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ngular momentum magnitude
角动量大小
1.
Based on classical equivalent model and Schrdinger equation,mathematical formulas of hydrogen energy and angular momentum magnitude as well as its component along with magnetic field direction in quantum mechanics are simply derived,the complicated method in which avoids the strict calculation of Schrdinger equations for its three characteristic values.
根据经典等效模型和薛定格方程,简单地推出了氢原子的量子力学能量、角动量大小以及角动量外磁场方向分量的数学表达式;避免了通过严格求解薛定格方程求氢原子三个特征值的复杂方法。
2)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大气角动量
1.
The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functions, calculated from the output data of GSM9603 GCM of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JMA) anticipating in the second phase of atmospheric .
利用日本气象局 AMIPⅡ大气数值模式的输出结果,基于BP方法和 SP方法计算了1979年至1996年大气角动量变化以及对地球自转季节变化激发的差异。
2.
The inferred excitation function( χ m) derived from geodetic motion series EOP(IERS 97C04) and χ p of the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AAM) provided by NCEP/NCAR during 1988 1999 are used to compare the AAM contribution to the polar motion excitation in high frequency variation(12 42 cpy) by several analysis methods in this paper.
采用从 1 988 1 999年的现代技术测定的高精度极移序列EOP(IERS97C0 4 )推导出激发函数 (χm)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NCEP/NCAR)提供的大气角动量激发函数 χp 和 χpib,使用几种数据分析方法 ,分析了大气对极移高频振荡 (1 2 42cpy)激发贡献 。
3.
Based on the Length of day variation (ΔLOD), the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AAM) and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SOI) for the period of January 1970~June 1999,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ΔLOD, AAM and ENSO are studied by the wavelet transform method.
采用 1 970年 1月~ 1 999年 6月期间日长变化序列 ( ΔL OD)、大气角动量 ( AAM)和南方涛动指数 ( SOI) ,通过小波变换等方法研究ΔLOD,AAM与 ENSO间的关系。
3) relative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RAAM)
大气相对角动量
1.
The atmospheric mo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solid Earth causes relative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RAAM), which variation excite the Earth s rotation change at the multi-temporal scales.
大气相对固体地球的运动产生大气相对角动量,它的变化可以激发地球自转多 时间尺度的变化。
4)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AAM)
大气角动量变化
1.
By using the data of astronomical Δ LOD, the excitation of Δ LOD derived from the wind term of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AAM), 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SOI)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in tropical Pacific on the interannual time scale during 1958-1997, the cro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phase lags etc.
