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宗教改革
1)  Reformation [英][,refə'meɪʃn]  [美]['rɛfɚ'meʃən]
宗教改革
1.
Reformation and the Changes of Early Modern London s Funeral;
宗教改革与近代早期伦敦葬礼的变迁
2.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Reformation on the Secularization of the Western European Education in the Early Modern Times;
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
3.
On the radical tendency of Zwingli s reformation;
试析慈温利宗教改革的激进主义倾向
2)  religious reform
宗教改革
1.
Religious Reform of Islam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Middle East——A Historic View of Middle East Social Development;
伊斯兰宗教改革与中东社会变革——世界史视角下的中东社会发展剖析
2.
Historical function of the religious reform in the 16th-century in Europe;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
3.
In the picture of European Renaissance and religious reform,the modern legal idea which contains reason and humanistic spirit begins to rise.
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图景中,蕴含着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近代法理念开始萌动,对人文主义法律思潮的形成起到了催生作用。
3)  The Reformation
宗教改革
1.
Christianity and Humanism in the Reformation;
宗教改革中的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
2.
Queen Katherine and the Reformation in Henry VIII
《亨利八世》中凯瑟琳王后形象与宗教改革
3.
The renaissance and the Reformation were both great movements lasting from the gloomy middle Ages to Modern Times in west Europe.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西欧从黑暗的中世纪走向近代的两场伟大的运动。
4)  Religious Reformation
宗教改革
1.
Discovery and restriction of human beings——The essence common to the Renaissance and the Religious Reformation;
人的发现和限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共同本质
2.
Backgrounds of Religious Reformation by Wycliffe in the 14th Century;
试论14世纪威克里夫宗教改革的背景
3.
The Origin of Modern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Religious Reformation
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之发轫——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
5)  Religion reformation
宗教改革
1.
A Brief Account on the Religion Reformation Thought of John Wycliff;
浅析约翰·威克利夫的宗教改革思想
2.
This paper presents a discussion on the topic of the influence of"walking out of the Middle Ages"and the religion reformation on the modern western humanistic tradition.
“走出中世纪”与宗教改革对西方近代人文传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走出中世纪”是西方近代人文传统形成的开始,宗教改革给予了中世纪神学以致命的一击,开辟了启蒙主义的新道路。
6)  religious reformer
宗教改革家
1.
As far as the marriage outlook is concerned, the religious reformers opposed asceticism and affirmed the rationality and necessity of marriage, and earnestly practiced what they advocated.
就婚姻观而言,宗教改革家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了婚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身体力行。
补充资料:宗教改革
      16世纪欧洲诸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是封建制度的国际政治中心,并且垄断着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之间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而一切反封建的斗争必然采取神学异端的形式。早在13、14世纪,已经有了改革天主教会和建立廉俭教会的呼声。文艺复兴运动也给宗教改革以巨大推动。到16世纪,宗教改革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提出以信仰得救为核心和建立廉俭教会的系统理论,并且发展成遍及西欧各国的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大致可分为三派:一派以M.路德为代表,另一派以J.加尔文为代表,第三派以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为代表。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创立的教会,统称新教。
  
  路德宗  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的最初发难者。16世纪初,德意志是罗马教廷搜刮的主要对象。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去兜售赎罪券,使财富源源不断地流进教皇的财库。这种赤裸裸的敛财行径,遭到德意志人民的强烈反对。路德为反对教皇的压榨,于1517年10月31日首先提出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九十五条论纲》成了德意志人民反对教皇及天主教会的共同纲领和农民、平民举行反封建起义的信号。1520年,路德又接连发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罗马教皇权》、《论基督教徒的自由》等论文,提出信仰得救,不必通过由教士主持的各种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和改革文化教育的主张,号召驱逐天主教会势力实现德意志独立。路德宗简化了宗教仪式,废除对圣像、圣物的崇拜,牧师可以结婚,用德语做礼拜。但在1521年以后,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路德转而攻击群众运动,蜕变成诸侯手中的工具,诸侯变成路德教会的首脑。德意志北部、东北部萨克森、梅克伦堡、普鲁士、不伦瑞克等诸侯,纷纷改宗路德宗,乘机夺取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南部和西南部的诸侯多宗天主教。德意志的分裂割据依然如故。后来,德意志的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之间,诸侯和皇帝之间,经常干戈相见。1555年的《奥格斯堡和约》,规定"教随国定"的原则,即诸侯有权决定臣民的信仰,路德宗遂取得合法地位。16世纪时,瑞典、丹麦和挪威也改宗路德宗,建立完全从属王权的路德教会。至今,路德宗仍是新教中最大的一派,在德国、北欧和美国势力很大,拥有信徒约7000万人。
  
  加尔文宗  是新教中的激进派,创始人为加尔文。他生于法国,传教的基地主要在瑞士。瑞士的宗教改革于1518年在苏黎士由U.慈温利首倡。1531年,慈温利战死。他的宗教改革对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有一定影响。1536年,加尔文来到巴塞尔,出版《基督教要义》,阐述新教教义,否认罗马教皇的权威。同年到达日内瓦。40~60年代,日内瓦成为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中心。他主张信仰得救,并进一步提出"先定论"的主张。他认为一个人是否得救,都是上帝事先就决定了的,上帝的选民注定得救,上帝的弃民一定要遭殃,任何人都无法摆脱上帝早已决定了的命运。加尔文提出建立民主教会的主张,突出了宗教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适应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加尔文宗不仅是日内瓦共和党人的战斗旗帜,而且影响遍及欧洲,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至今,加尔文宗仍是新教中的一大支派,在瑞士、尼德兰、英国和美国等地拥有信徒约4000万人。
  
  16世纪前期,法国王权强大。1516年,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与教皇利奥十世订立条约,得到任命法国教职人员的权力,但须经教皇批准。法国教会实际变成王权的支柱,对新教徒实行迫害。加尔文宗在法国称"胡格诺"(Huguenot,源于瑞士之Eidgenossen,意为"联盟")。后来,胡格诺和天主教两大集团之间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宗教战争(1562~1594),国家分裂,王权危殆(见胡格诺派与胡格诺战争)。亨利四世(1589~1610在位)登位后,法国复归统一。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仍为国教,但允许信仰新教自由。
  
  16世纪后期,在尼德兰爆发了反对西班牙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加尔文宗在这次革命中起了重大作用。
  
  英国的宗教改革  16世纪,英国已经建立起专制王权。亨利八世为打击天主教会势力,自上而下地推行宗教改革。1534年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不再从属罗马教皇。天主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不变。改革后的教会称英国国教,又叫英国圣公会(亦译安立甘教会)。大量教产转为国有,英国教会变成王权的支柱,经费由国家负担。1571年,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正式公布《三十九条信纲》,标榜信仰得救,以圣经为信仰的唯一准则,简化宗教仪式,但仍保留主教制度。这一改革完成了建立民族教会的任务,但并不完全适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需要,随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的壮大,又出现了要求按加尔文宗教义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成分,脱离国王的控制而独立的清教徒。英国政府象对天主教徒一样迫害清教徒,但后者势力仍不断扩大,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终于在清教旗帜下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并取得成功。
  
  宗教改革的意义  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垄断地位,天主教的大量土地和财产被没收。英国、荷兰、瑞士、北欧诸国和部分德意志,纷纷成立不受罗马控制的新教组织。天主教会虽竭力反扑,残酷镇压一切被称为异端的人,但已无法恢复以前的状况。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重大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