝功能,已恢复正常。副作用:局部较为疼痛;部分患者敷药后开始几天感到无力;个别有口干现象,很快即消失。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