0 )与大气角动量变化 (纬向风 )的激发和SOI等作比较 ,表明大气动力学过程是年际时间尺度ΔLOD变化的重要激发源 ,在实测ΔLOD、纬向风激发和SOI中存在一些相近的频率分量 。
5)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function
大气角动量函数
6) effective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有效大气角动量
补充资料:大气角动量平衡
大气的角动量在产生、消耗和输送的过程中达到平衡,使东风带和西风带保持定常状态。研究大气角动量平衡,弄清地球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同地面摩擦的关系,不但可以揭示大气环流中行星风系得以维持的机制,还可从大气环流的演变观点出发,研究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变化。后者主要属天文学的范畴。
绝对角动量 角动量是描述物体转动状态的一种物理量。处于旋转运动状态的质点,其旋转轴到质点的距离(r)和该质点的动量(mr)的矢量积(mv×r),定义为质点相对于旋转轴的角动量,其中m为质点的质量,v为质点的线速度。因此,单位质量空气相对于地轴运动的绝对角动量为L=(ωr cosφ+u)r cosφ≈ωR2Ecosφ+uREcosφ
式中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u为东西向风速,γ为空气质点至地心的距离,φ为纬度,RE为地球半径。式中第一项表示当空气和地球一起作固体旋转运动时所具有的角动量,称为ω角动量,第二项为相对于地球运动的角动量,称为相对角动量或u角动量。
源汇 大气圈整体运动的总角动量,主要受地面的摩擦和山脉作用而发生变化。因摩擦力的方向和风向相反,在东风带里,地面摩擦力给大气一个自西向东的力矩,使地球持续地给予大气正的角动量,因此近地面层的东风逐渐减弱;在西风带里,地面摩擦力给大气一个自东向西的力矩,地球持续地从大气获取正的角动量,因此近地面层的西风也逐渐减弱。山脉作用决定于其两侧气压的差异:如果东侧的气压大于西侧,则山脉给大气一个自西向东的力矩,增强大气自西向东的运动;如果西侧的气压大于东侧,则将减弱大气自西向东的运动。计算表明,摩擦作用比山脉的影响大。因此,总的说来,东风带为产生角动量的区域(即角动量源),西风带为消耗角动量的区域(即角动量汇),为了维持在大气环流中东风带和西风带的定常状态,就必需将东风带取自地球的正角动量输送到西风带去,还给地球。
输送 大气中角动量输送是这样完成的:在低纬度地区,哈得来环流(见大气环流)的上升气流把东风带的角动量净输送到高空,再由平均经向环流和大型涡旋向北水平输送;在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则主要依靠大型涡旋向北输送。在北半球,水平输送量最大的地区在北纬30°~35°地带的对流层顶附近的高空。为了完成角动量净向北输送,高空大型扰动的槽线必须是从东北到西南倾斜,而且南部比北部斜度大。向北输送的角动量到达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之后,主要通过铅直方向的湍流,顺着西风速率的铅直梯度方向由高层输送到低层,以补充地面西风带角动量的消耗,使地面西风带维持定常状态。
参考书目
叶笃正、朱抱真著:《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科学出版社,北京,1958。
绝对角动量 角动量是描述物体转动状态的一种物理量。处于旋转运动状态的质点,其旋转轴到质点的距离(r)和该质点的动量(mr)的矢量积(mv×r),定义为质点相对于旋转轴的角动量,其中m为质点的质量,v为质点的线速度。因此,单位质量空气相对于地轴运动的绝对角动量为L=(ωr cosφ+u)r cosφ≈ωR2Ecosφ+uREcosφ
式中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u为东西向风速,γ为空气质点至地心的距离,φ为纬度,RE为地球半径。式中第一项表示当空气和地球一起作固体旋转运动时所具有的角动量,称为ω角动量,第二项为相对于地球运动的角动量,称为相对角动量或u角动量。
源汇 大气圈整体运动的总角动量,主要受地面的摩擦和山脉作用而发生变化。因摩擦力的方向和风向相反,在东风带里,地面摩擦力给大气一个自西向东的力矩,使地球持续地给予大气正的角动量,因此近地面层的东风逐渐减弱;在西风带里,地面摩擦力给大气一个自东向西的力矩,地球持续地从大气获取正的角动量,因此近地面层的西风也逐渐减弱。山脉作用决定于其两侧气压的差异:如果东侧的气压大于西侧,则山脉给大气一个自西向东的力矩,增强大气自西向东的运动;如果西侧的气压大于东侧,则将减弱大气自西向东的运动。计算表明,摩擦作用比山脉的影响大。因此,总的说来,东风带为产生角动量的区域(即角动量源),西风带为消耗角动量的区域(即角动量汇),为了维持在大气环流中东风带和西风带的定常状态,就必需将东风带取自地球的正角动量输送到西风带去,还给地球。
输送 大气中角动量输送是这样完成的:在低纬度地区,哈得来环流(见大气环流)的上升气流把东风带的角动量净输送到高空,再由平均经向环流和大型涡旋向北水平输送;在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则主要依靠大型涡旋向北输送。在北半球,水平输送量最大的地区在北纬30°~35°地带的对流层顶附近的高空。为了完成角动量净向北输送,高空大型扰动的槽线必须是从东北到西南倾斜,而且南部比北部斜度大。向北输送的角动量到达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之后,主要通过铅直方向的湍流,顺着西风速率的铅直梯度方向由高层输送到低层,以补充地面西风带角动量的消耗,使地面西风带维持定常状态。
参考书目
叶笃正、朱抱真著:《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科学出版社,北京,195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