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货币分析法
1)  Monetary Approach
货币分析法
1.
This paper tries to construct a simple framework based on monetary approach,which adding currency substitution as variable,and test it by relative data in China.
本文在货币分析法的基础上加入货币替代因素,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并运用我国的相关数据对此进行检验,证实货币替代确实对汇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currency analysis
货币分析
3)  MABP
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
4)  Approach of Money Absorption
货币吸收分析
1.
Estimation of the Scale of Non-observed Money in China from 1978 to 2005 Based on Adjusted GDP Data and the Approach of Money Absorption;
基于货币吸收分析与GDP修正数据的未观测货币规模估算:1978-2005
5)  Monetary Flow Analysis
货币流量分析
6)  the analysis of moneydemand
货币需求分析
补充资料: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
      认为货币供求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国际收支理论。强调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决定国际收支的关键是货币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
  
  起源与发展 1752年英国哲学家D.休谟在《政治论丛》中提出了所谓"物价-现金流动机制",阐述了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国际收支具有自发调节的功能。20世纪40年代,E.M.伯恩斯坦等人认为,一国信贷扩张和货币供应量与国际收支状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各国不同程度的信贷扩张将导致相应程度的国际收支变化,但论证是不系统的。50年代,J.E.米德首先系统提出货币分析法后,许多经济学家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货币分析法在其正式形成过程中分成两个学派。一派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基地,代表人物是该组织前研究部主任,丹麦经济学家J.J.波拉克。该学派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宏观经济管理,在只能得到有关货币统计的最基本信息的情形下尤为适用。这种货币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成员国的业务之中。另一派是在R.A.芒德尔和H.G.约翰逊的领导下,于60年代在芝加哥大学发展起来的。该学派沿用了M.弗里德曼现代货币主义的某些理论,但他们又否认同弗里德曼领导的国内货币主义有任何联系。货币分析法在70年代中后期盛极一时,至今仍是分析国际收支问题的一种重要理论。
  
  理论核心 货币分析法首先假定:①从长期看,一国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货币供给不影响实际产量;②货币需求是收入、价格和利率等少数几个变量的稳定函数;③国内价格、利率和收入等变量都是外生的,不同国家的商品或金融资产价格维持在同一的水平上,即存在所谓"一价定律";④由国际储备资产变化引起的货币供给增减不会为货币当局的政策活动所冲消,来自货币市场的任何失衡都反映在国际储备收支上。
  
  根据上述假定,货币分析法采用最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表示其中心理论,即:
  
H=R+D

  式中H代表货币供给,R代表国际储备,D代表货币当局持有的国内金融资产即国内信贷。从上式可以看出,一国的货币供给分成两部分:国内创造部分D和来自国外的部分R。国内货币供给的变化既可由于国内信贷的变化造成,也可以由国际储备资产的变化造成。假定在较长时期货币供给H 等于货币需求I,对上式稍加变化,则有:
  
R=H-D=I-D

  即
  
  
  
  
  国际收支差额=货币供给-国内信贷
  
  
  
  
  
  
  
  
   =货币需求-国内信贷
  可见,国际收支是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相联系的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逆差和储备的流失意味着国内货币供给过度;国际收支顺差和储备的增加意味着国内货币需求过度。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必定会出现与之相应的变动,或者是国内信贷D增加,或者是减少货币供给量H。从短期看,货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额反映在国际收支的储备项目变化上。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均衡就是储备项目不发生变化。在自由浮动汇率制下,货币供给和需求的相应变化可使国际收支自动平衡。
  
  既然国际收支本质上不过是一种货币现象,因而国际收支失衡就只能用货币政策来纠正。各种调节方法,如贬值、关税、进口限额、外汇管制和减少支出的吸收政策等,只有在它们相对于货币需求减少了货币供给,或相对于货币供给增加了货币需求时,才可能纠正国际收支逆差。例如,贬值只有通过改变国内价格水平,从而提高国内实际货币需求或减少国内货币供给,才会使国际收支暂时得到改善。因此,控制国内货币增长率是保证实现国际收支均衡的最有效方法。
  
  货币分析法不仅对全面反映国际收支的储备项目作出分析,而且对经常帐户项目和资本帐户项目的分析也有贡献,这主要体现在波拉克模型和多恩布茨模型中。波拉克模型是固定汇率制下的国际收支调整模型,它引入了时间变量,突出了货币自动调整机制的作用,使货币分析法的理论动态化。多恩布茨模型对一价定律和贬值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贬值并不引起相对价格的变化。虽然贬值确实会引起国际收支顺差,但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国际收支差额仍然由货币供给多少来决定。
  
  评价 与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相比,货币分析法不仅把研究的范围从经常项目扩展到整个国际收支,而且还论证了一国国内货币供求状况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它的主要贡献。对这种理论的主要批评是,它论述的是长期均衡因素,无论这些因素在说明发展趋势时多么有力,但在用来分析中短期动态时则肯定受到限制。其基本假定,如一价定律和高效率的国际商品和货币市场,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始终存在。另外,货币分析法在强调货币对国际货币调节的作用上也走上了极端。
  
  

参考书目
   J.A.Frenkel & H.G.Johnson ,ed., The Monetɑry Approɑch to the Bɑlɑnce of Pɑyments ,Allen & Unwin,London,1976.
   H.R.Heller & R.R.Kinderberg,ed.,The Monetɑry Approɑch to the Bɑlɑnce of Pɑyments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ashington D.C.,197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杨京平等译:《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运用》,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1988。(IMF,Applicɑtions of Mɑcroeconomics ɑnd Microeconom-ics,IMF,Washington D.C.,198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