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araconsistent epistemic logic
弗协调认知逻辑
1.
The paper is devoted to build a paraconsistent epistemic logic C_nEK on the basis of the paraconsistent modal logic C_nG′.
本文试图以弗协调模态逻辑C_nG′为基础,建立一种弗协调认知逻辑C_nEK。
2) paraconsistent logic
弗协调逻辑
1.
The Theoretical Origin an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araconsistent Logic;
弗协调逻辑的理论渊源和历史发展
2.
In this paper a paraconsistent logic H i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natural deduction systems established by professor Hu ShihuaIn the paraconsistent set theory SH which regards H as its underlying iogic, the Russell Proposition is verifiable.
本文以胡世华教授建立的自然推理系统为基础,构造了一个弗协调逻辑H。
3.
The production of paraconsistent logic causes us to think about the following issues: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produce paraconsistent logic;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aconsistent logic and classical logic;whether paraconsistent logic s questioning of contradictions universality means that the law of logic can be amended.
弗协调逻辑的产生,引发了我们对如下几个问题的思考:弗协调逻辑有无产生的必要?弗协调逻辑与经典逻辑的关系如何?弗协调逻辑对矛盾律普遍性的置疑是否意味着逻辑规律是可修正的
3) paraconsistent modal logic
弗协调模态逻辑
4) epistemic logic
认知逻辑
1.
On som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n Epistemic Logic;
试论认知逻辑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2.
The Problems of the Epistemic Logic and Development
认知逻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向
3.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he logical omniscience problem in epistemic logic and the methods to resolve it and presents a kind of epistemic logic called EL, which can avoid the logical omniscience, and gives its semantic rules and its axioms.
分析认知逻辑中的逻辑全知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提出一种可以避免逻辑全知的认知逻辑 E L, 并给出其语义和公理系
5) cognitive logic
认知逻辑
1.
It is because this semantic methodology is tightly coupled with the human cognitive logic.
文章指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通过对某个词语的语义进行追根溯源,即沿着它来路的历史痕迹一直探究到它的原始语义,可以更透彻地理解该词语,对它的记忆可以说是终身性的,因为这种语言习得法符合人的认知逻辑。
2.
The cognitive logic of law subject should be like this:firstly the intention meaning should be defined from the nature and then the extention meaning should be defined from the appearance,the extention meaning of law subject is open.
法主体的认知逻辑可以是:先从本质层面来界定法主体的内涵,再从现象层面来界定法主体的外延,法主体的外延具有相对的开放性。
补充资料:认知不协调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的一种社会认知论。其前提是每个人都努力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矛盾,然而所有的人都无法使自己达到无矛盾状态。费斯廷格把"矛盾"和"无矛盾"换为"不协调"和"协调",并据此对认知现象进行分析。
认知不协调理论包含两个认知要素:一是关于自身特点和自己行为的知识;一是关于周围环境的知识。认知要素之间的关系有3种:无关系、协调一致的关系、不协调的关系。当一种非-X知识是从Y得出的时候,则X与Y两种知识是不协调的。比如,一个人总是向别人借钱,同时又买了新车;一方面知道有自己的朋友在身边,同时又感到恐惧。这些都是认知不协调的表现。
引起两种认知不协调的原因有:①自相矛盾。如既相信人类不久的将来能到达月球,又认为人类无法制造能够脱离地球大气圈的装置。②文化习惯不同。如在正式晚宴上,用手抓吃的习惯与正式晚宴礼节的知识是不协调的。③特殊与一般的冲突。如某一民主党人在选举时喜欢某一共和党候选人。④已有的经验作怪。如一个人站在下雨的地方说自己没有淋湿,这对于有淋雨经验的人是不协调的。认知不协调的程度取决于不协调要素对于主体的重要性和这种要素的多寡。
改变认知不协调的办法主要有:①改变与认知者行为有关的知识,以改变行为;②改变与认知者环境有关的知识,以改变与环境的关系;③增加新知识,全面接触新信息。
改变认知不协调会带来心理抵抗,具体表现为:①改变有关行为的知识会有痛苦,对改变行为的抵抗程度取决于认知者必须承受的痛苦或损失的程度;采取新的行为必须使行为者能够得到某种满足,对改变的抵抗程度是从新行为中得到满足的函数。②对改变环境知识的抵抗取决于行为者对新情况、新观点的敏感程度。③对增加新知识的抵抗取决于认知不协调的程度,在不协调极小或几乎没有的场合,寻求新知识的动机也极小或几乎没有;不协调为中等,对新知识的寻求和对引起不协调信息的回避是最积极的;不协调程度极大时,寻求新知识的动机显著下降,而回避线上升,费斯廷格认为这是一种曲线关系(见图)。
社会承认和社会支持对改变认知不协调有很大影响。如恰当的奖或罚会有利于认知变化;流言、流行、舆论和宣传教育,会成为影响认知变化的社会支持力量。费斯廷格说,认知不协调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很单纯的,但它的适用范围却相当广泛。1964年他进一步提出社会参与对改变认知不协调的作用,在决定改变看法之前的社会参与会影响决定后的行为,并且决定后所产生的新的不协调只在决定后不久最强烈,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渐渐减弱。
认知不协调理论包含两个认知要素:一是关于自身特点和自己行为的知识;一是关于周围环境的知识。认知要素之间的关系有3种:无关系、协调一致的关系、不协调的关系。当一种非-X知识是从Y得出的时候,则X与Y两种知识是不协调的。比如,一个人总是向别人借钱,同时又买了新车;一方面知道有自己的朋友在身边,同时又感到恐惧。这些都是认知不协调的表现。
引起两种认知不协调的原因有:①自相矛盾。如既相信人类不久的将来能到达月球,又认为人类无法制造能够脱离地球大气圈的装置。②文化习惯不同。如在正式晚宴上,用手抓吃的习惯与正式晚宴礼节的知识是不协调的。③特殊与一般的冲突。如某一民主党人在选举时喜欢某一共和党候选人。④已有的经验作怪。如一个人站在下雨的地方说自己没有淋湿,这对于有淋雨经验的人是不协调的。认知不协调的程度取决于不协调要素对于主体的重要性和这种要素的多寡。
改变认知不协调的办法主要有:①改变与认知者行为有关的知识,以改变行为;②改变与认知者环境有关的知识,以改变与环境的关系;③增加新知识,全面接触新信息。
改变认知不协调会带来心理抵抗,具体表现为:①改变有关行为的知识会有痛苦,对改变行为的抵抗程度取决于认知者必须承受的痛苦或损失的程度;采取新的行为必须使行为者能够得到某种满足,对改变的抵抗程度是从新行为中得到满足的函数。②对改变环境知识的抵抗取决于行为者对新情况、新观点的敏感程度。③对增加新知识的抵抗取决于认知不协调的程度,在不协调极小或几乎没有的场合,寻求新知识的动机也极小或几乎没有;不协调为中等,对新知识的寻求和对引起不协调信息的回避是最积极的;不协调程度极大时,寻求新知识的动机显著下降,而回避线上升,费斯廷格认为这是一种曲线关系(见图)。
社会承认和社会支持对改变认知不协调有很大影响。如恰当的奖或罚会有利于认知变化;流言、流行、舆论和宣传教育,会成为影响认知变化的社会支持力量。费斯廷格说,认知不协调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很单纯的,但它的适用范围却相当广泛。1964年他进一步提出社会参与对改变认知不协调的作用,在决定改变看法之前的社会参与会影响决定后的行为,并且决定后所产生的新的不协调只在决定后不久最强烈,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渐渐减弱。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