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高层大气风场测量
1)  upper atmospheric detection
高层大气风场测量
2)  upper atmospheric wind field measurement
高层大气风场探测
1.
Exact calculation of the optical path difference and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modified large optical path difference Sagnac interferometer in full view field used in upper atmospheric wind field measurement;
高层大气风场探测改型大光程差Sagnac干涉仪全视场角光程差与横向剪切量的精确计算
3)  mea-surement of upper atmospheric wind field
大气风场测量
4)  wind measurements
大气风测量
5)  upper atmosphere observation by trails of the meteors
高层大气流星余迹测量
6)  upper atmospheric wind field
上层大气风场
1.
Study of the technique of 4-face coated pyramid prism for measurement of upper atmospheric wind field;
基于镀膜四面角锥棱镜技术的上层大气风场探测研究
补充资料:高层大气
高层大气
upper atmosphere

   地球大气开始电离(约60千米)以上的大气区域。对于高层大气起始高度的划分不尽一致,如有人把探空气球可上升到30千米高度作为高层大气下限,也有人把中间层顶(约80千米)以上的大气区域称为高层大气。高层大气上界的层状结构已不明显,热速度高的大气粒子有可能克服地球引力的束缚而逃离地球大气层,而宇宙空间的气体粒子也有可能进入高层大气。
    大气分层  地球大气按其基本特性可分为若干层,但按不同的特性有不同的分层方法。常见的分层方法有:①按热状态特征,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又称外逸层或逃逸层)。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②按大气成分随高度分布特征,可分为均匀层和非均匀层。均匀层是指从地面到约80千米的大气层,因其大气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保持不变。均匀层的平均分子量为28.966克/摩尔,为一常数。非均匀层为80千米以上的大气区域,不同大气成分所占的体积百分比随高度而变,平均分子量不再是常数。③按大气的电离特征,可分为电离层和中性层。中性层又称非电离层,是指以中性成分为主的大气层。电离层又可分为D层、E层和F层。
   在80千米以下,大气处于均匀混合状态;而在约80千米以上,大气湍流逐渐消失,逐渐过渡到分子扩散平衡状态,约在120千米以上达到完全扩散平衡。扩散平衡就是在重力场作用下,大气中重的成分分布于低层,轻的成分分布于高层,使得大气的平均摩尔分子量随高度递减。高层大气中除分子运动外,还有全球尺度的环流、潮汐和声重波等宏观运动。
   高层大气的热状态受太阳紫外辐射加热所控制,使得约80千米以上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增大,并随时间、经纬度、太阳活动、磁层扰动等而变化。太阳紫外辐射造成高层大气氧分子的分解。太阳紫外辐射和X射线又使N2、O2和O等电离形成电离层。高层大气粒子受太阳辐射激发和太阳高能粒子的轰击,能产生气辉、夜光云、极光等发光现象。
   大气探测  高层大气的探测方法可分为间接法和直接法。①间接法。在观测目标以外(主要在地面),利用探测仪器观测高层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如流星、极光、气辉等,推算不同高度的大气成分、密度和温度;或通过研究声、光、电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及其穿透大气时所发生的变化,探测大气不同高度上的密度、温度和电离程度等。②直接法。利用飞机、气球、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等飞行器,把探测仪器带到所要观测的空间,测定飞行器周围的大气参量;或通过研究空间环境对飞行器的影响,如卫星的大气制动来探测大气密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